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已被译成多种语言。《诗经》的英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理雅各是系统英译《诗经》的第一人。他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思想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对人格塑造和社会的道德教化起到十分重要的建构作用,文学经典是多种合力参与的结果,除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蕴外,还应当具体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参考其他关系本体研究其经典性。以余华的小说《活着》为例,探究其成为文学经典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宏观背景下,基于勒弗菲尔的操纵理论,分析意识形态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理雅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操纵。  相似文献   

4.
朱爱秀 《考试周刊》2007,(25):106-107
本文从翻译本质出发,以异化翻译为角度,以杨氏夫妇的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其体现的教育思想、人物的文学修养和思想感情三个方面,分析杨译本《红楼梦》中《诗经》文化内涵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章梳理了《诗经》对当代文学评论、诗歌、小说创作的多方面影响,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典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对于《诗经》及《诗经》研究的论述虽然没有严密的系统,但确可视为“诗经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分《诗经》为“南、风、雅、颂”四体,并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他将《诗经》作为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并认为通过《诗经》研究可以寻绎当时中华民族的心态与生存状态;他从学术史家的高度,对诗经学史进行了论述;在《诗经》的文学研究方面,他也有独到见解。综而观之,梁启超在《诗经》研究方面所做的除塞拓通的工作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  相似文献   

7.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黄典诚教授《诗经通译新诠》,在《诗经》的普及与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力甚深的新,此本着《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神,从对《诗经》原的校勘,句读,章句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依据,与黄典诚教授商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两个《诗经》英译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认为在客观的翻译生态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下,翻译参与者只能遵循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推动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就不同《诗经》分类形式的具体内容和分类依据作了一定的整理和概括,以《诗经》现代分类(以《分类诗经》作代表)为突破点,对《诗经》的文学阐释表达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朱玲 《文教资料》2011,(34):4-5
《诗经》时代的社会政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变化,纯粹的繁衍后代的目的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成分。女性的淑人之美不仅仅体现在形体上的美貌,更是内在的真善关和一种独特的神韵;而男性之美不仅体现在孔武有力的外在.而且体现在美好品质的展现。这种对美的认识对今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扬之水近年基于"名物新证"的《诗经》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影响。由《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两部著作,可以看出扬之水研究中继承的前人观点主要为"《诗经》反映社会背景""《国风》非出于民间"及"《诗经》内容与周代礼制息息相关"三点。在研究方法上,扬之水采用考古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但也并未忽视文学性考察,这是其研究长处所在,而其研究的主要问题则与过于零散琐碎、不成系统等"名物新证"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阿连壁的《诗经》翻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学道德规范,用简洁的方式进行创作,采用分析性逻辑思维进行翻译,用人类学观点解读诗篇内容。虽然他的翻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仍然需要客观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艺术范型、艺术心理、歌诗视角等对钱锺书《诗经》艺术研究 进行评介,用意在于说明只有丰厚的研究资源,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运用综合型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古老的《诗经》学得到新生。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诗经》研究出路何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之一,钱先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以益人神智的启示,其不足也可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字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即(1)谷类的总称,(二)养、养育,(三)生,活着,(四)善,良好,(五)禄其中“谷类的总称”是其本义,其它四个义项是其引申义。我们只要掌握其本义、引申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理解它在《诗经》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体味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诗经》的音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的音乐性是一个早已被人们熟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诗歌音乐性的文化溯源,当时人们的审美时尚──音乐的和谐等方面探讨《诗经》的音乐性,并从《诗经》的语言形式、章法结构,汉语自身的特点对音乐性进行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田猎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田猎诗,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本文在揭示其思想意义、艺术魅力和史料价值的同时,又与周代的田猎文化进行互参,使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国野制度是先秦村社结构的基本组织框架,它是从封建制度的架构中延展与派生出来的。国野制度确定了《诗经》中不同地域间村社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周宣王的改革政策意味着村社组织结构由血缘结构向地缘结构的跃迁,更预示着国野制度的终结。《诗经》史料有助于研究国野制度的真实面貌,同时,对周代国野制度的辨析与梳理,也有助于解决《诗经》中部分疑难词句的训释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佘振玲 《学语文》2004,(9):33-34
《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2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风士之音;雅,朝廷之音;颂,宗庙之音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