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甘肃省的"非遗"传承来看,确实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都指向了"传承人"的问题,即后继乏人。因此,有必要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非遗"传承人的问题。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教育要学校来办。电大社区教育能汇聚最优质的教师队伍和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能较好地解决"非遗"传承人的教育问题,且能对广大民众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唤起民众对"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通过将电大社区教育跟"非遗"项目逐渐对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非遗"传承人的问题,从而摆脱"非遗"传承的困境。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非遗"传承的问题是"传承人"后继乏人的问题,解决"传承人"的根本办法在教育,电大社区教育是解决"非遗"传承人教育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科学采集,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良传统及历史文化的有效手段,是研究和发展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学术路径。总结田野工作,认为对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采集,应注重实录手法,侧重其生命历程化,考虑平民视角、历史视角与整体视角,使贵州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内容更加科学和丰富,使口述史体现贵州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空间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称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新媒体技术的赋能下获得了更多的媒介呈现机遇。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进行少数民族非遗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尝试从媒介展示中获取经济利益。受少数民族非遗传播特殊性的影响,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驾驭新媒介能力不足,少数民族非遗内容呈现整体性不足,获取经济上的盈利较难,缺乏跨文化展示的能力。提升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媒介素养,提高传承人社会协作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少数民族非遗内容展现的全面性,打造相关产业链条,有利于少数民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提高媒介呈现水平,对推动少数民族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兴国山歌是我国南方山歌的著名代表,其历史渊源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当今兴国山歌的生存状态已发生较大变化,处于濒危状态。在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人作为这一艺术形式的承载体和传递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经过对兴国山歌传承人现状的调查,剖析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和传承困境,折射出兴国山歌的发展现状,这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理性认识与科学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右江麽乜”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实践,论述中职学校民族技艺新生代传承人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挖掘民族地区自身文化优势,讲好“右江麽乜”故事,激发传承人内生动力;构建“专业技能+文化通识+非遗技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确保持续有效地培养民族技艺传承人才;构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一合三通、三级体系”模式,满足业态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6.
当代民族技艺面临着生存空间不断压缩,既有传承模式保守、封闭、低效,传承人与被传承人的技艺传承意向浅淡三大现实困境。现代学徒制能够以产教融合促进民族技艺物化产品的市场运作、以心理认同的构建激活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以规范的教育体系确保技艺传承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三大困境的突围。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模式传承民族技艺过程中,还需要防范传承过程过度工具化导致民族技艺文化内涵的旁落、对传承人的专有技术进行必要的产权保护、依托规范文本及信息技术推进技艺传承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社区内推广,可极大地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社区文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选拔培养。  相似文献   

9.
羌族音乐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值得各界对其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北川羌族音乐随着赖以生存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的改变呈现出它与羌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目前不仅拥有一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还在积极探索着多样化的传承形式。本文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北川大量同一群体(从事音乐教育与表演的人群)的访谈,认为北川羌族音乐的传承呈现出传承人传承、团队传承、学校传承和民俗传承四种形式。这些传承形式是北川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文化视野中,坚守传统文化并以此提高他们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其精神生活内容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发展问题是当今民族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民族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今对其保护和传承遇到了新问题。以凯里学院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班为例,分析在民间音乐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养模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地域性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闽东畲族音乐文化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当下的生存境遇及传承与发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传承环境改变、传承模式单一、传承主体外流、传承资金不足、传承人才缺位等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闽东畲族音乐进行文化生态重构、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传承教育模式、创新音乐文化本体、促进地方音乐转型、打造闽东畲族音乐产业化发展项目、培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等都是推动其传承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回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独有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使得"山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得到传承。我国目前缺乏对保护传承人的法律规定,对传承人的法律条文不完善,对非遗传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权益都没有明确规定。加之随着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丢失。因此,推动"山花儿"在传承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传承主体依据个人惯习、经验、记忆与日常实践,将实践活动搬上"象征性舞台"以实践表演与传承任务。文章通过对部分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依据游客的在场与缺场,解析传承人对民族文化符号与意义进行重构之动力要素,并总结了包括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台前幕后的空间重叠等重构形式,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与文化传承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腰鼓文化为例,在对"非遗"项目的内容与分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要素主要有:传承人与传承群体,活态存在,传承制度,人文生态环境,进而提出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途径:进入市场,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引进课堂,拓宽活态传承渠道;借助传媒,打造活态传承的新领域;全民健身,开辟活态传承新途径,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存续,其发展得益于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5.
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不仅是保安族代代相传的工艺技术和谋生手段,也是保安族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见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保安腰刀的历史及其工艺特征进行探究,剖析保安腰刀的传承价值,通过深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采访非遗传承人,对保安腰刀的传承现状与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保安腰刀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财富。非正规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传承方式之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正规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各类院校、传承人四大主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正规教育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心。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调查符合非遗活态传承的本质。自上世纪末,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也同样面临着危机。本文提出将传承人的主体性置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位置,并以非遗背后民间文化的原生性作为口述史价值的判别依据。传承人只有在特定民俗语境下,才能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基于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强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自觉意识;应考虑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地域的差异性,逐步细化较为笼统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应加强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引进课程专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开发队伍中;应增加学校自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徽州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一方面,保护和传承好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财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也应成为"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现存徽州民歌传承人的基本现状,包括数量、生活状况、传承活动等,肯定传承人在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同时提出徽州民歌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并分析其成因,思考并给出对徽州民歌传承人保护和传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