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及人生,具有强烈的"立人"功能.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找出作品和学生精神生命的契合点,把作品的生命命题变成学生的生命命题,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照出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使文学作品走进学生内心,陶冶情感与心灵,建构人格与灵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释放、生命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的生命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对初级中学学段阅读的要求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等。其中,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这些目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编订了大量文质兼美以诗歌散文为主而被师生称之为美文的文学作品.搞好美文教学,能让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3~6岁是孩子成长发展最迅速、最可查的阶段,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接受幼儿文学作品最多,其影响力面广至深.可见,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更能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性,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不论什么体裁、题材,所着力的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或直抒胸臆,或借物、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6.
作为出色的文学家,海明威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理论,其冰山理论认为,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研究文学作品一定要明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本文主要分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中的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和美的语言.但是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学生该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呢?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文学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本文在深入分析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实质上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其音乐形象给人的美感是间接的,是在联想、想象中获得的.音乐美虽然不直接诉诸人的理智,但它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理,通过对情感心理的感染熏陶,使人得到某种教益,获得人格的升华,挖掘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音乐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激发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等方面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每遇优秀文学作品,常常"品"得津津有味,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痛快.阅读鉴赏,需要丰富、深刻的情感、思想和人生经历,需要更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深厚的文学素养,需要对生活有自己独到的感悟.读者阅读作品时,就会受到这种情感的震撼从而产生共鸣,然而不少中学生面对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却无动于衷,或心有所悟却难以言传,皆因不得阅读鉴赏之法所致.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读者通过文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貌的本质,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感到愉悦的精神活动.就此谈谈中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施妙咏 《成才之路》2022,(10):113-115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文学作品言语的内在精妙之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感悟文学作品的意义,领略文学作品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可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文章从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线索,创设阅读情境、促进文本解读,开展合作学习、拓宽思维路径,组织朗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是感性作品,最具形象性和情感性,一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道德见长。文学作品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人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同一的标准答案."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对"个性化解读"的内涵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说明.但是,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方法论意义上的原则有哪些呢?归纳起来,可以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场景化”与散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散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领会所学散文的精髓,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作者是将他对某事、某物、某人的情感倾注在作品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中,或热爱、或崇敬、或感激、或痛恨.散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表达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领会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倾向和教学目的,摸索出一套"场景化"散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领会课文中的感情内容,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教育作用,指出了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讨论了诱发学生审美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为读者进行再创造留下的空间。解读文学作品,要善于选取文本中的"空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补白要选择合适的"空白"点,可以选择写景空灵而又满含作者情思的画面,可以选择情节空白处,还可以选择作者表达情感含蓄、欲言又止而没有言明之处。补白,让学生走进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在文字之外,多有"不言"之笔,形成了许多"空白"。这就需要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字,领略文境,通过言语"补白",激活文本的灵性;动作"补白",彰显角色的个性;情感"补白",宣泄作者的情怀。如此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使文学作品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金修传 《新高考》2009,(2):16-18
一、考点透析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主体方面来说,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很多体验性学习要求.依据课标要求,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要重视体验性学习目标,运用好体验性学习策略,强化朗读、诵读、美读、情境式阅读等体验性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开放的教学形态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和充分情感体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