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71):28-2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走进了教育教学领域,将微课程与语文课程整合,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语文微课程:一是因"微"而精致的微课程;二是见"微"而"知"著的语文微课程开发;三是由"微"而"妙"的语文微课群。  相似文献   

2.
谌志惠 《班主任》2014,(8):7-10
正带班多年,我一直深信好学生是靠班级文化一点一滴熏陶出来的。可是,。由于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我们很难腾出更多的空间与时间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独辟蹊径,采用5分钟迷你德育课程的形式建设班级文化。我的5分钟迷你德育课程以新教育实验的"卓越课程"为根基,它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艺术课程、智识课程为主干,并以"特色课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地域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把当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以"课本"为唯一教材的狭隘理念,彻底打开"校园文化"和"课程资源"的传统教学资源大门,树立全新的大语文观,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经过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熠熠发光。名著阅读对小学生而言能够潜移默化地浸润滋养心灵,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餐式"文化铺天盖地而来,名著书本早已被束之高阁。这就需要教师去整理一些合适的名著,探寻一些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得到名著的滋养。  相似文献   

5.
"绣乡文化"是流淌在海门人身体里的基因图腾,教师应依托海门地方区域的优质资源,带领学生见证"绣乡"独特地域文化,解码"绣乡"独到的文化基因,寻访"绣乡"独有的文化、经济名人,尝试开发"绣乡文化"语文融合微课程。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灵魂,统整学科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名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关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限于"语文""名著"与"教学"的视野.怎样将名著阅读与灵性写作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一定的操作系统与评价体系,形成拓展性课程,还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空白与难点.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微课热潮兴起。如何高效、科学地开发与设计微课程已成为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微课程研究由关注形转为聚焦质。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微课开发探究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为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开发思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建设思路,其重要意义就是鼓励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天津中学语文组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要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创新,创建了"一体两翼三级"的天津中学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尤其重点实施了语文卓越课程体系的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地域性文化微课程开发是一次学生的语文生活精神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胜古迹、历代先贤、民谣典故等乡土化资源进行精心开掘,通过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综合化方法整体建构微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化实践探究,传承地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11.
做教育工作20余年,为什么对学校德育总有激情与冲动?它可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找到答案。一、做语文教学骨干———学科教学的艺术就是育人的艺术我曾经是最“语文”的语文教师。那时,我曾坚信“给学生一杯得储备一桶”的理论。一段时间里,我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所有该读的名著“一个都不能少”,然后是很责任感地为10多岁的学生开名著必读书目,还常在学生因读不进去《母亲》、《我的大学》时吓唬他们:“这样的名著不读,想学好语文?”不是不该向小学生导读名著,问题是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谁能替他去读?可是,当我暂时放下“必读”命令,精心选择好…  相似文献   

12.
正大概十几年前,某语文杂志上刊登的一封学生来信,曾让很多人感慨不已。这封学生来信说:"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信中还写道:"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那么高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和初三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是没有区别的。"这封信无疑呈现了一个让语文教师尴尬的事实:语文,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汉语的美和魅力,但在我们的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改十余年,语文微课程的开发、实施及推广逐渐成为语文课程发展中的一种“热”现象,有的目前已产生广泛影响。“微”是语文微课程的显性特点,“语文课程”是语文微课程的本质属性,“微”而有“序”是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特质,“微”而立“人”是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指向,从其特点及实施情况来看,语文微课程确实具有丰富的人的、语言的和课程的价值。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回答了诸多语文课程中长期讨论的问题,为语文课程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微课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针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需要开发语文微课程资源,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观念为落实核心素养以及开发微课程提供了方向。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在新媒介的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微课程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核心素养下语文微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同时对当前语文微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这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无疑是一个有利的举措.可是如何让学生喜欢名著,如何让名著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本钱",为今后的学习垫底,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力图让名著真正成为学生的"名师".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思维提升与发展,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阅读中的不断思考就是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今的"专题学习"和"整本书阅读"方兴未艾,无论是从国家统编教材的初中名著导读还是高中语文的必修、选修名著推荐无疑加大了对其的重视程度。我校"和融"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作为市级课程创新基地,积极推荐语文学科课程改革,关注教学前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智趣"语文,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智趣语文"中的"智趣"不是"智"和"趣"的简单相加,应该是"激趣"与"启智"的有机融合。阅读素养是高中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更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人生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责任,"名著导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积淀民族文化精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陶冶学生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中并没有对"名著导读"教学足够重视,特别是受高考制度的消极影响,古典文学名著教学呈现出一定的肤浅性和功利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名著导读教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关注课程转到关注文化,学校要从教育哲学的层面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校本课程的实施则要从课内走向课外,在文化环境中浸润,在实践磨砺中体验,在教学实验中内化。  相似文献   

20.
一个合作伙伴给我一篇文章——《如何与问题学生交流》,让我做做点评,并特别期望用微课程的思维方式将其加工一下,而我也恰好正在研究目前教师话语体系的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深度开发。一开始只想就文章中的策略或故事进行开发,后来发现开发策略的过程同样有意思,于是开发了"如何开发微课程"的微课程,再后来又开发了理论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微课程,一下子居然做出了八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