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GVC指数”衡量制造业主要细分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选取2008—2021的年度数据,运用SPSS分析,结合图表分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得出:我国制造业许多细分行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提升他们的全球价值链层次需要较复杂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率先提高我国制造业附加值。文章从创新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融合以及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这四个方面提出数字经济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链条中现状及本土产业升级的现实路径,以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衡量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实现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市场机制的完善、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四是投资.  相似文献   

3.
采用标准煤法和热值法对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利用UIBE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中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指数,结合2007—2020年细分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制造业部门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比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更能降低制造业的碳排放水平。简单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复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异质性,中低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简单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而高技术水平制造业部门参与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低碳转型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升教育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能力,既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路径。通过分析高端人才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贡献及实现路径发现:高等教育通过培育高质量人才,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高等教育显著促进了中低技术、高技术行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价值链攀升,同时理工科领域以及经管法领域的高等教育人才在价值链攀升中贡献较为突出;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这一路径对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产生正面影响。本研究证实了高等教育对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贡献,对未来优化高等教育层级、类型和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机制遭到破坏,中国企业面临“低端锁定”与“外部断链”等风险。采用全国区域间IRIO数据,利用省域出口增加值分解框架,从路径偏好、参与程度、嵌入方向与省级关联四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治理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较高,国内价值链参与程度低且为后向嵌入,头部省份价值链关联省市较为集中,这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风险凸显。因应新格局,中国企业应融通“双循环”,借助大国综合优势、依托区域发展梯度,通过开放的大国经济内循环推动价值链攀升和竞争力提升,进而主导国际性区域产品内分工,拓展或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双链交互”过程中,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目标。为此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与发展体系;聚焦区域协调协作,补链强链完善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文化赋能、立体传播,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助力中国企业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建构耕拓。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RCEP成员国和中国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研究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对我国实现绿色外贸至关重要。文章尝试基于2007-2020年ADB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总贸易核算法测算全球价值链分工指数与中日贸易碳排放量并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在样本区间内总体呈现“W”型变动趋势,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主要是具有出口规模大、能耗高等特点的纺织及皮革业、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日贸易隐含碳排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要积极借鉴日本低碳节能技术,培育绿色清洁产业发展,推动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0—2018年52个代表性国家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龄化不利于技术创新,进而其对价值链地位产生负向影响;老龄化虽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抵消一定的负向影响但抵消程度有限;老龄化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但人力资本积累对价值链地位具有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WTO/OECD-TIVA数据库提供的基础数据,分别从价值链合作度、合作方式和合作深度三个维度,构建和测算中国参与亚太价值链合作模式的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与各亚太经济体的价值链合作度普遍较高,呈现"直接和深度价值链合作模式为主,间接和浅度价值链合作模式为辅"的典型特征。此外,无论从价值链合作度还是价值链合作方式来看,中国与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的价值链合作均显著高于亚太发达经济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结论存在显著的行业和经济体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共演理论,围绕"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逻辑体系,构建技术、商业模式、品牌协同创新模型与研究假设。以江苏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结构化方程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所处行业地位对技术和品牌创新、企业经营情况对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均有负面影响,企业价值链的协同性对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竞争力和组织管理水平对三个创新均有正向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有必要从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协同性、竞争力水平、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推进三个创新的融合互动,使企业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控制着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并实行全球采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接收简单的包装、组装,或低水平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其利润的主要部分流向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却只能从中获得瘠薄的利润。尽管这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但发展中国家愿意参与其中,通过全球价值链,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全球价值链也为其提供了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通道。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入WTO及全球价值链对我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企业只有在全球价值链中学习、创新,才能跻身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参与国际生产分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章利用Antràs等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行业上游度的测算方法,对河北省内部分工地位展开综合测度研究,并与相邻省份进行横向比较,进而提出了实现河北省在国内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和扭转部分行业分工地位下跌局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农业部门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文章旨在探讨新冠疫情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滞后、消费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农产品国际贸易阻力三个维度出发,厘清新冠疫情对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机制,探讨其对不同类型经济体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差异化效应。文章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全球价值链长度的影响因素及新冠疫情的效应。研究发现:对于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新冠疫情均对农业部门全球价值链长度存在非效率影响,但两者的传导途径不同,对发达经济体主要是通过生产和消费机制来传导,而对发展中经济体则主要借助于生产机制来传导。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活动组织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从研发、制造直至最终消费等价值链不同环节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功能模块化和碎片化趋势更加突出,发达国家则利用其在新一代技术领域的优势,试图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全球产品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价值链提升和外贸竞争力的关系.结合分析中国外贸行业的价值链特征和竞争力,认为传统价值链模式和定位制约了中国外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的外贸行业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价值链优化的战略联盟,以打造外贸微观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依靠各经营主体在价值链上的定位和延伸增强外贸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发达国家严密封锁对中国技术出口以及中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不够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被锁定在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我国外贸企业应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培育国内需求市场及寻求市场需求,以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16.
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加快全球价值链进入新一轮的重塑和调整期,采用UIBE GVC Index数据和WWZ方法,从产业层面分析2000—2018年中美贸易利益与结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促使基于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加工贸易业比重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被动"后向参与度呈缩小趋势,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扩大,但制造业出口仍有较大比重的价值来源于其他国家,贸易利益被高估;2010—2018年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值DVA_INT和DVA_INTREX占比持续上升,制造业显现出沿着高附加值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造业行业数据,运用面板估计和工具变量方法估计出口国内增加值、进口、全要素生产率、行业不完全契约程度和制度环境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提升总体上显著促进就业,高技术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对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其他非高新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将降低就业。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就业的负面效应与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大致相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就业影响为负值。全要素生产率对就业创造的影响为负值,对就业破坏的影响为正值,对总体就业配置率的影响为负值,制度环境优化也是就业决定因素之一。低技术行业中间品进口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高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18.
基于Hausmann出口复杂度模型,分析了我国机电产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分布及水平,并进行了国际比较。从机电贸易品的技术结构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仍以中低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且在一定程度上被部分中等技术产品挤占了发展空间。就总体技术结构水平而言,我国机电产业出口技术水平不但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甚至在金砖国家中也处于落后地位;从机电产业各细分行业来看,除了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的国际排名相对靠前外,其他五个细分行业均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来,日益白热化的高技术竞争已席卷全球。高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传统技术与高技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以资本密集、物质资源为基础;后者则是以知识密集、智力资源为基础。高校作为知识密集、智力资源充足的学术基地,必然在高技术争雄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美国与日本的高技术竞争尤为激烈,美国面临日本强有力的挑战,其优势地位正日益受到威胁。本文就  相似文献   

20.
利用UNComtrade数据库HS4位码贸易数据,根据需求信息事后反推法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对1998年至201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对东盟出口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从东盟各国来看,中国对不同东盟国家出口的产品质量均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但是不同的国家具有异质性,总体上对低收入国家出口较低质量产品,对高收入国家出口较高质量产品。从不同产品技术类型来看,高技术、中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质量均有所上升,但是高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质量高于低技术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