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评估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由于社会公众对高校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于是各种各样的高校排行榜应运而生。但某些排行榜还存在指标的建立不够科学,评选的过程不够公开和公平等问题,这些极可能误导公众对高校的评价和选择,也不利于高校自身工作的改进。一、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评估体系(一)学生评估体系的构成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最后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或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有一定的顺序。大学学生质量的评估体系应据此而定。1.新生质量大学的综合评价主要由声誉、科研实力、培养模式等部分构成,高中毕业生选择报考院校,考虑的也主要是这些。对学校来讲优…  相似文献   

2.
正大学教学评估的开展以及大学排行榜的盛行,体现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质量及其评价。然而,作为大学社会评价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大学排行榜一经推出就备受争议,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均遭质疑。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社会评价对大学进行分层的标准设定不合理。以社会公众和组织为目标对象的大学社会评价,对大学分层是应该采用与政  相似文献   

3.
大学排行榜,在国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中国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但大学排行榜体现的是社会对高校各方面的评价,也是我国大学走向自立的一个契机,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学排行榜的相关情况,采用“院校研究”方法,主要以中国网大2004年大学排行榜中汕头大学的排名为分析基准,从中解析出一所新办大学的优势、弱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为大学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或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在这份排行榜上,中国没有一所大学排名进前100。北京大学排在第192位,清华大学排在196位。与去年相比,两所学校的排名分别上升了61位和68位。位全球高校500强中,我国18所大学上榜,比去年增加10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联合2l世纪人才报、《大学》杂志等媒体第5次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以“衡量高校的科学与人才贡献能力”为核心目标,旨在反映我国高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通过评价为我国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6.
现有大学进步排行榜所使用的"单一排行榜纵向模型",存在依据单一、计算方法欠科学和适用范围小等问题。"多排行榜纵横向综合模型"既考虑了高校在某大学排行榜不同年份的排名,也考虑了高校在不同大学排行榜的排名,能更准确地反映大学的进步趋势。构建科学的大学进步排行榜,可以强化绩效杠杆,激发办学动力,促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大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以往评价实践基础上,2014年评价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科研产出评价,完善大学分类评价机制,注重大学社会声誉影响。在对全国2 427所高校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地区教育竞争力排行榜、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等8个榜单的结果。其结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缩小地区差异需循序渐进;一流大学竞争激烈,重点大学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理工类高校优势明显,民族类、艺术类和体育类高校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排行榜的基本使命在于通过一定的指标设计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大学办学实力全面评估并排序,以此作为社会公众选择和评价大学的基本依据。因此,这就要求大学排行榜具有内在科学性、公平性和客观性的基本特征,而大学排行榜制作者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其是否具备这些基本特征的关键。笔者基于价值哲学对大学排行榜终极价值取向和工具价值取向做出理解和辨析,通过对几大学排行榜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并提出基于终极价值取向重构大学排行榜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关系到排行榜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引导。《中国大学评价》虽然强调的是为学生填报志愿做参考,但客观上推动了高校间的激烈竞争,影响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决策。因此,大学评价的社会责任应该是正确引导高等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也正确引导学生。建议将一级指标构建成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校声誉和办学资源"五个部分组成;三级指标充分增加毕业生质量权重和降低论文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了“2012 年全国391 所高校学科排行榜”,对于这一排行榜,社会普遍存在两方面误读。本文对这一学科评估的性质和排名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只有政府退出行政评价,回归本位,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大学,把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我国的高校才能走出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提高大学水平的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大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要办三型(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四力(即贡献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强的大学(即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五强人才)。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2.
传承、创新与个性化: 美国一流大学跨越式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大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本文探讨了美国大学在较短时期内走向一流水平的理念根源和个性化办学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制度问题。指出中国大学进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要实行大学制度的中国本土化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理念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校长对大学理念的确立、发展和实践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成功履行职责的基础;大学校长应认真汲取经典大学理念、积极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忠实于大学的传统理念、勇于吸纳国外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特性,大学理念、大学发展、大学教授、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关系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从大学治理的角度探讨大学的逻辑,揭示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科学理解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对于推进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Peripheries and centers: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is a central institutio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providing access to global science, producing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and educating leaders of the academe and society. Worldwide, there are very few research universities—they are expensive to develop and support, and the pressures of massification have placed priorities elsewher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re especially rare, and yet they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as key ingredien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developing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d points out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such institutions face.  相似文献   

17.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在于大学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发展的根本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领袖。一所大学的校长应当主动推进其大学精神文化的蕴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动建构,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大学校长要明确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大学的特色与使命;密切与师生交流,促进建设大学精神文化的向心力;积极创新文化,更新大学精神文化血液。大学校长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建设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对促进大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怀念过去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曾办出了一批与国外主流大学相比,只有量差没有质差的大学。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三点:一是承认现代大学制度的超国界性格,比照国际通用惯例来建设中国的大学;二是大学校长带头放弃既得行政权利资源,只当校长一件事所体现的教育家本质;三是不盲目自我感觉良好,所承载的理性反省精神。这些因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学生规模、生师比、研究生比例和留学生比例"等四个大学结构维度的分类,基于THE世界大学排名2019年数据,比较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四个大学功能维度上的差距。研究发现,具备"小型学生规模、大生师比、中研究生比例和高留学生比例"结构特征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大学整体功能发挥方面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理想和理念漫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理想和理念体现的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关于大学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是体现大学追求的一种文化,是大学的品位和精神。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宗旨和使命的认识,大学理想和理念是对“大学是什么”的一种表达,它规定了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在变,从而引发了大学理想和理念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在新的时空背景下解读或重构大学理想和理念,必须考虑使“经典”与“现代”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