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丽琴 《考试周刊》2012,(6):174-175
中国大多数的中学生生活在农村,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并不完善,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建立新型上课方式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其锻炼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3.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农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发达城市、农村家长为孩子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国家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和效益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寄宿制小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适应能力较弱,缺失亲情,由此产生了焦虑、紧张、不自信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一线广大教师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以育人为中心,不仅仅是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及早发现与预防心理疾病,解决心理冲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可以与学校思想工作结合,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消极的情绪状态,防止自杀或者攻击别人与社会的问题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步人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发展迅猛,性意识、自我意识骤然增长,兴趣爱好日益广泛,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寄宿制中学,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学生”,他们长期住校,缺失与父母的交流,长此以往,更容易滋生出许多不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结合校本实际,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农村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的成因,提出了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对策,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是我国教学制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离开父母寄宿在学校,而中学生此时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不在身边,虽然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结合校本实际,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农村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的成因,提出了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具体对策,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寄宿生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重视。由于学生自身生理特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寄宿制学校的中学生在学习方面、生理方面、人际关系方面都存在着问题,这展必要的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如何?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被教育者的各个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成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而我校自2010年制定寄宿制度以来,已有八九年的历史,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我能深刻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理健康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他们长期远离父母,远离家庭,以校为家的生活状态使其形成了浮动、焦躁,无方向、无目标的状态。主要谈论教师如何运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实施了相应的调整方法。为了使偏远地区的孩子能接受到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寄宿制的学校。寄宿制学校能为农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优秀师资和良好教学环境,有利于农村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但是由于学生长期与父母联系较少,在生活和学习上也有一些困扰,这会造成学生在精神上的缺失,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们对附近几所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多学生惠有不同的心理疾病,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学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城市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深思。笔者基于对一所城市寄宿制小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长期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家庭原因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整合,形成合力,使每个儿童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寄宿制学校的大背景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其家长接触减少,其家长对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减弱。受隔代教育、家长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功利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与家长的接触少,与同龄人的接触多。这导致学生对同龄人的归属感较为强烈,对教师和家长的归属感淡薄。然而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氛围又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借助文献研究、实地调研、行动研究等方法,就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校协同应对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并从思想、目标和方式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旨在通过家校协同,强化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一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为抽样群体,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通过分析该群体的膳食结构、摄入热量结构、营养素结构和营养素缺乏症状况,明确了该群体的营养状况,为学生个体及学校提出了膳食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