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财商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山芋妈妈的培养方式是非常适合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和孩子一起见招拆招,升级打怪,孩子开心,父母也从中受益。说到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我觉得更像是我和孩子一起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3岁前:手机"变"不出钱,但劳动可以山芋3岁前,一直认为钱是从爸爸妈妈的手机里"变"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户外运动时间到了,像往常一样,在做好准备活动后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其他班级的孩子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玩"蜂巢",有的在玩攀岩墙……我们来晚了,那些现成的大型玩具是玩不到了,那我们玩什么呢?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动着。"那些比较适合大班孩子的运动器具中班孩子可以用吗?谁来帮我们摆放这些运动器具呢?"在不经意间我自言自语起来。"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要放假了,不论是出门旅行,还是带孩子回老家,你都可以借机教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行李箱,因为通过这件事,是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的。"太棒啦!我又可以去海边啦!"5岁的洋洋兴奋得跳上跳下,想要向全世界宣告这个好消息。洋洋的爷爷奶奶住在南方的海边,每年一放暑假,洋洋都会去爷爷奶奶家小住一阵子。  相似文献   

4.
现在,不少父母都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成了社会的一员,就同社会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如果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不注意加强孩子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了解,不注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孩子将很难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我的孩子张润捷今年五岁,在家里活泼好动,可出了家门就沉默寡言,显得胆怯和腼腆。一次,我偶尔遇见熟人,叫他问候一声,他就是不说话。这种情况出现了多次,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出现这种情况,跟平时我们对他在正常交往及礼貌行为方面要求过严有很大关系。孩子两岁那年,有一天,他跟邻居家小伙伴在木工房玩时,由于争  相似文献   

5.
自进入教师行业起,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十年的班主任经历孕育了我的班主任观念。在我大学未毕业时,我就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两句话:心理教育先于知识教育,心理能够健康成长的孩子才能够好好地学习。我们不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为学习成绩很优秀的人,但是我们有能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这两句话一直铭记在我心,并且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遵守的最起  相似文献   

6.
<正>"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让整个中国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们挺身而出。"非典那一年,我还是个孩子,是你们冲在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该是我们去扛起重担的时候了。"当代青年用无所畏惧的前进身影告诉我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有召,我必至。我们是冲在一线奋战的青年!据统计,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的他们,已经能独  相似文献   

7.
本期问题:孩子是否需要上幼儿园? 最近,光明网一则教育快讯"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上学"备受关注:在2013年1月10日一场"培养21世纪中国人才"的教育论坛上,原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谈到"在家上学"问题时说,在遵守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前提下,1岁~6岁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在家上学,有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专门培养孩子,但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8.
培养孩子“我是大人了”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这种思维的培养,可以减弱孩子的依赖性,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特别是3~6岁的孩子,这种思维有助于他们以后进入学校能自主的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想让孩子成为小大人吗?那就对他进行一些“我是大人”的思维训练吧!  相似文献   

9.
悉尼的房东阿姨是福建人,在悉尼生活了十几年,我们常聊天。有一次,阿姨问我,为什么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孩子不够独立,有的到了三十几岁还没有找工作,甚至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要知道,悉尼当地的孩子,12岁开始就可以打工赚零用钱,18岁就正式独立了。  相似文献   

10.
正父亲已经去世十年了,但是父亲的离去至今天为止依然是我心中的痛,而且是一种很深很深的痛。我在家里是老小。我们家4个孩子——我大哥、姐姐、二哥、我。我跟我最小的哥哥要差将近9岁,我跟我最大的哥哥差15岁,父亲有我的时候已经将近40岁了。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对我特别关爱。除了姐姐,大哥、二哥小的时候都挨过父亲的打。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属于"热血青年",有西北男人的豪爽,  相似文献   

11.
<正>曹亚男1984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东洲小学语文教师。全国青年吟诵名师,新教育榜样教师。2015年获全国首届"全人教育奖"入围奖,2016年获"阅读改变中国"十大点灯人。自画像我是教师,也是八岁孩子的母亲。我爱生活,爱事业,爱学生。与生俱来的"瓷心"让我看不得孩子的苦。精心打造"心灵阅读"课程体系,并将其由家庭延伸到学校辐射到全国,渴望孩子们都成为"幸福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大人,不理解的事情都难以接受,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对待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注意不强迫她接受我们的要求,尽量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给她讲道理。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女儿一起做实验是一条好途径。它既可以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又可以培养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非常害怕死亡。因为我怕失去爱我的亲人,害怕失去光明,害怕孤独,所以我哭着去求我的妈妈,告诉她"我不想死"。妈妈笑着说我:"这么小的孩子,你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懂了。"现在,我已经是一个6岁小姑娘的妈妈了。有一天,我的女儿也问起我当年问过的问题。那段时间,孩子的姥姥得病了,我  相似文献   

14.
儿子出生的时候,患了脑瘫病,半岁多时,我就开始重点培养孩子的听话能力。在自然的美景中教孩子说话  相似文献   

15.
<正>返回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我以为肚里怀个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怀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精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在低等动物,新生命的长成就是母体的消灭。我没有消灭,  相似文献   

16.
十年,一棵小树由幼苗长成大树;十年,一个人由青年走向壮年。十年,代表了一个时代,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研究生》的诞生与发展。我与《中国研究生》的第一次结缘是在2003年。在研究生院担任研究生助管期间,接到了《中国研究生》编辑部的一份约稿,要我提供一篇关于"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稿件。对"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这样的主题,我觉得有  相似文献   

17.
我的儿子伦伦今年七岁,他的好脾气和爱关心人是我们最大的骄傲。从伦伦的成长过程看,我觉得要培养孩子关心别人的良好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父母要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我和爱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深知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我们孝顺长辈、关心亲朋,邻里关系和睦,在伦伦面前从不议论别人的长短,尽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气的同情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东西、送礼物,我们总是让伦伦知道,还常  相似文献   

18.
Gloglo 有一个外号是"小半半",经常丢三落四。在每个周六上午的电台节目里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咨询该怎样对付孩子马虎的毛病,殊不知我们家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半半"。虽然我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和各位家长抽丝剥茧地探讨问题,但遇到了自家孩子的时候也是不知所措。所以,各位家长,真的不用那么担心,因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无可救药的孩子,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培养一个世俗眼光中"优秀"的孩子,至少我们可以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上午 Gloglo 和姐姐出门上学后,我整理她们的书桌,发现 Gloglo 忘了带她写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抱着"教书育人"的伟大理想,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一个农村中心小学. 从此,每天面对一群六七岁的孩子,对于喜爱孩子的我来说,觉得教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20.
在五年的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孩子"学会"做题,我只要教会一部分优等生会做题,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理想的大学就可以了,对我自己取得的成绩也一直沾沾自喜;三年的小学教学生涯,又让我明白了仅让学生"学会"还远远不够,那么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不是只要保证孩子在毕业考试中会做些题就可以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听了陆志平老教授、吴正宪等数学专家对新课标的精辟解析,我茅塞顿开,会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请教了诸多的专家和学者,现在的教学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那么要求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做?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变"学会"为"会学",只要这样才能培养出能独立走的孩子,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才能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