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近中国社会的外部情状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中国学也随之发生了某种局部的意识分野,即由原来的崇尚诗赋传统变对小说功能的片面强调。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对域外小说作用的认识基础上的,同时也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中学“位移”有关,由此,“他”视野和“改良群治”的目标使得中国近代学的生长环境变得既单一又复杂,而这一本源于用化和学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他者"是法国犹太哲学家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根基,其核心就是把"他者"作为自我的伦理指向,以他者唤醒自我的伦理意识,实现伦理主体的重构。库切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同样的的伦理向度,小说特有的伦理内涵值得深入挖掘。库切立足于伦理的高度,以超越政治和种族的视野,将南非所经历的的沧桑与不幸纳入伦理学的观察视角,向读者呈现他者弱势群体在残酷的历史与现实中的生存困境,执着地表达着自己重构伦理主体、重建自我与他者伦理关系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本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探索了西方哲学的本质含义,对西方现代艺术广泛存在的审丑意象进行了梳理,得出了现代派艺术是过渡形态艺术的结论,号召中国的艺术家以本民族化为基点融会贯通,提升艺术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4.
"审丑"是废名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废名小说的"审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了表现乡村的破败和国民的落后,二是为了以丑衬美,三是借以表达一种现代意识,四是为了营造一种独特的风格.但废名的"审丑"有时也出现"败笔","趣味恶化"是废名某些小说不可掩饰的弊病.  相似文献   

5.
朱俊霞 《文教资料》2011,(34):30-32
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展示了震颤心灵的恐怖之美,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美学角度对爱伦·坡恐怖小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考察了恐怖美所属的崇高、悲剧、荒诞的审美范畴,深入剖析了其恐怖小说中的审美心理机制。从中寻找出爱伦·坡恐怖小说艺术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他者"理论是后殖民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运用"他者"理论对《欲望号街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斯坦利和布兰奇进行分析,分别从性别上、社会地位和文化上等方面分析布兰奇"他者"地位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小梅 《中学文科》2009,(13):67-67
“审丑”是“审美情趣”中不可忽视的课题,让学生明白语文教材中的“丑艺术”,掌握审丑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审丑”是“审美情趣”中不可忽视的课题,让学生明白语文教材中的“丑艺术”,掌握审丑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多部小说作品中,主要从女性视角来深入刻画女性角色。在《使女的故事》《浮现》《蓝胡子的蛋》等小说中,作家着重探讨了男权至上、二元思维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应如何通过自身的抗争与努力,来突破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生存困境。在以上小说对于女性的描述中,都将女性作为男权的受害者、被压迫者,女性成为社会中游离于主体之外的“他者”。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女性想要突破社会的角色设定,寻求自身应有的身份与存在的价值,但其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他者”身份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萌发于20世纪末,发展于2001-2007年,成熟于2008年。列维纳斯"他者"理论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的主题应用主要包括教育意义、主体性教育、道德教育、师生关系以及教师责任。与国外相比,国内列维纳斯"他者"理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研究起步略显迟缓,研究主体略显孤立,理论解读略显偏颇,研究立场略显模糊,研究论域略显狭隘,研究形式略显单一。  相似文献   

11.
胡姬是指唐代中原地区的西域民族的女性。唐诗中的胡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异域女性的风貌,但作为异域文化形象,她们往往是作家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塑造而成的文化"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2.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作家Maxine Hong Kingston(汤亭亭)的成名作。汤亭亭通过改写中国神话,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华裔女性刻板形象,重构了华裔女性女勇士的新形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女勇士》,以期更好地挖掘作品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来源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其局限性在于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语境,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忽视了女性身份的建构,最终没能够提出解决两性关系的理想方法。依利加雷继承和发展了波伏娃的"他者"思想,主要表现在将女性的内在性和超越统一起来,将解构和建构结合起来,通过女性谱系为女人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努力消除两性的二元对立,积极创造两个主体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唐明  郑春华 《四川教育》2004,(10):19-19
“现在的学生难教,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好”,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确实,现代社会是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层出不穷,各种流行时尚花样翻新,腐朽庸俗的生活方式也大行其道。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面前,有的学生被炫花了眼,美丑不分,尤其在受到挫折或  相似文献   

15.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的创作表明,她深刻地了解男性,了解不可能脱离男女两性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和表现女性生活和女性心理。男女两性,既是相对独立的性别存在,更是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的人类的一体存在。因此,在她的作品中,男性形象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只是女性形象的陪衬。他们在奥斯丁小说世界中不站在舞台中心,不是焦点人物,但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深具个性魅力的鲜明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身份特殊的"留洋者",他们代表了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决裂,以拯救者的姿态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但由于多种合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同样成为特定时代的牺牲品。动荡的社会现实和畸形的家庭环境是张爱玲塑造这批"留洋者"的原因,她企盼以西方现代文明来批判僵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寻求解放的新途径。从这点而言,张爱玲无疑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五四"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审丑”是近代出现的新词汇,与审美同步,人们开始了对丑的审视,审丑意识亦开始萌芽。一方面,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发展,给美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致使传统审美标准无法审视艺术中的“另类”现象;另一方面,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和现代艺术的审丑化发展趋势,使得审美教育面临着崭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审丑”教育。“审丑”既不是贬义词,亦不具有否定价值,它包含审美价值。其实,丑与荒诞在对人们内心审美结构的调整和重建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另类日本人——战争遗孤返回日本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告别丰岛园》通过在日华侨女性的另类眼光与真实叙述,对国家的"他者"、文化的"他者"、他者(男人)的"他者"进行探讨,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从而获得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文化的"他者"创造出"他者"的文化,这是一种多元的新型文化,为中华文化及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7,(5):66-69
现代社会下的自我压迫机制使流散者产生了"局外化"和"边缘化"无所皈依的状态。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同样焦灼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灵错位与困惑。在其小说《群山回唱》中,他试图通过对"他者"的形象刻画和复杂情怀的抒写,进一步探讨民族血缘和文化归属问题,以期在"寻根"途中找寻心灵的原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