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一线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出发,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握住真实的学情,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高效生物课堂.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教师要提前知晓学生真实的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学生的心理效应、特定的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偏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等等.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无的放矢,或成为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
"学情研判"是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打造"学本课堂"的有效途径。以"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为例,在学情前测、学情分析、学情诊断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核心例题,给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是课堂主体",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首先是做好学情分析。将学情融入实际教学,关键在于对"情"的分析。初中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重视学情分析,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促进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新课改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正>"学情"是一个缩略词,其内涵没有公认一致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学生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两种意义,后者意义范围较前者窄,更强调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了解和分析学情是为了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就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内容而言,学情可以分为前学情、中学情和后学情。不同阶段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以学定教:前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案例1】有了差异怎么办?最近应邀上一节公开课,内容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读懂学生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共同体课改背景下,本文从"课前学情预测""课中学情监测""课后学情反馈""课后学情跟踪"四个视角,分阶段对学生学情进行观察;并从"预学本=教学起点""观察报告=问题生成""反思日记=知识盲点""自主命题=学习体系"四个等式提供了学情观察的具体实践操作方法。教师依据学情分析,建立观察体系,系统地、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情分析研究,依据学情,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情,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针对学情,采用合适学习形式,让课堂灵动鲜活;观察学情,及时做出学习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学情,突出课堂精彩生成,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学情分析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好的学情分析能够让教师全面而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一、关注预习和作业,分析学生"已知"在开展学情分析时,首先应当关注学生的预习与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已知"的部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或情感积淀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的重要参照,对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活动式教学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试从“学情分析”的视角探究语文活动式教学实践,以沪教版语文教材《雁》一课为例,基于学情分析、学情设计、学情实施三个层面,重构高效的课堂。课前进行学情分析,得出学情分析的结果;在学情分析基础上设计语文教学活动的“点”(目标)、“策”(策略)、“法”(方法)、“评”(评价);最后从学情实施层面评估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式教学中的学情分析,不再是教案的附属品,它打开一扇了解学生需求的大门,与教学系统中诸多要素互相影响,多向促进。  相似文献   

10.
学情是影响语文教学活动的因素是之一,学情可以分为:学习起点,状态和结果。一堂优质的语文课需要教师关注到教学中学情的三个部分,语文课堂的重点落实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教师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需要从"学"的视角加以重构,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则是"重构"的着力点。"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近乎常识性的概念,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范围大致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学习准备分析。然而,近十年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显示,教师自认为有效的学情分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证明是无效的。要走出这一困境,唯有对学情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加以重建。重建的基本路向是突破作为独立环节的学情分-析模式,促进学情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完形填空讲评课往往以教师讲评为主,学生被动地听,然后修改答案,完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这种讲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教学效果差。那么,如何在完形填空讲评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呢?本人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合作教学。一、课前充分备学情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是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有效备课。有效备课的立足点在于建立学情分析和教情分析基础上的学情备课。课前备学情的主要内容包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学”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情分析也已然成为教案设计的重要环节。学情分析具体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和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等内容。在进行学情分析时,教师应当能够明辨学情,并随着学生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将学情分析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学情分析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地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对学情的浅分析、假分析和误分析等现象,文章将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小发 《教育导刊》2014,(12):76-78
教学设计是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对教学系统进行的整体规划,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应把握好学情分析的逻辑路径。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逻辑路径从特定的社会要求、学生的客观不足和主观需求、学生学习有优势、学生学习后有重要意义四方面来阐释,亦回答了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相关教学内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情分析需要建立单元学情分析的框架。通过理论学习、课例收集和分析,初步理清单元视角下学情分析的要素,进而理清单元学情分析的脉络,并开发单元学情分析的属性表、设计单元学情分析的问题导向,作为单元学情分析的框架,真正落实和推进"以学定教"的生态牛津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7.
从关注怎么教走向关注怎么学,是当前教学认识的重大转变。学情分析是实现这种教学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课例研究以教师合作形式进行,立足于实践,凸显学生学习,指向教学改进和提升,统整了教学和研究,是解决当前学情分析问题的适切载体。结合课例研究可把学情划分为课前学情、课中学情、课后学情,具体实施时可按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开展学情分析。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情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作出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突破点在何处?如何突破?本文针对这两大问题,结合笔者自身课堂观察、实践与思考,从学习科学角度对当下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审视与思考,发现如下问题:有学情分析,却对学情重视不够;有合作学习,但对学习的作用不大;有质疑的形式,但缺乏质疑的实质。并提出改进方向:让学情分析成为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让合作学习成为助推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质疑与学生的学习“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9.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前提。国内学情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情的基本含义,学情分析的内容、方法及实践现状等方面。反思学情分析现状,存在如下问题:学情内涵模糊、习惯主观经验、忽视个性差异、缺少动态考察、疏漏情意观念、不匹配具体内容以及弱化高阶思维等。未来中学教育学段学情分析需要联系教学内容,促进课堂形态转变;结合教学过程,动态探查学生情况;依据适当理论,具细学情分析要素;整合分析方法,多向度获取学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从关注怎样教转向关注怎样学,学情分析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厘清教学的重难点,建构科学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种学情分析方法,使学情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