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对湖南的经济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在湖南倾销商品、霸占市场,操纵湖南的财政金融,掠夺湖南的资源,控制湖南的工业和交通,给湖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湖南经济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吴荣光任湖南布政使、湖南巡抚期间忠于职守,倾心尽力,为湖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湖南的政治民生、文化学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吴荣光湖南仕履的考察,可为湖南的文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佐证。  相似文献   

3.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教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博大精深。纵观湖南历史,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湖湘文化的传承是湖南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反过来,湖南教育的发展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湖南教育催促着湖湘文化的发展,左右着湖湘文化的阴晴。湖南教育发达时,湖湘文化就兴旺;湖南教育疲软时,湖湘文化就低迷。可以这样说,在湖湘文化的形成与推广中,湖南教育当居首功,而湖湘文化的形成和演进,是沟通和认同湖湘士民心理、思想、观念与生活实践的精神纽带,对作为社会文明载体的湖南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南民间投资的总量、比重、投资领域、融资渠道、投资主体等几个方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发现湖南民间投资总量和比重急剧上升,民间投资领域迅速扩大,民间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逐步拓展。总的来看,民间投资将是湖南经济投资的主体,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迅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是近代湖南民主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湖南国共两党的合力以及北伐时期湖南军民的互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湖南农运高潮期间出现的某些幼稚和过分的举动,其主观原因是湖南农运的发展远远超过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是党处在幼年时代,农民党员更显得幼稚,共产国际的误导也给湖南后期农运带来了混乱,北伐期间湖南农运本质上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6.
湖南的高等教育究竟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近日,我省53所普通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们齐聚广东,在副省长唐之享的带领下,用整整一周的时间考察学习广东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考察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先进的乡镇企业,以跳出湖南看湖南,跳出教育看教育,拓宽视野,寻求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湖南人才的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环境对人才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湖南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才稀少。到近现代,湖南的自然条件得到改善,经济、文化相对发展,阶级斗争激烈,湖南在全国的地位提高,因而人才兴盛。  相似文献   

8.
本对中国加入WTO后,湖南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入世给湖南农业带来的压力和相应机遇,提出了湖南农业走出困境,冲出湖南,走向世界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湖南学联是在声援北平学生运动,抵制张敬尧的独裁高压政策,湖南各界民众趋向联合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组织完善、宗旨明确,毛泽东同志在其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湖南学联组织了罢课、抵制日货等活动,最后被张敬尧强行解散。湖南学联虽只存在一个多月,但在历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湖南独特的风情物性和人文精神,造就了湖南文学鲜明的地域色彩。展示民生的人生轨迹、演绎民情的变幻风云、叹咏民俗的眷情恋歌、泼染民品的水墨丹青,是新时期湖南文学最显著的地域特色。湖南文学地域特色形成的原因,一是湘楚文化内蕴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动力,二是近现代形成的经世致用、指划天下的湘学士风,三是湖南独有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血脉的濡养,四是屈原楚辞所开启的激越奔放、浪漫热情的文学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1.
要闻专递     
本刊讯(记者李茂林)9月26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到湖南中华职教社视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湖南中华职教社主任谢佑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俊秀,副省长郑茂清,湖南中华职教社名誉主任龙禹贤,省长助理许云昭,湖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冯象钦,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焕明,省教育厅巡视员张作功,省教科院院长张学军等参加了汇报会。成思危在听取汇报后,对湖南中华职教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中华职教社要坚持“三性”,即教育性、统战性和民间性;要做好研究、办学、温暖工程三件大事;同…  相似文献   

12.
近代湖南是反洋教最强烈的省份。湖南巡抚在处理反教案件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支持、矛盾到镇压的转变,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对近代湖南社会和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湖南巡抚对基督教的态度的变化说明晚清湖南官吏自始至终是反基督教的认识是值得重新考虑的。  相似文献   

13.
冯一粟,男,湖南岳阳人,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毕业,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媒研究,历任岳阳师专中文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艺术系主任、岳阳电视台台长、湖南教育电视台常务副台长,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主持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传媒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镜如     
《教师》2012,(7):F0003-F0003
湖南省沅江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会员,《湖南教育》杂志、湖南教育网通讯员,从事业余摄影创作多年,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湖南逐渐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有其历史必然性。湖南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反封建基础和革命斗争传统,上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湖南早期农民运动为后来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湖南各级党组织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是湖南农民运动得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和推动,是湖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重要客观原因。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代会的召开,标志着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以后,一大批矢志教育救国的湖南知识界中坚,在教育救国思潮的激励下,磨血兴学,引领着近代湖南学校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有力地推动了湖南传统教育近代化的进程。本文提出“近代湖南教育家群体”的概念,通过群体研究探究近代湖南学人的办学特点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7.
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湖南近代教育的起点比沿海省份晚了30多年,是到了甲午战争之后才开始出现的。从1897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湖南省内出现了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兴学热潮,这一热潮与湖南维新运动相伴而行,也随着维新运动的受挫而告停顿。到了1901年清廷宣布实施“新政”,湖南近代教育才又重新起步。从1902年到民国成立前,湖南办起了各级各类新式教育。其进程是先有师范教育,继之兴办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留学教育、实业教育、女子教育、幼儿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办学的形式包括官立、公立、私立和教会办理等。到了1912年民国成立后,湖南建立了省、县两级教育行政机构,并逐渐完善了各面教育制度。湖南近代教育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快速;二是办学的类型与形式多样,但又偏轻偏重,极不平衡;三是蕴含着一种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传统的经世致用学风仍在湖南士子身上发挥作用;四是体现了一种湘人对于新式教育的不断探索精神。湖南近代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湖南和中国培养了大批经国济世的人才;二是铸造了一种地方人文精神,提高了湖南自身的地位和品位。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杜甫与湖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台湾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杜甫与湖南“、“杜甫的思想和性格以及杜诗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为配合“杜甫与湖南“的论题,大会会程采用了颇具新意和特色的流动形式:即在长沙设主会场,而在岳阳、平江、株洲设分会场,让与会代表沿着杜甫当年在湖南的足迹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9.
孙吴在统治湖南的半个多世纪里,把湖南作为军事据点,进行建设并推行多元化统治,继续推行两汉以来的多种制度,使经济缓慢向前发展。但孙昊经常出现“屠掠、苛繁之政”,导致了湖南的极度落后。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法学教育产生发展的大背景下,湖南的法学教育可溯源于19世纪末的湖南时务学堂,随后经历了20世纪的引进初创、遭受挫折、全面摧残、恢复重建和改革发展的坎坷历程。进入21世纪,湖南法学教育形成了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相当规模。实证性的权威统计资料表明湖南法学教育过热与失控的现象应尽快加大力度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