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曾经看见过两个人这样玩行酒令,两个人数数,一次最多连续数2个,从1开始数,谁先数到30谁就输了,输了人喝酒.看似这么一个简单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从前扬州有一位盐商广交士人,在平山堂作东大宴宾客,请金农首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席间,大家一致决定以古人诗句"飞红"行酒令,以作诗来助酒兴。依次轮到盐商时,苦思未得,众人议罚。情急之下,只见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柳絮  相似文献   

3.
黄新建 《班主任》2002,(7):43-44
提起处罚,早就是众矢之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毫无立锥之地。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手段,自有它生存的基础,自有它合理、积极的一面。理论上,罚是奖的对立统一面,有奖就有罚,只奖不罚,就无所谓奖罚分明。实践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只奖不罚,只不过是罚的内容与形式不同而已。由于我们忽视处罚艺术,致使处罚表现出较多的负面效应,被贬得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英明的君主,他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历史上称作“贞观之治”。有人为了表现自己,建议唐太宗清除朝中奸臣。唐太宗问他说: “我用的都是可以相信的贤良忠臣。你说谁是奸臣呀?”这人献计说: “请陛下假作发怒,谁不惧怕,仍能直言进谏的,就是忠臣,那些阿谀奉承的,就是奸臣。”唐太宗笑着说: “浑水、清水都来自源头,源头清,水就清,源头浑,水也就浑。  相似文献   

5.
王海虎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59-60,70
唐王朝建立之初,没落士族旧望不减,社会地位仍然很高,而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包括皇室在心理上不免有些自卑,唐太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迎合权贵,修撰了《氏族志》,顺应历史潮流。唐太宗修撰《氏族志》的过程中不乏有鲜明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6.
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出了名的.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几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几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兴,便赐给了房玄龄两个美人.房玄龄不料酒后吹牛被皇上当了真,收了两位美人,不料,房玄龄的老婆却大发雷霆,房玄龄只好将美人送出府,此事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劳动最光荣     
正劳动最光荣吗?此问一出,回答可得谨慎。何哉?一些班主任对于劳动的界定无外乎两种:一是义务使然,今天安排你值日,你不劳动谁劳动?二是学生犯了错误,用劳动将功补过。但凡对劳动如此界定的老师,他心目中的劳动是绝对与光荣一词沾不上边的。在班级管理中,"罚劳动"成为老师的杀手锏。因为对学生,"罚"得不对就会违规,但对"罚值日"却没必要  相似文献   

8.
杨夏卡和张皮皮最讨厌的是做清洁。在家里扫帚倒在地上他们都要绕道走过去,更别谈什么扫地抹桌子了。上一次、上上一次、上上上一次学校做清洁也都是叫爷爷或者奶奶代劳,后来老师发现了,定下铁的规矩:谁叫家长代劳,罚谁再做十次清洁。这么不讲情面呀,一罚就罚张皮皮跟杨夏卡说:“咱们老师怎么这么不讲情面呀,一罚就罚十次,我觉得这有点不太人道。”杨夏卡说:“我也这样觉得。”话虽这样说,这清洁还是得做,而且就在今天放学之后。这两个家伙,谁也跑不掉。快放学时,他们想溜走,却被叶妮拉和李小香紧紧盯住。叶妮拉的办法简直酷呆了,她收缴了这…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职场管理往往喜欢强调严施奖罚,业绩好则奖,业绩不好或者表现欠佳就罚。在职场中,"罚"确实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但是一旦罚得过于严格,就未必是一件好事。有的上司看到有下属早到半小时可能一句话也不说,可一旦下属迟到一分钟,却要扣他薪水。这样的惩罚,从短期的纪律上看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在留住员工这方面,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始料未及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读贵刊发表的《统考排队弊端百出》一文,深有感触。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说出了我们这些农村教师的心里话,也点出了“统考排队”的各种弊端和对教育事业的危害。 然而,很遗憾,这篇文章在贵刊1990年第12期上刊出,我们乡就在1991年1月26日照例进行了一次“统考排队”。贵刊在文章中举的例子还只是“倒数三名者通报批评”。而我们这里排在倒数三名者都要罚款,罚款数额是:倒数第一名罚30元,倒数第二名罚20元,倒数第三名罚10元。获得前三名者奖现金:第一名奖60元,第二名奖30元,第三名奖10元。  相似文献   

11.
年轻的园长一上任便开展了每月一次的考评活动,有时是听一节课,有时是组织教师进行一次故事比赛……开始时,考评结束后,成绩排在前三名的教师会得到奖励,排在后面的教师则不奖也不罚。但不久,考评后就不再只奖前三名,对后三名也进行了惩罚。这变化招来了老师们满腔的怨气:“虽然没排第一,但谁没尽心尽力,又没犯错,不奖也不该罚。”自从有了罚,全体教师当评委评出的成绩高的高,低的低,甚至有的人连评的标准、要求都不明白就填分。我是园里的一名普  相似文献   

12.
奖罚并举有成效在管理所采取的诸多手段中,奖与罚是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迫于人际关系、干群关系、保护积极性、照顾自尊心等诸多因素,“罚”,是个禁区。在奖与罚的运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奖多罚少,或只奖不罚,或以奖代罚。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是谁折断了孩子想像的翅膀孩子的身体里缺少了钙,容易得软骨症,孩子的心灵里缺少了自信,精神上同样容易得“软骨症”体罚,教育肌体上的“牛皮癣”,心罚,摧残孩子心灵的“核武器”爱心+尊重=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时也会进行惩戒教育,但只要"罚"无恶意,"罚"得巧妙,"罚"得适当,"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回放一个星期一的语文课上,我检查上周布置的家庭作业——每人自带一本课外读本,进行班级交流。想不到全班竟有一半的同学没有完成。看  相似文献   

15.
你听说过学生罚老师吗?这样的事就真切地发生在我们班上。那是一堂语文课,我组织班上的男女生"生字词大比拼",输的一方要接受赢者的"惩罚"。比赛很是激烈,几十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黑板,男生、女生都打心底里希望在对方的"版图"上搜索到错字。进入最后评分阶段时,大家细细一算,发现男生比  相似文献   

16.
奖券     
正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组织我们在太阳岛公园里搞了一项"找奖"活动,谁找到奖券,谁就能得到老师的奖品。我在公园里的小路上走着,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捡了起来。正当我要把它扔到垃圾箱里时,突然发现垃圾箱的盖子上有一张奖券。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先生对西南联大有个特别经典的评论:联大师生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当年联大多的是流亡学生,家乡沦陷,经济来源断绝,战区学生贷金仅够吃掺和着稗子、虫子、草屑、沙砾、老鼠屎的所谓"八宝饭"的水平。一袭长衫看起来文质彬彬潇洒得很,借以掩盖的却是里面见不得人的破裤子。但同学们谁也没有"自惭形秽"的感觉,同时,谁也不会小看别人的贫寒。  相似文献   

18.
家庭趣事     
我爸爸常凭着自己有一点知识就说妈妈是文盲,妈妈呢,从来不服,所以家中常发生趣事,让我这个旁观者开怀大笑。一天,爸爸坐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说:“唉,我们男人辛苦支撑这个家,却连个节日也没有。瞧你们妇女,节日多得可以摆摊儿。”“谁说的,你们男人也有父亲节。”一旁的妈妈大声说。“啧啧,文盲就是文盲,报刊上都说男人没有节日。”爸爸有点得意地说。“哼,肯定有,我厂里有个女工还在父亲节给她爸裁了一条裤子呢。”妈妈自信地说。“好,那我们一赌为快,你输了,罚你一个月不用钱,我输了,就从桌下爬过去。”爸爸仍悠闲自得,一副胜券在握的样…  相似文献   

19.
<正>经常听到老师与家长的对话:"你的孩子太粗心了,计算题错得那么多。"也经常听到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我们班这次没考好,主要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还听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对话:"我们班老师说,谁计算题错一题,罚做5题。"难到学生计算的失误单单是粗心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个特别唠叨的老爸,有他在的早上,我就甭想在打上课铃前赶到学校。呀,都7点35了,得赶紧走,不然又要迟到了。"老爸,我要跟时间赛跑了,拜拜!"刚说完第一个"拜拜",我就被老爸给拦住了:"谁叫你总是赖床?这叫输在起跑线上,知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