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凯特.肖邦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探讨爱情、婚姻、独立、自由等主题见长。《觉醒》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被人遗忘多年。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使得世人重新关注这部作品。研究小说女主角打破传统男权社会的束缚,追求女性个体存在意识觉醒之旅,旨在分析个体存在意识觉醒来自各方面的阻挠以及必然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的主体意识,是指人的一种独立主动而非被动依附的、平等尊重而非等级尊卑的、积极进取而非封闭保守的自我强化自我完善的意识。换言之,它是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活动承担者和主人翁的一种认识活动和态度倾向,是一个人的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的主体意识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充分的觉醒和发展,这是由主体意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充分觉醒和发展成熟的主体意识应当具备下面三个特征:第一,人是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主人,并体现为行为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认为,行为主体的人,既可以是个体,又可以是群体。但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是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主人;第二,个体和群体都具有能动性。个体的主体与群体的主体虽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探春的女性价值观之新质:一、女性性别意识的复苏。二、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男女平等之要求;(2)敬业精神;(3)开创性和超越性。三、女性亚群体意识的萌发,这是性别意识和个体意识觉醒之后,女性向理性自醒发展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代被称为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人的觉醒”在文学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生命外部的觉醒逐渐转向生命内部本体的觉醒的过程。那么在魏晋之前,生命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觉醒的呢?通过对《诗经》、《庄子》、《离骚》、汉赋、汉乐府中体现的生命意识的解析,来探寻魏晋之前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正>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息,生灵涂炭至苦,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变化必然导致思想上的变革。此时,传统的儒家思想衰落,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全面的挑战和怀疑,这是人的“觉醒时代”。而人的自我觉醒又是从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深刻思索开始的,而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深刻思索最主要最深刻的内容便是对死亡的观照和冥思。于是,死亡意识产生了。“死亡意识,正是指潜在于个体生命底层,从生命本身出发的对死亡的恐惧及由之引发的生的焦虑’。我认为,这里还要补充进一点,那就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体现何在,即人的生命价值何在。这样,这一意识的含义才算完整。死亡意识的勃兴,彻底打破了儒家所提倡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活准则和在这种生活准则指导下的功利主义生死观。对死亡的魅力探索、对这唯一能和生命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首先体现在人的个体意识的自觉。只有这样文艺才能区别于政治、道德,确立艺术的相对独立地位。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就反映出魏晋文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对艺术独立的追求,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审美理想。本文从音乐的本源、音乐的审美体验及音乐的审美特质等方面论述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传统儒家乐教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袁慧 《考试周刊》2013,(94):25-25
"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对"我"的独立存在的认知,用自我的眼光看世界,发现个体的价值,形成社会化的人生观、世界观。《月迹》中孩子们寻月悟月的过程即人由儿童期走出,"人"的主体意识初步觉醒,跨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希腊英雄阿喀琉斯,隐喻了希腊文化中人类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阿喀琉斯个体与个性追求的狂放不羁和无拘无束代表了希腊文化中的个体自由意识;阿喀琉斯缺乏理性的易怒性格又成为希腊文化中追求自制的反面典型;阿喀琉斯的“脚踵”,即他的致命之处,表达了人类自知个体生命的无穷追求与命运的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意识。在这3个层次上,希腊文化表现出了人类从意识到自身超出其他存在,到以理性为动力不断超越自身,再到意识到人的局限性的人类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9.
五四及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蓬勃兴起,常被认为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其实不然,从元明清时期便可见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本文试以元明清时期的代表文学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讨好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逐步觉醒和深化,以此反映当时社会上具有相似境况的女子追求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的心路历程,旨在探索我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前身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本从时代的思想学术倾向出发,论述了人士大夫的个体自我觉醒。传统儒家思想的衰微和道家思想的蔚兴,使时代的思想学术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之中,透视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对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及自我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觉醒是构成魏晋南北朝"人之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世说新语·贤媛》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魏晋南北朝女性意识之觉醒:社会对女子才能与智慧的肯定和赞美;女性对异性仪容美的欣赏;女性平等自由的婚姻观和追求自我个体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生命觉醒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转折、提升、质变之“点”,生命威长中存在着觉醒现象,觉醒可以存在于生命体中。一次次的觉醒,为人的生命存在提供一个个新起点,记录着生命的发展历程。在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具体背景下,师生生命觉醒有着大量的资源。从保护、促进人之生命觉醒的立场出发,当代教育实践需要实现生命意识、实践意识、转型意识的觉醒。对于教育者与研究者而言。需要敬畏觉醒的可能与唤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Blog搭建的学习叙事平台上,学习者开始逐步意识和感受到自身作为学习者、作为人的存在,在学习中所体现出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迈向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进程,笔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古诗十九首》中游子思乡,怨妇思夫,人文苦闷等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们追寻自我、回归自我,超脱自我的生命意识,其关注当下个体存在价值的背后显现的是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超脱自我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的再度发现,这种再度发现和觉醒构成了当时一切意识的总的特征。文学是人学,它的对象、主体及理想境界,都是由这个凝聚了社会的、群体的“人”来决定的,了解这个“人”的觉醒程度,就能发现与把握此时期文学的独特之处。“建安风骨”作为魏晋初期的文学总特征,既联系着具体的作家作品,又是时代的“人”的标准的审美体现,此时期“人”的解放与觉醒是在何种基础,何种高度及个体与群体因素的浓淡等等,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能较细致而准确地了解“建安风骨”的具体内涵及此时期相关的其它问题。建安时…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随着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人性、人道主义逐渐得到重视。文学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社会意识形态需求,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的书写视角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也可看出,只有尊重个体、追求主体的本真存在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整体性解决,中国文学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亦或避免错误——这也是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的意识觉醒”是《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诠释的关键概念。通过剖析“人的意识觉醒”的内涵,进而揭示其在教育场域中的价值。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人的意识觉醒”是人批判性地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开始。教育的对话方式,作为唤醒“人的意识觉醒”的途径,是以生活世界为中介开展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生成主题”的教育课程内容意味着教育对话作为自由实践的真正开始。通过真实存在的、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成主题”来唤醒人的意识,使人在更充分人性化的过程中得到解放,实现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双方的生命发展,这也是“人的意识觉醒”的教育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8.
个体发展的主动性,是指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积极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指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张扬,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是指个体行动上的领先,即个体在行为上的超前性。个体发展的主动性是影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孟焕 《时代教育》2012,(15):165
《世说新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记载了魏晋时期众多女子的言行、性格,与之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女性不同,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的影响,她们追求自由、肯定自我、明理善辩、甚至有强烈的女性个体意识的体现,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