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信息技术活动面向学生发展,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进行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能力。创设情境、夯实基础、激活思维、强化合作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关键能力的重要举措。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时要从培养和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精心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正>一、信息技术学科中自主探究活动的一般设计原则1.科学性。在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时,应遵循其科学性原则。遵照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以及蕴含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本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三十条》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一些专题有效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帮助学生参加电脑作品比赛、机器人比赛、信息学奥赛等活动项目,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俊杰 《考试周刊》2014,(16):119-119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活动的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学会并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了内容丰富、紧扣时代主题的信息技术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构建信息技术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创新解决方案。高定位、高梦想、高理念、高策划,探究信息技术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系,主题活动是魂,高效实践是本。在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中提升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小学也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多参与活动,更多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也应该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近几年来才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我们要努力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那  相似文献   

8.
项目式学习主张以系统性学习任务为主线,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任务环境中,能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获取与发展。本文以新课程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为目标,探讨了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活动中的实践应用路径,以期通过项目活动的渗透与实施,激发学生逻辑思维潜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秀梅 《学苑教育》2021,(12):73-74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设计思维属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把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及彼,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之后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奠定扎实的基础,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本文主要是针对设计思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希望对信息技术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I生。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也是综合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学科。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模式,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性和实际能力,尤其是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模式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在班级开展“走进水世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让活动生动简洁,让过程有根有据,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实践证明,活动效果很好。我们只有将信息技术看作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探索了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与美术教学拓展活动整合的一些做法及其意义,以促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美术活动教与学当中,为学生参加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创设良好环境,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未来生活服务。为了从技术应用、技术方法两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以"技术活动"为核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建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本文以《录制声音》一课为例,从设计技术活动的前提、构建技术活动的框架、开展技术活动的核心和深化技术活动的成果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技术活动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既要融入信息技术相关内容,又要充分结合实施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强调信息技术的指定领域。因此,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缺少了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将是不完整的。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虎添翼。本文就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应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积极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掌握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实现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展开讨论,提出有效开展高中实践活动课的策略,以供从教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较全面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实践方面的素质、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能力、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信息技术活动的能力以及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能力等。信息技术教学教研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发挥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合格人才。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教研,以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应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常江涛 《学周刊C版》2014,(10):175-175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而在线教育正为实现上述目标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速度快,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及时反思,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