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琛 《历史教学》2005,1(1):30-34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的死结,现已历时50年有余.在整个冷战年代,美国因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而对其给予特殊关怀,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态度经历了几多转变,力求采取中立不干预政策.一、美国最初寄希望于两国直接谈判.二、英国请求美国出面.三、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的调停.但事实证明,美国在1947-1953年间采取的中立不干预政策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远东地区推行一种最大限度维护其自身利益的经济政策,即对日本由全面绥靖到最终趋向强硬,对中国则多般压制的同时又不得不给予吝啬的援助。英国的这种政策对其自身以及当时远东的国际局势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47年之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败。在此过程中,已加入国民党政权的蒋廷黻对既有体制产生了疏离倾向。他从1947年起,开始联络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试图建立"中国自由党"来取代国民党,实现其政治抱负。1949年下半年,蒋廷黻等人的组党活动进入高潮,他们完成了党纲的草稿,并在美国宣布新党即将成立。1950年初,"中国自由党"的组织纲领出现在台湾的《自由中国》上。然而,随着蒋介石在台湾统治的渐趋稳定,蒋廷黻的组党活动中止,"中国自由党"最终终胎死腹中,蒋廷黻则继续留在了国民党的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使得澳大利亚逐渐放松白澳政策,开始大量吸收非英语移民。同时为了保护澳大利亚基于不列颠制度和价值的白种人同质社会结构不被破坏,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这些非英语移民先后实施了同化政策和融合政策。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政策一方面反映了战后澳大利亚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化,另一方面,这些政策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种族歧视政策。历史证明,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这些种族歧视政策终将被淘汰,为70年代的多元文化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魏玛共和国诞生了德国历史上的首个国家住房政策体系,并由宪法确立了它的社会福利属性。尽管它对德国住房市场的影响力经历中断,但其核心理念却延续至今。本文以政策发展的时间线索入手梳理魏玛共和国政策在1918至1931年的演变过程,揭示其从应对一战导致的特种住房短缺的克服机制向保障大众居住权的社会福利政策转变背后的理论来源、社会现实与政治诉求,并从魏玛共和国特殊国情及住房政策本身制度缺陷出发,分析其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1931年 3月 1 9日 ,德国和奥地利政府签订了旨在建立关税同盟的统一关税协定。德国之所以积极倡导建立德奥关税同盟 ,是要为其政治扩张和建立中欧霸权创造有利条件。欧洲各国则基于各自利益对此反应不一 ,法国惧怕德国复兴与壮大 ,因此坚决反对德奥关税同盟的建立 ;英国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巩固欧洲和平的考虑 ,在法德之间扮演调解者的角色 ,从而暴露出其外交政策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7.
大英帝国在近代外交史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英国对中东阿拉伯诸行省的安排,既给阿拉伯人许诺,支持阿拉伯人"独立"和"统一",又给犹太人允诺,支持犹太人建立"民族之家",同时允许法国人得到叙利亚(包括黎巴嫩),与法国共同受国际联盟"委托"统治阿拉伯地区。而英国的真实意图则是如何建立自己在中东的持久控制,既不想让犹太人建国,也不想让阿拉伯地区统一,还不想让法国人过多染指。事实上犹太人、阿拉伯人看到希望却得不到实利;法国表面上与英国平起平坐,实则受到英国支配。最终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陷入失控状态,以不体面的方式收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纱厂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聘请纺织科技专家对纱厂进行生产改革,其中朱仙舫对申新纱厂的技术革新可谓典型。1927年,他进入申新五厂担任厂长,通过购买机器、改革生产工序和新建厂房等措施,对该厂实行技术改造,取得较好的成效。后来,他又兼任厂长,对申新二厂和申新七厂实行技术改革,推动了两厂的生产发展。朱仙舫在申新纱厂的技术革新措施,不仅能够窥见他对纱厂技术革新的驱动路径与特点,而且透过对其技术革新的效益考察,体现出纺织科技专家在纱厂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亦可揭示技术因素在纱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英国普遍性帝国援助政策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情况的考察,认为英国援助政策本着自利的原则,仅在客观上有利于受援方发展。英国政府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援助政策,较好地维护了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经济凋敝和美苏崛起的双重压力下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过去的研究常常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简单总结为战后经济的衰退,社会舆论等因素往往被忽视。但是,不论工党是作为执政党还是反对派的表现都证明了作为一定时期社会舆论的代表,工党的态度对英国战略收缩起到重要的作用。希腊问题是二战末期英国第一次武力介入他国内政,其过程贯穿工党作为反对派和执政党的全过程。工党对希腊问题的态度尤其能反映这一时代社会舆论对战后英国战略收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希希 《外国语文》2021,(1):113-121
口译能力是口译理论及口译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研究主题为线,兼顾研究方法,对1931-2019年间国内外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展开回顾,重点综述国内外期刊论文、学术专著、论文集以及博士学位论文中的相关成果,发现如下特点:在研究主题上口译能力构成研究和发展研究是重点内容;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为主,其中,定量...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中唯一的一场全民抗战。本文对鲜为人知的藏族僧俗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的活动进行了评述,从一个角度用充分的事实说明他们不是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旁观者,而是积极投身其中,是救亡图存的参与者,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澳日关系吏上,1931-1941年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两国从和平的经贸伙伴走向了战争中的对手.影响这一时期澳日关系的因素很多,其中地缘安全和经贸利益是最重要的因素,英国对日政策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也推动着澳日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探究活动一:话说中东印象 (1)首先播放歌曲“呼唤世界和平”,同时展示血腥的战争场景. (2)说说中东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3)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能否从地理角度来解读中东,导入课题? 活动意图:通过这些图片,给学生呈现一个多角度的中东.利用视觉冲击,让学生尽快进入第一环节——话说中东印象,学生纷纷抢着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及时抛出问题,为新课埋下伏笔.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和求知欲望,实现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5.
1951-1956年英国保守党政府试图弥合衰减的国力和帝国雄心之间的鸿沟,故而采取坚守与撤退并举侧重坚守的政策。坚守政策导致苏伊士运河战争,带来英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急剧衰退;撤退政策提速了加纳独立,部分保留英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影响力。其教训影响着后任保守党政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作为民族文化传统的英雄形象,屈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语境下,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热烈纪念.1930年代日寇入侵后愈发严峻的国家受难处境,促使人们重新识别、唤醒和激活了屈原在民族国家层面上的伟岸角色,并开启了新一轮的屈原纪念热潮.随着"诗人节"的设立,1940年代的屈原纪念被纳入比较统一的轨道,此时的屈原纪念进一步上升为宣扬爱国诗人的屈原形象,为民族抗战提供强劲的精神策励.其中,通过屈原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家文人们还对关怀社会的创作视野和刚强不屈、富有战斗力的艺术风格予以重点张扬.抗日战争结束后,爱国诗人的屈原形象逐渐隐退,人民诗人的屈原形象则取而代之.相应的,从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来询唤"人民诗人"和"人民诗歌",便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屈原纪念在文学层面上的反映.萃取人民诗人的屈原形象,最终被征用来为"人民革命"提供了道义性的支持力量.前后迥异的屈原纪念策略和屈原形象是"新环境"与"新目的"联手调整"旧用途"的一个范例,是战争语境下文学发展诉求的镜像式呈现,更是各种现实力量对特定传统资源进行召唤、形塑与征用的纪念策略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后成立的社会主义苏俄政府不顾在对华宣言中做出的放弃沙俄在华一切特权的承诺,通过各种手段压迫中国政府承认苏俄在中东铁路上享有特殊权益。苏俄的这一行径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充分暴露其大国沙文主义和民主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8.
罗伯茨电报是研究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对苏政策的重要文献,它对研究冷战起源的意义,可以跟乔治·凯南的长电报相提并论。罗伯茨认为,应抓住时机,直面英苏关系现实,反思苏联思维方式和俄罗斯外交传统,以便对苏联外交政策形成正确认识。罗伯茨的分析和建议,显著推动了外交部大幅度调整对苏联政策的步骤,从而加快了英国同苏联冷战对抗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1861年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建立新式海军。清政府筹办新式海军,与外国侵略者的怂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怂恿清政府向外国购买舰船建立海军的英国侵略者,是当时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和英使馆参赞威妥玛。总理衙门后来在致威妥玛函中曾回顾说:“中国购买轮船一事,从前中国举办之初,原因两国既经和好,卜大臣时思为中国设法平贼,贵参赞又尝谓中国非创立新法,不足挽回从前之积习,因而本衙门与赫税司议及外国轮船。”1861年春,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李  相似文献   

20.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的死结.现已历时50年有余。在整个冷战年代,美国因克什米尔的战略位置而对其给予特殊关怀,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态度经历了几多转变,力求采取中立不干预政策。一、美国最初寄希望于两国直接谈判。二、英国请求美国出面。三、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的调停。但事实证明,美国在1947-1953年间采取的中立不干预政策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