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动员理论兴起于1970年代,主要是对1960年代西方蓬勃兴起的社会运动现象的反思.它颠覆了传统社会运动理论的非理性假设,提出了理性假设.资源动员理论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资源动员分析和动员背景分析.资源动员理论自身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中在资源动员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框架动员三个研究维度,展示出较强的理论综合能力,是研究集体抗争事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
一战以前的美国战争动员专注于人力动员,经济动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政府从历次战争,特别是宣扬总体战的内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了经济总动员的重要性。一战时,美国采取了对经济进行全面动员的措施,从而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初期,在日本军队疯狂进攻,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失败主义蔓延的背景下,中共主办的一些报纸杂志,留心于广大青年的宣传动员工作。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份杂志,全面抗战初期《群众》周刊从激发青年抗战热情,增强其抗战意识,动员青年积极参军或到战地服务,号召其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对青年展开宣传动员。这一工作在动员广大青年参与抗战、建立抗日青年统一战线、抵制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党组于5月27日召开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关精神,部署在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工作。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  相似文献   

5.
社会动员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动员、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实践以完成重大社会任务的过程。社会动员以思想动员为主线,是动员主体实施动员的过程,是动员对象响应动员的过程,也是动员主体与动员对象双向互动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透彻分析社会动员过程,对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和动员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持久抗战局面下,国民党被迫实行战时农民总动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农民能够坚持并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对农民所确定的动员理念、政策、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了与其愿望相悖的动员效果。本文拟对国民党的农民动员作深刻剖析,使人们认清国民党的阶级本质,从而印证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尝试从资源的视角来透视社区自治实践,通过资源动员理论的三个维度——资源动员、成员动员和框架动员,分析老旧社区的社区自治实践与资源动员的关系。本文认为只有进行深入全面的资源动员,老旧社区的自治实践才能成功。其中资源动员是社区自治实践的前提,成员动员是社区自治实践的根本,框架动员是社区自治实践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意义的贫困治理道路,形成了独特的贫困治理经验,其中就包括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参与贫困治理.当前,中国乡村贫困治理"双轨双层"的社会动员结构已初步形成,展现出科层化社会动员占据主导、通过政策供给进行社会动员等鲜明特征,但也面临社会动员碎片化、科层化社会动员存在负效应、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失衡等困境.通过社会动员主体的整体性塑造、社会动员边界的适度性控制、社会动员结构的系统性嬗变,以提高贫困治理社会动员的效率,实现贫困治理与社会动员在获取现代性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动员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面临复杂历史环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执政党建设任重而道远、社会秩序的混乱以及价值观的迷失。为了实现"四化"的目标,邓小平利用思想动员、组织动员、利益动员、情感动员等手段,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实现了由"群众运动"向"制度化动员"、由国家主导的政治动员向国家引导的社会范围内自主进行动员的动员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苏区革命的实质就是社会革命。社会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时期社会动员的重要目标。宗族和流民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社会改造和社会动员中的两个重要对象。因为宗族历史悠久,宗族组织广泛存在,人们生活于其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当中国共产党在农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中,党取得在政治体系的绝对地位,中共政治由此在大跃进中发生三大变化。以组织、思想为取向的官僚政治的形成,使得政工干部习惯和擅长的群众动员成为中共的主要行为手段,为在化领域革命中引人群众动员打开了缺口;之后群众动员在经济领域遭到失败,但充斥于大跃进中的乐观主义和盲目自信使得中共政治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之外,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重要的有效社会动员形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创新社会动员机制,进而推进和创新社会管理。本文社会动员的对象、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性质、社会动员的效率等四个角度,探索如何通过发展志愿服务来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体制机制,有效提升社会动员水平,切实服务民生所求,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宋海燕 《天中学刊》2024,(1):106-112
社会动员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重要环节,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动员功能,标语口号是社会动员的重要语言媒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员性话语通过突出防控要求、防控姿态、信息甄别、制度政策等主题内容,完成通告普及、安慰鼓励、劝阻禁止、告诫警醒、倡导宣扬、致敬感恩等语义功能。在话语实践中,动员性话语有必要采用策略性框架达到凸显、强调的动员效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语言社会动员的话语建构机制是在基本的情感动员的基础上配合知识动员进而开展行动动员,目的是构建广泛的话语共识,实现预期动员功能。  相似文献   

14.
财力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基础和保障,但《国防动员法》对财力动员并无明确的规范,法律是规范行为活动的准绳,是确保国家意志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国防财力动员作为一种国家意志或国家行为,必然离不开法律规范的支撑.在法律法规的规范监督下,财力动员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动员机构的活动才有强制性的规范和制度保障.动员的各项准备活动才能依法有效开展,动员实施才能在法律的规范下产生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科建设作为长期以来高教理论界和高校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迫切需要从社会动员这一新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的主要类型包括行政动员、工程动员、精英动员和自组织动员,其机制相应可分解为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经过调研得知,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四种社会动员类型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对学科建设成效带来影响。为此,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应在关注动员主体的同时更加关注动员机制建设,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针对性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危机动员机制呈现出军事动员、政治动员和社会动员机制的更替性和渐变性特征。这是中共社会动员模式历史变迁在危机应对中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变迁、政治变迁和社会变迁在危机动员中的综合反映,是危机动员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要素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从宏观视角来看当代中国的危机动员,党和政府应把机制创新作为应对危机动员变迁的重点,牢牢把握变迁要素中各种调适关系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习支教生作为乡村文化精英的一部分,主要通过教育动员、娱乐动员和启发动员等方式使草根成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其动员过程及现象呈现出动员主体的非农性、动员方式的知识性和动员结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草根成员的群体行为。只有进一步培育乡村精英,固化乡村精英的角色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乡村精英在草根行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选举中竞选精英通过强社会关系形成精英动员同盟,并通过动员中间人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动员工作。动员工作分别按照承诺、请客、送礼和送钱的程序进行。一方面,村委会选举的完成得益于精英通过精英动员而进行的推动;另一方面,精英也在动员过程中间接操纵了农村基层的村委会选举。  相似文献   

19.
边区党委机关报《边区群众报》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大众化、广泛的群众性而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民众的重要载体。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进行前线抗战与后方补给,《边区群众报》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要进行了生产动员、支前动员、学习动员三方面民众动员工作。《边区群众报》的民众动员工作,提升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加深了边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激发了边区人民的学习热情,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动员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补充淮海战役作战兵员,沂蒙解放区开展了参军动员运动。政治教育和思想动员是参军动员的中心环节,各地采取了自上而下、由党内到党外的动员方式,以形势教育、阶级教育、勇气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军动员对象,组织参军。尽管这次参军动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反政策的现象,但总体说来,仍是一次成功的扩军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