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许多研究显示,家庭中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人格特质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家长究竟是透过何种机制将此项优势传递给子女,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论,特别是家庭生活的阶级差异应该使用哪些指标加以呈现,部分研究关注的焦点似乎颇为狭隘.据此,本研究试图透过质性研究的方式来了解社会阶级与家庭教养的关系,针对家长的教养行为与态度进行更为整全的描述,以探究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如何分配资源,进而影响子女在学校的成就与表现.本研究主要选取两个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个案进行探究,以参与观寨及深度访谈的方式为之,透过为期八个月左右的实证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1)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投入影响不同社会阶级学童家庭教养的情况;(2)中产阶级家庭倾向于协作培养模式,劳动阶级家庭则为自由成长模式;(3)家庭伦理观念与性别因素亦为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来源;(4)中产阶级学童因拥有的资源丰厚,在学业上容易取得较佳表现;劳动阶级学童则因家庭与学校生活的区隔,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兔子,跑吧》以五十年代工业文明空前发达的消费社会为背景,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观念与主人公兔子格格不入,同时中产阶级的家庭观念也因被生产者"收编"而得到强化,由此引发兔子一系列家庭问题——全职家庭主妇的角色定位将女性置于尴尬的地位,电视机的流行将家庭矛盾扩大化,中产阶级家庭在郊区聚居的现象更是加强了固有观念的束缚。出身于工人之家且游走于消费经济边缘的兔子深晓消费经济背后的骗局,对整个主流消费文化及其背后的生活观念做出逃离与反叛之举,从这一意义而言兔子的行为具有积极性,然而他同样也应为不成熟之举而受到道德的指责。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末期,成长于新旧世纪交替之时。作为跨时代的作家,伍尔夫对社会变迁与人际伦理关系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敏锐的洞察。家宅空间是伍尔夫小说中最重要的故事空间之一,家宅空间书写形象地展现了从维多利亚末期到二战期间中产阶级的家庭群像和家庭伦理关系。通过伍尔夫小说的夫妻伦理叙事与父子伦理叙事,我们可以观照到伍尔夫的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处于历史转型时期,伍尔夫的家庭伦理思想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既对传统的维多利亚家庭模式进行批判,又崇尚维多利亚时代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伍尔夫在晚期小说中展现了西方现代社会存在的家庭伦理失序,指出伦理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身份混乱是造成个体伦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并表达了尝试重新建构家庭伦理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一名出生于没落中产阶级家庭的科西嘉青年,怀揣着光荣与梦想,一步步走向权力的至尊。你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的成就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书写着磅礴、恢弘与大气。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具有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英国近些年的劳资政策却在向合作主义转变,即向欧洲大陆模式趋近。究其原因,欧盟的相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一趋势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政府不得不关注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大量中产阶级的利益诉求。我国社会正处于中产阶级成长阶段,因此,这对我国当下解决社会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职业状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步入了日新月异的工业化时代,中产阶级妇女的职业状况也伴随着这个特殊的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冲破家庭的牢笼,走上了自己热爱的教师、护士、专职作家、医生、科学家、打字员、接线员等工作岗位。英国中产阶级妇女从事社会职业的这种状况是工业革命、教育改革、女权运动形势使然。  相似文献   

7.
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与个体行动者特征相关联,也与国家住宅政策相关联。以住宅福利的政策满意度来表征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状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回归模型,从模型中可发现中产阶级住宅福利提升的途径和可能的模式,也可验证中产阶级住宅福利作为一种高起点的职业福利的本质假定。在提升住宅福利的过程中,中产阶级存在着因其住宅福利与职业的关联而对职业稳定性的忧虑,也存在着当前政策框架下住宅福利的代际传递加深福利鸿沟的隐忧。  相似文献   

8.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中产阶级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中产阶级的培育是互动互进的过程,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促进中产阶级兴起,中产阶级兴起又促进社会进一步转型。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明;有利于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因此,要更新观念、加速经济发展、加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大力培育中产阶级提供化氛围、经济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中产阶级的划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产阶级的划分应以其内在的属性为基础。中产阶级的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客观方面,中产阶级不仅中等程度地占有社会资源,而且其资源获取方式主要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在主观方面,中产阶级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力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现代的个人主体价值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渐进地社会改革意愿。中产阶级的属性构成划分中产阶级的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城市中产阶级核心家庭12对父母的深度访谈,本文剖析了消费文化与育儿消费实践合力对儿童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商业资本与家庭教养实践在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化历程、社会性别制度上实现共谋,通过市场细分实现儿童消费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在家庭教养过程中,既有的家庭角色分工与性别权力关系对育儿消费的形式和内容有着深刻而稳定的影响,并在身份认同、成人权力关系延续、社会角色期待等方面对儿童社会性别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一种回溯过去的心理形式,也是人类认识和反思自身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参照点。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录记忆的模式,文学作品中的记忆书写不仅参与了文本叙事的建构,也反映了创作者自身的生命体验。美国后现代派作家约翰·巴斯的作品便蕴含了记忆书写的因素。巴斯在《安息日传奇》中呈现的家庭记忆、文化记忆和历史记忆三种记忆模式揭示出了他对于主人公苏珊通过家庭记忆和创伤记忆实现自我建构的人文关怀、对于神话经典和现实生活关系的探知以及他身为作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家庭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文化场所。家庭生活在中产阶级中获得了重要的象征意义,变得高度仪式化。这是这一群体生活方式的一个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双重身份特征,决定了他们是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因素,但中产阶级被雇佣的特性使他们最终成为促使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中产阶级自我管理的内在特性,也正在推动着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陈思伟 《培训与研究》2006,23(10):43-44,47
中产阶级是雅典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双牛级和骑士级两个部分。公元前四世纪,由于社会的转型及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雅典中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在悄然变化。中产阶级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邦衰落。  相似文献   

15.
彼得.盖伊在《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中以非传统性课题——家庭、工作、侵略性、品味、隐私等为着眼点,描述出19世纪末欧美中产阶级多姿多彩的生活,虽然面临家庭危机、女权崛起、精神焦虑等多重困境,但中产阶级对和平、民主化、文化普及居功匪浅。作者颠覆了过去中产阶级留给世人刻板、平庸、冷漠、邪恶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让更多人跻身于中产阶级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平稳过渡具有深远影响,这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中产阶级数量不够,要形成足够强大的中产阶级有赖于通道的畅通,通过提高国民教育素质,提升技能水平、健全市场经济法制,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等举措,从人、制度、文化三方面打通贫困阶层上向流动的通道,将有助于避开中产阶级陷阱,形成健康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功能是当代阶级分析理论的一项主要研究主题,在阶级分析研究范式转变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外生型中产阶级与内源型中产阶级的"阶级状况",引入抗争政治的研究视角,分析中国外生型中产阶级的政治社会"稳定器"功能成因。  相似文献   

18.
傅燕晖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6):56-58,66
霍尔顿是美国中产阶级子弟,他孤寂、彷徨、痛苦,对这个世界有着种种困惑,在成长的呼唤面前踌躇不前,甚至逃避。霍尔顿所生活的社会对其精神失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关爱的缺失也使霍尔顿对社会无法具备成熟的视角。但是,在经历了生与死的洗礼后,霍尔顿逐步走上理性、成熟之路,以爱来宽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最终回到社会的怀抱。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家庭书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十七年”文学中残缺家庭大量存在的现象、历史演变、原因及其对当下文学的影响。文章指出残缺的家庭模式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的主导家庭模式是主流意识形态规约的结果,是作为苦难的言说、革命的空间、意识形态的传播地和一种革命的叙事策略而存在。同时也指出对家庭物质性、私人性、生活性的遮蔽既造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同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家庭的书写、“立体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并不是一个太平盛世,然而近十几年来的"上海怀旧热"中,散文作家们大多选择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与故事为书写对象,集中宣扬旧上海中产阶级精致的生活方式与优雅的趣味,以适应目前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的话语建立与扩张的需要。"上海怀旧"的散文作品与商业领域的"上海怀旧"相辅相成,共同引导和推动了中产阶级以及怀有中产阶级身份向往的人对于"上海怀旧"的消费。而"上海怀旧"作家们只关注旧上海历史最浮华的表面——极其物化的一面,正说明了这"物化的""消费主义的""充满中产阶级趣味的"的一切,是符合他们的"理想"的,是他们"上海怀旧"的真正的表达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