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戏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无言中多出几分沧桑。许是老了,老来忆旧时,这几天脑海不时朦胧浮现出儿时看戏的光景。  相似文献   

2.
王俊娟 《快乐阅读》2011,(20):177-177
《社戏》是鲁迅先生回忆儿时看戏的一场经历,整篇文章透露出浓浓的乡情。那淳朴善良的人们,宁静而古老的村庄,还有弥散着麦香的夜色,让人回味无穷。读《社戏》能让我们感受到那深厚的乡土气息。文章中说道,"一家的客,几乎都是公共的"可见村庄不  相似文献   

3.
正都说女孩做事最喜欢结伴,想读书的时候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是件易事,可以去图书馆、英语角、社团。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看到怎样的文,遇到怎样的人,组怎样的团。看戏小组,顾名思义,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看戏,话剧、歌剧、戏曲统统看。一个听上去老掉牙的组织,成员却有华丽的小清新、文艺的女老板、暴力的怪萝莉……我们不问为什么看戏,只为看戏而看戏,为了看戏是件美妙的事而看戏。梁实秋说:"女人喜欢说谎。"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最厌恶汽  相似文献   

4.
秦音·秦字·秦人——也谈biángbiɑng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iángbiculg面是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biáng"字,作为表达声音的字充分体现了秦人的强音特点,这个字由十个文化元素组成,包含了秦人秦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并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所以,biáng字就是秦人在秦地借助秦音创造出来的充分反映秦人性格品质的秦字.biángbiang面是遍布秦地独有的地方面食,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biángbiang面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5.
看戏是《社戏》中的一个主要情节,它不仅占整个作品的大量篇幅,而且也写得最为传神。作为小说,题目既然叫《社戏》,把看戏当重点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由于鲁迅先生的本意并不在戏,而在于"看",所以才为我们呈现出别开生面的"看"中之事、"戏"外之情。  相似文献   

6.
一天,正在伏案写作,忽然听到手机响了几声,我没理会,过了一会儿,手机又响了起来!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儿时的玩伴发来的短信!这几个人都已许久不联系了,非节非庆的发来短信,很是诧异!打开短信一看,全是同样的内容:"琚印功老师因癌症去世了!"看着短信,我默然无言.  相似文献   

7.
<正>都说女孩做事最喜欢结伴,想读书的时候找到兴趣相投的人是件易事,可以去图书馆、英语角、社团。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看到怎样的文,遇到怎样的人,组怎样的团。看戏小组,顾名思义,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看戏,话剧、歌剧、戏曲统统看。一个听上去老掉牙的组织,成员却有华丽的小清新、文艺的女老板、暴力的怪萝莉……我们不问为什么看戏,只为看戏而看戏,为了看戏是件美妙的事而看戏。梁实秋说:"女人喜欢说谎。"艳羡汽车的女人常常表示最厌恶汽  相似文献   

8.
走进桃花源     
先写标题中的"走"——"顺着一条小路……";再写"进"——"出洞,进了桃花源";最后写"桃花源"——"来到‘秦人村’"。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此文还需要升格:重点写秦人村,定向选择材料,所议要切中所述之肯綮。  相似文献   

9.
我的读书观     
小孩子看戏,常常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有的人读书也要问:"这是好书还是坏书?"书没有绝对好或绝对坏的。好书坏书,看了以后得自己判断。人能够思考,要相信自己有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要靠读书养成,读得多了,有了比较,渐渐就会有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阿宝的礼物     
阿宝上幼儿园了。阿宝家的老保姆……啊!不!不!阿宝可从来不这样说。这是他的好好奶奶!要晓得,阿宝生下来,就是好好奶奶抱大的呀!现在,好好奶奶要回到乡下老家去了。这几天,阿宝家就象过节似的热闹。早上,妈妈挎上竹篮,去买鸡买鱼;下了班,爸爸陪好好奶奶去看戏、看电影。昨天,他们  相似文献   

11.
我又看到了故乡那儿时的学校。高高的门坎,低低的教室,细碎的石子小路和那平平展展的大操场。除了新建的两排红砖校舍和围墙边长粗了的白杨树外,一切都还是当年的老样子。这是一所利用旧祠堂扩建成的学校。祠堂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短篇小说《社戏》,是鲁迅先生描写儿童生活的充满诗意的篇章。回忆儿时看社戏是小说的主体。这一部分,作者并没有在社戏的内容上多花笔墨,而是浓笔重彩地描写了看社戏过程中孩子们的热闹嘻戏,亲密相处,并从对“我”的种种“优待”中展示了农家子弟的美好心灵。“我”是跟着母亲“消夏”来到“平桥村”的。踏上这块“乐土”,“我”便“得到优待”:有许多小朋友“和我一起玩”,“伴我来游戏”;教我“掘蝗蚓”、“钓虾”,而且钓的虾“归我吃”;看戏途中,年长的拔篙摇橹,年幼的则“都陪我坐在仓中”,看戏时疲倦了,有桂生帮助去买豆浆;归途,又吃到美味的罗汉豆……。这种对“我”的“优待”,既不是虚情假意的应酬,又不是低三下四的巴结,而是  相似文献   

13.
早期秦人远源虽始自颛顼,但不无神话夸张和玄幻,直接的同源即是殷商。秦人"女修吞卵"和殷人"玄鸟生商"传说属于鸟崇拜意识下的故事构型,具有巧合性和相似性,深刻地反映了二者具有共同的繁衍心理和文化基础。在这种群体意识下商末周初出现秦人"忠商叛周"就不难理解了。《清华简·系年》载秦先人周初被西迁"邾吾",始地在今甘谷县朱圉山一带,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早期秦人"为周作西卫"角色演进,属地范围推进到了清水县牛头河流域和礼县西汉水流域,已被三十多年来众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早期秦文化分布的三个中心区,西汉水流域出土青铜器规模、品质为最,有鲜明的代表性,这些青铜器的纹饰有独到艺术特点和深厚文化内涵,因而也揭示了早期秦人特有的文化品质及其经典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人故里巧芽“种生”的生育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7,(30)
日前北京青年报刊登了短文,说的是位"七旬老人寻找童年玩伴"。74岁的老人想找儿时的玩伴,童真挚情令人感动。看着身旁那些虽然放了假但还在上着各种各样补习班或者埋头苦读的孩子们,我感到阵阵心悸。我想,他们老了的时候,回首童年的时候恐怕除了"同学",想不起几个玩伴来。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九二二年所作的小说《社戏》,题目上明白写出一个“戏”字,又取材于看戏的生活经历,然而这题既不关乎所看的戏的本身,亦不在看戏上。写看戏而又不写看戏:这就是《社戏》的艺术构思特色。作品写了两种看戏经历。先写在北京看京戏时所见,然后倒叙上去,再写幼时在鲁镇,去平桥村转赴赵庄看地方戏时所遇。述“今”是为了忆昔,粗粗一读,似乎是在写“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与“看到……好戏”的对比,但是再读之后,就会发现这两句被置于小说  相似文献   

18.
冯渊 《新高考》2010,(2):20-21
我们将"人与自然"分为两个类型。(1)乡村的淳朴歌吟。如:2009年天津卷的《老屋》(楚岩),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断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从精神层面看,有对温馨老屋的依恋,因为老屋凝聚了亲  相似文献   

19.
方丹敏  高灵 《大学生》2012,(8):30-31
2012年1月的上海,上海绍兴路47号,始一雅制举办的2012新年设计秀上,一拨人正围着一个包袱皮儿讨论不体。一个女孩儿说,"看,这样打一个折,叠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围巾,"众人一阵惊呼。’还可以这样把带子抽一下,就是一个围裙。"又一阵惊呼。"哎呀,都不用这么麻烦,直接往头上一套就成!"众人瞬间被这种包袱皮儿变身阿拉伯风格的帽子折服。这个被使用者的智慧开发出许多可能性的包袱皮儿,设计者是80后设计师高灵。设计的初衷,纯粹出于温暖的儿时记忆:"儿时,当外婆从远方来访,带着这样一个包裹,我们总是充满了紧张和期待。打开后往往是糖果,手  相似文献   

20.
小诗二首     
向日葵 成熟的时刻总是虔诚地低下头采儿时向太阳致敬老时向土地谢恩 高粱年轻时总想高人一等知道害羞时已经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