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诚信教育,就要突出德育的基础地位和灵魂作用。诚信教育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的过程,它的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本文的诚信教育是从教育目的出发,特指的是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诚信理念和诚信品质的人。诚信教育赖以建立的过程必须贯彻教育方法、教…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诚信度既是其诚信品质的内在反映,又是其诚信态度、诚信行为的外在表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需要诚信教育与诚信管理相结合,即诚信自律与诚信他律相结合。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分析和归类,设计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系统,既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诚信度进行测评,又能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把诚信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追求,是有效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诚信度既是其诚信品质的内在反映,又是其诚信态度、诚信行为的外在表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需要诚信教育与诚信管理相结合,即诚信自律与诚信他律相结合。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分析和归类,设计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系统,既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诚信度进行测评,又能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把诚信内化为自觉意识和追求,是有效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科研诚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有十个基本环节。科研诚信教育,对于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科技创新,保障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人类的美德。诚信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就其途径来说,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前,诚信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该将其价值从功利主义转移到人文主义,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出发,诚信教育的价值可系统表述为:第一,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到诚信的人文价值或内在价值;第二,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诚信的人文价值与功利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诚信”、“忠诚”、“友谊”、“正派”等个人德性和公民的品德之间的关系;第三,培养青少年学生基于文化传统、人文理想与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学习是知识内化与外化的有机融合,内化需要在静态下完成,外化需要在动态下完成,而动静结合的教学艺术关系到语言的学习能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动静结合,引导学生精心观察,以静促动,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静心倾听,静动结合,提高学生发音正确率;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动中有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静心思考,以静导动,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5):189-190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诚信教育的"第二课堂",是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我校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八大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根本要求,把诚信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诚信文化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引导中,探索富有诚信精神的特色教育道路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向广大学生发起"诚信挑战",用实际行动倡导诚信,引导大学生形成公民诚信意识,引领社会诚信风尚。  相似文献   

8.
关于德育内化几个问题的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教育探索》2008,3(4):108-109
德育内化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固化为学生道德行为的过程,是德育内化与外化彼此结合、互动的过程,是外部的社会道德规范逐渐为学生所同化的过程。只有弄清德育内化的内涵、德育内化的作用以及德育内化与外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德育内化。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诚信教育机制是高职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形成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分析了成因,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特点,从构建诚信教育的教学机制、引导机制、互动机制、评价机制和协同机制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对诚信品质的心灵认同,又要将之化为学生生活实践行为。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诚信行为及品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下面浅谈个人的观点,希望对小学诚信教育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家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廉洁行为缺失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诚信行为缺失、勤俭行为缺失和清正行为缺失。家庭对大学生廉洁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家庭成员个人素质,培养子女良好的价值观念;发扬家庭民主,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引导子女的思想行为;理解教育者的意图。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背景:乡村创业正当时,农村籍大学生出于“家国情怀”纷纷投身乡村创业,由于社会对农村籍大学生有着传统的角色认定,他们“逆势”返乡之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角色化冲击。研究内容:运用角色化理论,剖析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所创制的角色本真;揭示其角色化感知偏差形成的现实动因;就如何矫正角色偏差提供建议。研究目的:消除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偏差,引导积极合理的角色评价,树立大学生返乡创业角色良好形象,发挥角色内化与外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道德意志培养在道德行为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道德意志的形成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互交融,连为一个体系.道德意志品质的形成是道德认识、情感、习惯、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得到不断刺激和强化,方可完成.道德意志的培养是一个体系工程,忽视任何道德元素.在任何一个年...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大学生存在虚假申请贷款、违背用贷承诺、违约率居高不下等诚信缺失问题.原因为:(1)社会各种不良思想的存在及其影响,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滋生提供了外界环境;(2)相关贷款信用法律的不完备,对违规的大学生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滞后的矛盾.对策有:(1)尽快制定有关助学贷款的法律法规,为诚信建设提供法制保障;(2)加快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3)建立诚信教育的常规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4)强化诚信建设的舆论宣传机制,营造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不高,创业成功率低,与其创业效能感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创业教育要依据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机制,采用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创业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包括需要驱动、模仿认同和内化外化三个心理过程,遵循这一心理发展规律,高校的创业教育应从"唤醒、教化、践行"三方面入手,科学制定和选择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学生品德内化环节的心理倾向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品德内化一直是德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将教学与学生品德内化的四大环节即教化、体验、认同、强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内化道德知识,养成道德自律的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教育者的外部要求与学生的内在心理总是存在着矛盾的,这个矛盾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教育者通过使外部要求适应学生的内在心理来解决这个矛盾,并在新的基础上使外部要求"超越"学生的内在心理,促使两者之间矛盾的产生,并加以解决。如此循环往复,在每个新的阶段上又获得新的质,达到新的水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沿着教育者所要求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应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的就业观;融入"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成才观;融入就业教育,使学生及早树立就业竞争意识;融入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建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表现为显性的(明晰的)和隐性的(模糊的)两种知识形态。这两种知识形态是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学校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这一创新过程具体表现为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