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06,(3)
楚文王迷于狩猎,一去三月不归;后又耽于美色,一年不曾上朝。这时,太保申就进谏道:“先王令我当太保,我依职依法判定,你纵情享乐,不理国事,应受鞭笞之刑。”文王无奈,说:“我长于宫中,没受过苦,请换一种刑法可否?”太保申说在:“我奉先王之命  相似文献   

2.
奇鹰     
【原文】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①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②,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③,争噬  相似文献   

3.
【原文】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一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神爽,殊绝常鹰。故为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  相似文献   

4.
楚文王:临终处臣,善定后事《说苑·君道》、《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以及《左传·僖公七年》记载:楚文王病重时,对大夫说:"管饶这个人总是用礼仪来规范我、约束我,与他相处总是感到不安,不看见他也不会想他,但从他那里我得到不少益处,一定要替我封他爵位。申侯伯这  相似文献   

5.
昔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日:“此何气也?”玉对日:“所谓朝云也。”王日:“何谓朝云?”玉日:“昔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日:“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  相似文献   

6.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相似文献   

7.
南朝萧统编撰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六臣注。其卢谌《赠刘琨并书》诗中有"承侔卞和,质非荆璞"句,凡引李善注《文选》版本系统均注为:"楚子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清代学者胡克家认为"楚子和氏"有误,当为"楚人和氏"。而奎章阁本《文选》则注为:"楚卞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因奎章阁本《文选》几乎保存了北宋秀州本的基本面貌,故此说颇具说服力。基于此,对"楚子和氏""楚人和氏""楚卞和氏"三种观点逐一进行考辨,得出最符合李善原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常羊学射     
徐华 《阅读与鉴赏》2007,(9):68-68,71,72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①,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③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相似文献   

9.
1.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他在小学读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家乡,懂得家乡的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叶圣陶的家乡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淮北之地十二诸侯"、"江旁十五邑"与陈郢至云梦之路等宋玉辞赋中的战国历史地理问题,通过对其在楚襄王、秦昭王时代的地理位置、归属变化的考证,为楚襄王迁都陈郢后南游云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也支持了我们对<高唐>、<神女>二赋写作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11.
"文王受命"是周王朝立国的终极依据和王朝命脉之所在,也是周王朝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有周一代的社会观念。关于"文王受命"说的起源,比较流行的司马迁所述的"虞芮质成"说实不如《程寤》的"大姒之梦"说更近乎历史的本真。这个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大姒之梦以前,文王受命是指接受商王之命,其后,则是取商王朝之命而代之,只是到了周公时期其内涵才扩而大之,成为文王接受天赐予的统治天下的大命。清华简《程寤》篇对于说明"文王受命"问题十分重要,此篇以述史为主的写法和一些用辞之例,都表明它当成书于西周晚期或春秋时期的史官之手。这对于研究《逸周书》的成书时代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唐》、《神女》二赋,于汉魏献中就见于记载,此后流传于世,影响甚大,代有所论,自汉至明,未有疑之,及清始有人疑之,到了2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然经当代学研究,所疑之理由,或失于深考,或主观臆断,故二赋实当为宋玉所作。考之二赋中地名,所谓巫山即阳台山也,地处云梦东北区,高唐观和朝云庙皆在此山之上。又考楚迁陈郢后,云梦东部并未沦陷,尚隶属于楚,在楚与秦议和后,襄王完全有条件有理由一游云梦。据此,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作于楚迁陈郢之后。此说,正与《史记》记宋玉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  相似文献   

14.
在《战国策·秦策一》"明臣之楚与不"一句中,"之"是助词,而不是动词。"楚与不(否)"是并列结构。"楚与"是动宾结构,宾语前置。"楚与"即"与楚","与楚"即"助楚"。与"楚与"相对应的内容是"以国情输楚"。今人惑于表层结构,误解了深层语义。  相似文献   

15.
文王化行南国与周人经营江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周文王的政教,化行乎南国之说,始自毛诗诗序。诗序在解说《诗经·周南、召南》时说:“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汉广、汝坟》序,始言文王之化,《召南·甘棠、行露》以下序,始言召伯之教,文王之政。“《汉广》,德广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国,美化行乎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高明?"扁鹊回答说:"长兄最佳,仲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接着问:"为什么?你能说明白一些吗?"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17.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城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见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相似文献   

18.
推太阳下山     
一个船夫摇着一只小船在大海中行使,浪花不断地向小船涌来,小船随着波浪微微地荡漾。一只海鸥栖在船夫的肩头,对他说:"你多幸福啊,大海摇荡着你,就像在打秋千似的。"船夫听了,摇摇头笑着说:"不对,是我在摇荡着大海,你看,大海的波涛都被我摇起来了。"所谓的大与小、弱与强,很多时候都是依照人们的感官和习惯定论的。只要你不甘示弱,那么,弱小又从何谈起呢?晏子使楚的故事人人皆知:晏子身材矮小,楚人为了戏弄他,在城墙大门一侧造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来。晏子不进,道:"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  相似文献   

19.
(一) 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明确地指出,周成王以子男之田使熊绎“居丹阳”;又说楚文王“始都郢”。在这位古代史学家眼里,“居丹阳”与“始都郢”之间也是界说分明的。王国维说:“国都者,文明社会之标征也。”①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城市革命”著名论断,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曾提出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志,(1)有高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不少于5000人;(2)文字;(3)复杂的礼仪中心。无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了其中的两项,就是一个古代文明②。楚文王始都郢之郢(我姑且称之为“文郢”),作为楚国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探寻它的方位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文郢’的探索主要有两种意见。一认为江陵北的纪南城即“文郢”。不少学者把它们捏在一起,甚至说得很肯定,“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742年至公元前688年这五十多年间是和氏三次献璞的年代。楚文王"伐申过邓"到南阳,才见到了抱璧而哭于楚山之下的和氏。文王让玉人理璞得璧。出产名玉的独山,山下有和庄,和姓至今生繁不息。以其时、其地,其山、其人论之,和氏璧必当出于南阳独山,和氏璧是今天的独山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