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献之     
<正>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东晋著名书法家。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年仅42岁。梁代袁昂在《古今书评》中将四贤并称,谓"张  相似文献   

2.
"萧翼赚兰亭"故事曲折有趣,为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是不少唐代以后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而唐代表现这一题材的,首推阎立本.但今存的两件摹本,不一定是出自阎立本之手. 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述,晋穆帝永和元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宦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与孙通、孙绰、王彬之、谢安、郗昙、释道林还有王羲之之子王凝、王徽、王操等41人,在兰亭修祓禊之礼.  相似文献   

3.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唐潭洲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丧父,被当时一位名叫江总的尚书令收养,教以书籍.询聪敏过人,博通经史,在隋朝曾当过太常博士;到唐太宗时,当过太子率更令和弘文馆学士,被封为渤海男.人称"欧阳率更",又称"欧阳渤海".所撰有《艺文类聚》一百卷等书.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的字初学二王(即王羲之、  相似文献   

4.
<正>智永和尚,俗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号"永禅师"。智永自幼聪慧过人,尤喜书道,自感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当他游学于全国各寺之时,却与萧子云相遇,正是萧子云传法于智永,终于让明白了他所背负的使命——承续家学。于是,他极为刻苦地练习书法。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303-361),东晋杰出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出身晋朝名门的琅琊王氏家族,多年任地方官,最后官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为我国书法一代宗师,成就极大,影响至深,在书家之中,历来被尊为"书圣".王羲之继承家学,先跟着他叔父王廙学书,后又从当时大书法家卫夫人(卫铄)学书.卫夫人法宗钟繇,羲之早年亦潜心钟书.但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这篇文章中又说,他后来周游名山大川,得江山之钟灵,造化之陶养,多观名碑,渐悟只学钟法终非  相似文献   

6.
<正>提到王羲之《兰亭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已不单单是书坛百代之楷模,更是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兰亭学,涉及《兰亭序》的真伪、版本等方方面面。那么,面对如此巨制,撰写"千字文"式的赏析文字着实令人诚惶诚恐,故而本文不做过多的历史事迹叙述,而是就摹本及其艺术价值展开剖析。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会稽内史,拜右将军(一说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出生于名门望族,少年讷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辅导》2010,(33):F0002-F0002,F0003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从小在父亲王旷,叔父王廙的启蒙下刻苦学习书法,七岁便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勤习书法,12岁以前以临摹卫书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她是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师承钟繇,传为王羲之的老师。其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  相似文献   

9.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10.
入木三分     
<正>【释义】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语出】唐代张怀瓘《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人物】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现今,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的书圣王羲之,不但李世民为其写传,而且毛泽东在圈点二十四史时还对《晋书·王羲之传》进行过圈点。许多文章虽对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外因进行了分析,但较少涉及内因,本人将就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内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是千古书圣,桓温是一介武夫,他们两个人怎么能扯到一起呢?有的历史书说王羲之在民族敌人面前是"怯软之尤",桓温则是"志在篡夺"的奸臣;果真如此吗?王羲之和桓温都是东晋时代人.两晋共存在150多年(265-420),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腐朽透顶的封建王朝.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接着又灭掉了蜀、吴,建立了西晋王国.从司马炎正式做皇帝起,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受禅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博购王羲之故贴”,“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宫内,他令诸太子临摹王羲之书迹;宫外,在弘文馆里“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录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在国子监内设置书学,置书学博士。在科举考试中设“明书”科,把书法当作铨选官吏的主要条件之一,“工书也是进身之阶”。  相似文献   

14.
唐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题简称《集王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的序、记、答敕、笺答;二是玄奘所译《心经》;三是题款:署《心经》润色者、勒石者、镌字者的职官、姓名,建碑时间.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年代久远,剥蚀严重.清代梁(山献)《评书帖》早已指出:“宋拓怀仁《圣教》锋芒俱全……今石本模糊,锋芒俱无.”所以本文讨论问题,是以文物出版社1978年5月版《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为依据.《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后附出版说明:“关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过去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周越《书苑》说:‘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宋代黄伯恩以碑中的字与王羲之帖中的字‘纤微克肖’(“微”原作“维”,据他本改),因此认为《书苑》的说法是可信的(见《东观余论》).而明代董其昌则认为圣教序是怀仁临仿王羲之字体写成,并说‘集’字应解为‘习’字.”(董说另见题跋)  相似文献   

15.
山阴记(下)     
正/一/绍兴大街上载客的三轮车篷,大都写着广告词"书圣故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也是好散文,乘酒意一挥而就,顾后且瞻前,惆怅而眷恋。一千六百年前,王羲之、谢安及其门徒友人凡四十一人雅集兰亭,流觞曲水,抒怀赋诗,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酒兴作序,一挥而就《兰亭集序》。我坐一辆三轮车去会稽山下的兰亭。有四十四名演员在扮演王谢及其门徒,着前人衣饰,仿前人姿态,在"之"字形的细微曲水边缘列座、流觞、赋诗。"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历代书法理论家有很多论述都涉及"书外功"。如唐张怀瓘《书议》:"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明王绂《书画传习录》:"要得腹中有百十卷书,俾落笔免尘俗耳。"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简经纶《书法漫谈》:"盖字本为文人之末技,而书字之本,在能书外求之,乃称上乘。"综观历代书法名家,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  相似文献   

18.
<正>那些年,老师们总爱带着口音讲课——没有口音的老师不是好段子手。也许,每个人的学生生涯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搞笑天使"吧!语文老师是广东人,每次说到王羲之的时候,他都会说成"王司机",我的脑海里立马闪现出《老司机,带带我》的迷之画面。我们高中政治老师说,你们都是祖国的发多(花朵),以后会更加昏荒(芬芳)!鸡(奇)变狗(偶)不变,胡(符)号看象限。  相似文献   

19.
行书之道     
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璀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情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相似文献   

20.
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借庄子之语,发出了如此深沉的人生感叹:“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读来令人感怀不已。此句作为文章的关键句,对它的解读事关对整篇文章内蕴及理脉的感知与把握,甚为重要。王羲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县),西晋末年随晋室南迁,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其家族是西晋有名的大族和官宦世家。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官至光禄大夫;祖父王正,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曾任丹阳太守,是西晋过江之议的首倡者,对东晋王朝的建立发挥过重要作用,司马睿建都建康后,任淮南太守,在王羲之11岁时(314年)去世。王羲之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