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虚假药品广告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药品广告是一种社会危害极深的违法广告,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由于立法不健全、监管体制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社会监督缺失等原因,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全面保护。应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修订、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启动以及消费者救济途径的拓宽等对策加以解决。在加强对虚假药品广告进行行政监管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消费者权益的民事救济。  相似文献   

2.
现今大量虚假广告,虚假服务充斥着媒体,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对产品及服务天花乱坠的夸词,不仅对其他合法经营者造成损害,破坏经营者之间的正当竞争,使得整个市场净化度不够,最重要的是模糊消费者的视野,损害其利益,对消费者的人身、财产造成了侵害,从而对整个市场和社会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分析虚假广告现状极其存在原因,为有效防治打击虚假广告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最新修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向虚假广告的经营者依法追究责任时,亦可要求虚假广告的代言明星承担连带责任。文章通过检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完善明星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连带责任的路向,希冀能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虚假广告对广大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侵害。近年来,虽然不断有虚假广告被曝光,但虚假广告却禁而不绝,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广告法》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本文在阐明虚假广告及其法律特征以及当前法律对广告活动主体相关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对广告活动相关主体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用以防范和治理虚假广告,从而更好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虚假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但是虚假广告罪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极少,究其原因,是虚假广告罪中"虚假广告"界定不清,虚假广告罪侵犯的客体认识错误以及虚假广告罪的行为犯属性被忽略。"虚假广告"是指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要内容作不真实的或引人误解的表示,导致或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生高期望值,从而做出错误判断的广告;虚假广告罪侵犯的法益是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其行为性质是行为犯。基于此才能准确界定大量存在的虚假广告行为是否构成虚假广告罪,并准确地对行为人施以刑罚。  相似文献   

6.
转眼间,又快到“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了,这可是让广大消费者兴奋不已的日子啊!在消费者的眼中,现在的商品实在是太“丰富”了,究竟买什么好呢?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以商品广告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那满天飞的虚假广告严重削弱了人们的购买信心,剥夺了消费者们的知情权。作为小消费者,我们也想在“三一五”到来的前夕,对市场上的商品广告作一番调查,看看虚假广告究竟是什么样的,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一现象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侯耀华代言十则虚假广告案例出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分析大众消费者选择明星代言产品的原因,通过对现行法律规范的阐释与借鉴国外相关的法律,指出明星做虚假代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并提出一些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虚假广告的滋生与蔓延,如同环境污染、社会犯罪一样,正日益侵蚀着我们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健康肌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考察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除了与社会转型期的变革有关外,还与我们的法律救济存在缺陷有很大的关系。对此,笔认为,虚假广告的法律救济,一是要加大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二是要严格广告审查程序;三是要严格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四是倡导消费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大量存在,不仅挫伤了人们对广告的信任,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正当的竞争关系,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虚假违法广告泛滥,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采取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要从法律上规范广告行为,赋予消费者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根据广告的法律性质,消费者对于虚假广告的民事赔偿请求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另一种是基于单方行为说引出的违约责任的民事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其中不乏虚假广告。虚假广告的盛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可以说虚假广告已经成为威胁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大社会“公害”。我国应当完善广告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广告经营者的素质,并实行广告行业自律以加强对虚假广告的规制。  相似文献   

12.
虚假广告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推荐者,在广告中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欺诈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导致或者足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或服务产生错误的判断的广告。本文将从虚假广告民事责任的性质、主体、承担责任的方式三方面来论证我国目前关于虚假广告民事责任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名人广告属于证言广告。近段时间以来,由于某些名人涉嫌虚假宣传,名人广告再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名人广告对媒体、名人、广告主和消费者带来积极与消极的社会效果。而由于名人广告的失范引起了虚假宣传,带来较大的危害,折射出我国名人自律意识的淡薄和法律规范的空缺,对它的控制措施应是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虚假广告可分为欺骗性虚假广告和误导性虚假广告。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但广告范围只限于商业广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得利用广告进行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损害竞争关系。刑法具体规定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情节严重的,构成虚假广告罪。广告法概括地规定虚假广告行为情节严重的应承担刑事责任,而刑法具体规定严重损害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虚假广告行为的两罚制。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具有兜低性,只有广告法和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才能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15.
8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二审。针对大量虚假广告充斥电视节目、明星代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草案初审稿与二审稿均强化了虚假广告发布者的连带责任。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除了食品药品外,对其他商品或者服务虚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也应当规定连带责任,同时建议增加广告代言人对虚假广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意味着广告代言人对虚假广告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试析广告中的欺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里·奥斯奇先生说:“广告的灵魂和生命在于真诚,一旦真诚离它远去,广告便成了假冒伪劣商品登台,欺人骗人的帮凶,广告从此也不能再为你广告了,它只能从反面为你反告。” 然而,在我国广告业恢复和发展的十余年来,伴随着广告业的快速发展,在广告领域中出现了各种不道德甚至于违法的欺诈行为。它包括虚假广告和引人误解广告。虚假广告即是内容完全虚假,不真实的广告。它采用一些手段,或是捏造事实,或是隐瞒事实真象,不切实际地宣扬某商品;引入误解广告即是广告内容使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促使消费者购买该商品。广告中这些欺诈行为的存在,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着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也有碍于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净化广告业,更好  相似文献   

17.
试论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人代言广告作为时下一种普遍现象被商家看好,但它在给厂家、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名人本身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和对广告市场的干扰,文章从如何界定虚假广告、法律现状、救济方式及如何杜绝此类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虚假广告泛滥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虚假广告通常分为欺骗性虚假广告和误导性虚假广告,具体表现又分为多种情况。导致虚假广告产生和泛滥的主要原因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媒体遵守广告法规意识淡漠,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没有把好广告的创作关和发布关,广告监管部门对虚假广告监管不力,惩处不力,同时广告法规体系与执法体系也很不健全。要想治理虚假广告泛滥,必须抓住上述主要矛盾,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查处与惩治力度,提高广告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赵博 《华章》2013,(17)
大量虚假广告现象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广告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对减少以致杜绝虚假广告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之下,广告成为各大商家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手段,它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一些商家为了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在广告中混入了大量模糊性的信息,误导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商业英语广告,由于在翻译过程的认识偏差使得其中的标榜语存在很严重的虚假现象,但是广告监管措施的不完善却使得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甚至会扰乱市场环境。该文主要介绍了标榜语的特点,列举了常见的英语广告中标榜语的虚假现象,提出了拒绝虚假广告的误导的相关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