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来的塑料袋分为两种,一种是买回来就可以吃,另一种可以装东西,把东西拎到家里洗干净后就可以吃。塑料袋的颜色非常多,口味也很多,红色有苹果、西红柿、山楂、胡萝卜等味道;白色是小米稀饭味;紫色是紫菜、木耳味等等。你只要进菜市场或水果市场,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小老板”的摊子上摆着新“出世”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一元,价钱公道又好吃。你一定是吃了又想,想了又吃。能吃的塑料袋$新疆石河子市三中五(2)班@徐思琪  相似文献   

2.
“呼——”,一只塑料袋从天而降,掉在森林的小巷中。小刺猬桃桃从动物行道上走过,他刚买了一些水果,正愁没袋子装。突然,他看到了一个塑料袋,于是跑过去把它捡起来,可很快他就失望了:“这个袋子怎么有个瓶盖那么大的洞,叫我怎么放水果?”说完,他又把塑料袋扔了。  相似文献   

3.
嘟嘟闯关记     
刘柳 《中学生数理化》2006,(9):63-63,19
一天,嘟嘟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看到桌上摆了一个大塑料袋,他放下书包,走到桌前,想看看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刚打开塑料袋,发现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想吃里面美味的食品吗?需要先闯下面三关。  相似文献   

4.
养蚕记     
去年的一个春日,我在三表哥的房间里看见7笸箩蠕动着的白色小生灵。我摸不准是什么东西,就问三表哥:“强,笸箩里是什么呀?”“蚕呗!”他回答。“能给我几条,让我也养一养吗?”我又问。“可以,随便拿吧!不过要记住,蚕要吃桑叶,还要有暖和的阳光。”表哥很仔细地叮嘱着。“记住了!”我信心十足,挑出几只小蚕放进塑料袋,带回了家。我把小蚕小心翼翼地放在爸爸的大鞋盒里,并把强给我的桑叶喂给它们吃。它们吃得  相似文献   

5.
毒蘑菇事件     
《少年科学》2008,(4):58-59
席军、刘樱、倪杰和李绮4位年轻人来到公园野餐。可是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绮吃了蘑菇后中毒了,被送进了医院。还算幸运,经过抢救,他没有危险了。接到报案后,机智豆探长先到现场把4个人吃的碗和其中的食物分别放入塑料袋,并让法医化验。随即,他来到医院调查案情。  相似文献   

6.
乡村三教师     
我的周围都是老师,乡村老师。他们的秉性脾气不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不一样,但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就有许多共性,也就有了一些故事。“抠”老师“抠”老师姓区,叫他“抠”老师,一来是乡音“ou”“kou”不分,二来是老师也是真抠。据说初得“抠”名时他还在教小学,有一次众老师凑钱聚餐打牙祭,末了大家要散去,他说把剩下的残羹剩菜分了再走,大家说就那么一口算了。然而他真的用塑料袋分了分,独自拎一份走了。第二天他跟人讲,别看就一口,我放了点青菜熬了一大锅汤,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哩!大家就说他太抠。关于他“抠”的故事有…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什么     
从小父母与老师就教育我要讲文明,但真正思考什么是文明,还得从这个暑假的一句笑话说起。 这个暑假,我和一位阿姨一起去浏阳。阿姨看那的葡萄很新鲜,就给我买了一大兜。在回家的路上,我这个葡萄大王实在忍不住了,吵着要吃。阿姨拿我没办法,就同意了。我洗都没洗拿起葡萄剥了皮就吃,车上没有塑料袋,葡萄皮只好被我“唰”地一下丢出窗外,把它留在了国道两旁的青山绿水中。  相似文献   

8.
语文故事     
别开生面的演讲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有一次,他应邀到武汉大学作演讲。在学生的掌声中,他提着一个口袋走上讲台。未曾开口,他先从口袋里抓出一只欢蹦乱跳的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让鸡靠近米,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鸡嘴,把米粒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便从容地低头吃过来了。正当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陶行知说话了“: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进它嘴里,它都不吃。但换一种方法,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我认为,教育就跟喂…  相似文献   

9.
泳清 《小读者》2013,(4):14-14
“赶紧给我盛饭!”坐在饭桌旁边的达达把饭碗递给了妈妈,等妈妈把盛好的饭递给他,他一声“谢谢”也不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饭桌上,他只吃自己喜欢的菜,妈妈特意买给奶奶补身子的鱼已经差不多被他吃光了。  相似文献   

10.
前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爸爸的朋友一起去上虞(yú)玩,在路上,我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桑(sān)树,就和几个姐姐去摘桑叶了。我一片片地把桑叶摘下来放到塑料袋里,心想,这下我家养的蚕(cán)宝宝可以吃个饱了。我摘了一会  相似文献   

11.
从陶行知的“喂鸡”到“带鸡找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12.
敬畏痛苦     
印度青年萨丹很小就染上了麻风病,他的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到疼痛。好心的布兰迪医生把他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相似文献   

13.
你放手了吗?     
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到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他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又用手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  相似文献   

14.
和小福 《教育》2015,(5):80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惊呆了。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一口一口地,自己吃完。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是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掉在桌子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饭,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端起碗,把碗里的剩饭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洗碗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15.
人生体验     
一艘海轮触礁沉没,船上的两个旅客幸运地抱着同一块木板,漂到一块礁石上。清点身上的物品,一个人口袋里有一袋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干,另一个人身上揣着一壶淡水。这可是救命的东西啊!在这茫茫大海上,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获救呢?有矿泉水的人感到肚子很饿,他眼巴巴地看着同伴手中的饼干。有饼干的人连忙把饼干紧紧地抱在怀里。有饼干的人感到口里很渴,他眼馋地瞅了瞅同伴手里的水壶。有淡水的人慌忙把水壶攥得更紧。就这样,两天过去了,有饼干的人因为没有水,渴得喉咙冒火,浑身发软,瘫倒在地。有淡水的人因为没吃一点儿东西,饿得两眼发花,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16.
妈妈要去赶集,奶奶要妈妈买一斤核(hé)桃回来。妈妈赶集回来时,真的用塑料袋提着一袋核桃。有一天,奶奶一个人提上那些核桃,扛上一把锄(chú)头出门去了。我远远地跟踪(zōng)着奶奶,看见奶奶在我家菜地一旁的荒地上挖着小坑儿,每挖一个坑,便往坑里放一个核桃。核桃种完了,奶奶便把塑料袋丢到一旁,扛了锄头回家去。我悄悄走到地里,从土里把核桃挖出来,挖出的第一个核桃便往嘴里塞。这是泡核桃,那壳(ké)儿又薄(báo)又脆(cuì),我用力一咬,壳就被咬破了,我挑出核桃仁吃着,吃得津津有味。我又拾起奶奶丢下的塑料袋,把所有的核桃都从土里挖出…  相似文献   

17.
馋食的理由     
小儿三岁余。一日晚餐前,捏着一块巧克力似乎在自言自语道:“这块巧克力不能吃了,是等会儿给妈妈吃的。”不一会儿,他撕开了巧克力的包装纸,同时说着:“就吃一点点,其它的是留给妈妈吃的。”“一点点”一下就被他吃掉了。巧克力的香甜显然更强烈地诱惑着他,他又说了:“再吃一点点,就不能再吃了,要留给妈妈吃了。”半块巧克力又被他吃掉。终于,他想出了最后的理由:“大人是不喜欢吃糖的,我就吃掉算了。”他终于把本来打算留给妈妈的最后那点巧克力吞进了嘴里。我冷眼旁观了这一切,没有说一句话,但我已经很清楚地看到:“欲望”是怎么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18.
你放手了吗? 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到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他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又用手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最后,他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来。  相似文献   

19.
琛琛小的时候不吃肉,我心里着急。琛琛大了只吃肉,我心里一样着急。这不,蔬菜夹到他碗里,你还没来得及放下,他的筷子就先急速地挡了过来:“不要,把我的饭弄脏了,我自己会吃的。”更让人着急的是,虽然他明明说了“自己会吃”,但你绝对看不到他动筷子。往往是只一会儿的功夫,大堆的肉就下了他的肚。你再想劝他吃蔬菜,他自然也就有了新的理由:“吃太多了,实在吃不动了,待会儿再吃吧。”当然,这个“待会儿”……  相似文献   

20.
赶鸟人     
我们到了印度,只在新德里住了一个星期, “为的是把麦地的鸟赶跑,免得麦子在收割就告别朋友们,前往佩蒂拉。我的父亲应邀讲 以前被鸟吃掉。哦,你们每天早餐吃的面包就是学,特意在假期里把我带到印度。他作为客座 用那块地里的麦子做的。”院长说。教授,我作为旅游者,一起来到了佩蒂拉的撒 “怎么派一个活人去赶鸟?”我迷惑不解。伯工艺学院。在这个小小的学院里,我们受到 “他干得挺出色。他像照看自己的女儿那样了隆重的欢迎。学院难得来客座教授,我们的 照看那些麦子,他爱麦子也爱鸟,他的工作就是美国籍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