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他仍然还是一面镜子. 对于焦裕禄,大家知道的是他任兰考县委书记最后病倒在岗位上的事迹,而他在兰考之前的经历,人们知晓甚少.梳理一下他在兰考之前的人生轨迹,或许更能让人认识到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2.
一篇精彩而大气的新闻,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好多精彩的细节和对话多年难以忘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身患肝病的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了止痛,竟用牙刷棒抵住疼痛的肝部,时间长了,把藤椅竟顶出了一个洞。一个细节,把焦裕禄为了人民不顾身患重病,与病魔作斗争的公仆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3.
<正>兰考,曾是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作艰苦斗争的地方,也是穆青等同志的新闻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诞生地。随着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传遍大江南北、震撼亿万心灵,这篇通讯也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不朽之作。“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而焦裕禄精神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教育、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活的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正不愧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心中只有党,只有人民,没有半点私心杂念。他以党的事业为生命,以人民的利益为生命。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为人民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平时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生命危在旦夕,他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兰考人民的命运。他为党为人民战斗到死,操劳到死。他“掏尽红心为人民”,在他身上闪现着我们共产党人最高尚的品德。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将永远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  相似文献   

5.
焦裕禄——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光辉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来。已经近30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焦裕禄精神像一面镜子,时时激励人们艰苦奋斗,不断向上,鼓舞人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的为人民,为事业工作拼搏,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近30年来,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在全国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1964年11月2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社通稿19日)公开报道焦裕禄事迹后;第二次,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始;第三次高潮是指平息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在这三次宣传、学习高潮中,我亲自参加,直接经历的就有两次。通过报道实践从中得到不少体会,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写出来。1964年5月份,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召开沙区造林会议,我当时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参加了会议采访,当时,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在郑州刚刚处理完焦裕  相似文献   

6.
文有仁 《新闻实践》2003,(12):15-16
穆青同志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脑海里一直翻腾着他的形象。我同穆青接触不多,但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已给我留下一个印象:穆青是人民记者的榜样。我1956年从解放军转业到新华社后,由于长期在国际部工作,直到1966年初才知道穆青。这年年初,天寒地冻,新华社大礼堂的大厅和二楼挤得满满的,穆青做兰考采访见闻报告,介绍焦裕禄的事迹。当讲到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兰考人民痛悼焦裕禄时,穆青哽咽了,无法讲下去。原本一片静寂的大厅出现了轻轻的啜泣声。穆青停了片刻才继续讲。看来,穆青不仅广泛深入兰考采访,而且整个感情同兰考人民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同志,曾因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这两篇著名的长篇通讯里成功地塑造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和原山西省的全国著名植棉模范吴吉昌朴实感人的形象而影响乃至感动了亿万读者与听众。如今,当又读到穆老和陈大斌同志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新华社1999年6月28日电)时,我也只能用“朴实”和“感人”这两个词来表述它。 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所说,今年已 78岁高龄的郑永和虽然是又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是新时期老干部的楷模,但穆老与“老书记”郑永…  相似文献   

8.
“看着这些真实记录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创业的文字和图片,我们对他充满了敬仰!”在河南省档案局举办的焦裕禄精神专题展览现场,许多参观的群众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从4月21日开始,作为“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档案局启动了焦裕禄精神专题展览。展览共展出焦裕禄生前的163幅照片和画像,以及30多件手稿原件,分别陈列在64个展板中,并运用老电影和纪录片的形式,生动讲述了焦裕禄同志忠诚爱民、实干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勉力写周原     
周原同志是我心仪已久的新闻界前辈大家。 在我的脑海里,周原的名字和穆青、冯健的名字一样,是和焦裕禄联系在一起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与穆青、冯健合写的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着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在神州大地传诵,他们这三位老记者的名字也印入广大读者的心田。经过时光的检验,“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经典之作,选进各种各样的教材、讲义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新闻工作者和广大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
二月七日上午,在兰考,当广播喇叭播送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时候,兰考县城的街头闹市,这天变得鸦雀无声。哪里能听到广播,人们就停立在哪里。县直属机关干部往常开完会,总是议论纷纷,说笑不已,这天大家在礼堂听完广播,人们的脸上都挂满了泪水。七日晚上,整整一夜,县邮电局接连不断地接到电话,询问刊载焦裕禄事迹的报纸来了没有。八日天不明,人们冒着寒风在邮电局门口排了长长的两列,等候买报。为了让广大读者及时看到刊登焦裕禄同志英雄事迹的报纸,兰考县邮电局的同志们,早早等候在火车站,目不转睛地  相似文献   

11.
一位记者朋友曾向我表示:做记者,就要立志写出在全国“叫得响”的新闻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带响”的报道呢?笔者就此专门求教于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冯健在4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1966年前,他同穆青、周原同志采写的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90年,他们再访兰考,写下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又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80年代初,他同曾建徽同志采写的“中南海纪事”系列报道——《中南海的春天》等,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担任《瞭望》周刊社顾问等职,并受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1966.2.7)上发表之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篇报道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的名字和焦裕禄一样,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6月中旬,三位作者之一的冯健同志来古城西安开会。借此机会,我特意拜访了他,向他请教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冯健同志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现为《燎望》周刊社顾问、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他说,我就《人民呼唤焦裕禄》这篇报道的采访过程来谈谈开掘主题的问题。在新闻采访中,开掘主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报道它;认识正确,报道  相似文献   

13.
闻宅 《兰台内外》2014,(3):18-19
正"见您一眼,记您一辈子"今年76岁的雷中江在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时,曾是坝头雷辛庄大队会计。第一次与焦裕禄相见的场面。他记忆犹新。"当时吃不饱,我拿着土布扒火车去安徽换粮食,在火车站碰见了焦书记。"雷中江和村民们躲在东闸口等火车,远远看到3个人走过来。"走在前面的那个人跟我说他姓焦,是县委的,问我们要去干啥。"雷中江说,"我不敢抬头,低着头说要去换吃的。焦书记听了好一会没动静,过了一会儿才说,  相似文献   

14.
沈小军 《新闻世界》2014,(12):221-223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纵深开展的新形势,先后在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针对作风建设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再到兰考对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精神给予了重新高度概括。这无疑为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学习贯彻焦裕禄精神,努力实践“三严三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到过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的人会发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的照片少之又少。是当时的经济条件所限,没有照相设备?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时的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随焦裕禄下乡时,焦裕禄都会交代一句:“带着你的照相机。”但是,每当要给他照相时,他却不干了,还说咱拍照片有啥用,言下之意,应该把镜头对准劳动群众。  相似文献   

16.
在焦裕禄同志的高大形象面前,我感到自己太差劲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象一面镜子,使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种种污点。焦裕禄,一个县委书记,能在一个老贫农面前说:“我是您的儿子。”我问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说“我是您的儿子”呢?我估计不会,至多叫一声“老大爷”。为什么?因为我对贫下中农还没有焦裕禄同志那样深的阶级感情,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过去我曾对自己有迷信,认为自己在下放劳动时和农民关系很好,这几年又不断到农村去,交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王中义  洪文军 《记者摇篮》2005,(1):24-27,41
名记者是靠名篇显露和展示的.任何名记者都有他特有的名篇。穆青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就是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学习研究穆青,就要很好地学习研究穆青这一力作。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发现焦裕禄这一典型.怎样采访写作和进行连续报道.以及怎样参与策划和组织在全国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作初步的内容分析,同时对1966-2012年期间《人民日报》上关于焦裕禄的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总结关于焦裕禄这一典型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并解答发表于1966年2月7日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何以成为中文新闻名篇。  相似文献   

19.
今日兰考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的黄河故道之中。风沙、盐碱、内涝严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1962年12月至1964年3月曾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盐咸、内涝”三害,闯出一条希望之路,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兰考。兰考人民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在河南较早地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长期吃统销粮的历史。 如今,兰考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田园似锦。焦裕禄同志临终盼望治理的24万亩沙荒、26万亩盐碱地、28万亩涝洼地已被根治。荒沙地绿树成荫,盐碱  相似文献   

20.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上,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这时,焦裕禄悄悄地来到了会场。主持会议的县领导看见焦裕禄便介绍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