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洁燕 《广西教育》2010,(22):48-48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朱云轶 《现代教学》2005,(11):39-39
汉语学习的基础是“识字”。上海市二期课改明确提出了“识写分流”的教改理念,其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特点为一年级学生大量识字、尽早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尝试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了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研究,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婪教学内容、”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已成共识: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鼓励自主识字、识用结合”等旨在追求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理念,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张洁 《辽宁教育》2018,(1):12-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关于"识字写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个字。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新理念,“多识”有利于儿童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迅速进入汉字的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少写”主要考虑儿童体格发育尚不健全,手指肌肉不发达.长时间写字对正常发育不利。同时“少写”也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充分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滨霞 《黑河教育》2011,(12):26-26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认识并会写”的要求,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用图象、动作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总结出了以下六种识字的方法,达到了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识字教学强调多识少写。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遵循识字原则,拓宽识字渠道,采取科学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后面会有两种字,一种是会认的字,一种是会写的字。可见,识字教学以多认少写、识写分开为原则。其好处在于:一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防止识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也写不好,二是多识字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认字对学生的阅读口语、写话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识字教学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鲁清 《考试周刊》2014,(68):45-45
小学高段学生识字写字回生快、错得多。文章认为,在识写教学中可提高识写的有效性,增强识写的趣味性,挖掘汉字的规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高段学生识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1.
陈翌英 《海南教育》2009,(6):119-119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其特点包括:识写分流、多识少写,遵循科学识字规律;丰富识字方式,弘扬传统文化;重视识字基础,培养识字能力;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升识字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带字入境,感悟汉字魅力;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回顾总结,养成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教学要体现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一、依据课程目标,把准识写要求,激发识写兴趣,形成识写能力综合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教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费时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能尽早进入阅读,而不能尽早进入阅读的最大拦路虎就是生字太多.为此,让学生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势在必行.怎样才能早、多、快呢? 1识写分流 何为"识写分流"?简而言之,就是把认字和写字暂时分开,也就是把生字"四会"的要求分项、分阶段落实,而不是向过去那样一步到位.其总的原则是先识后写,识多写少,从描到写.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首倡识写分流策略安排生字教学,是该教材一大亮点。但在字种的选择、识写生字的确定及如何实现识写同步几个方面仍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明确的识字教学用字标准,选字受教材随课文识字一以贯之编排体例的制约,未能及时关注和采用最新汉语研究成果等,因此,编制统一的基础教育识字教学用字标准,分学段构建教材体例,加强教材编写与汉语研究之间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的识字写字板块,强调了学生要在多认少写和识写分流的原则上进行有效的识字写字学习,还能为以后的阅读与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托教材内容,积极探寻有效的指导方法,展开课堂教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材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教学指导方法,希望可以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提前读写,避免了因字字须“四会”而造成的学生学习汉字的负担过重、认不快、写不好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呢?  相似文献   

18.
罗明容 《考试周刊》2010,(29):66-66
我从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已多年,对于识字的教学有着独特的一套方法和技巧。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识""写"分开,多"识"少"写",并提出"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力求识用结合,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识字能力。本节课努力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使识字贯穿于整节课。导入揭韪安排识记“狮”;初读时让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读准生字,初步感知字形;精读课文时,结合语言环境,巩固识字;最后安排识写结合,巩固识字。从而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保证识字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0.
识字教学是汉字教育的开端,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写分开,多识少写”的策略,人教版课标本实验版教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加。怎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识字任务,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和效率呢?下面是我教学第二册语文《识字6》第一节内容时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