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非经贸关系: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非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从内部看,中非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贸易不平衡性、中非企业出现某些违反经济活动规则的行为和非洲投资环境的制约,程度不同地影响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从外部看,西方国家在非洲加强活动(包括投资和宣传),使中非经贸关系受到挤压。尽管这些问题属于中非经贸关系中的支流,但是,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非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政治主导型关系转向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合作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本文针对近15年来中非经贸的状况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认为成绩是主流,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思路,为新形势下中非贸易迈上更高台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非之间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两千多年。丝绸和瓷器始终是古代中国与非洲贸易的主要产品。随着历史的演进,中非之间的互动贸易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手段也呈多样化,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古代中非交往的壮丽史诗。新中国成立以后,中非关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非之间在相互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在经贸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中非关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尽管当前中非关系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总体来看中非关系仍将继续大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玉芳 《考试周刊》2014,(11):86-87
中非贸易往由来已久。自非洲各国逐渐独立,大部分国家沿用了原殖民国的语言为官方语言,如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其中沿用英语的非洲国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把非洲英语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欧洲英语的变体。其掺杂了英式英语、当地土著语借词、阿拉伯语借词和当地口音,以及大舌音等诸多因素,加上个别国家在某些语法上的改动,听起来比较困难,给中非贸易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只有克服语言障碍,中非贸易才能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及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外语水平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法建交40多年来,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非贸易也向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头戏。从企业外语应用的角度讲,法语在这些贸易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以中法和中非贸易发展状况为切入点,探讨法语培训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华交流和学习,汉语学习成为非洲国家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来华非洲留学生不仅是汉语的学习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要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学体系。培养知华、友华的非洲朋友,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非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友谊.早在公元二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的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其"地理学"一书中就曾述及中国.上右图为托勒密在公元150年前后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复制图.这张地图标出了在世界的东方,距亚历山大城119度半的地方是秦尼(?国是古罗马人称中国之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非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发展.七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的商人和旅行家为中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了新的贡献.下右图为十三世纪阿拉伯图画中的旅行家们骑着骆驼,正在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这个时期,中非之间的海上贸易有所发展.1950年在坦噶尼喀南部沿海的桑戈——姆纳腊岛上发现了一处公元十二至十五世纪的城堡遗址.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是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双方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中非教育合作本着量力而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非洲社会的自主发展。中非教育合作在政府层面的高层互访、院校的交流和科研合作、留学生的双向流动、派遣援非教师和赴非志愿者、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和非洲汉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陆正军 《新高考》2008,(4):18-21
从近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国际关系是必考内容,并且常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设计学科内综合或跨学科试题,比如,在2007年的高考中,全国文综卷第39题和北京文综卷第40题结合贸易摩擦这一话题考查对外开放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知识,重庆卷第39题以中非贸易为话题考查对外贸易和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四川卷第39题围绕中俄、中韩贸易考查对外贸易、国际关系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0.
中非经济合作新进展【热点材料】2007年7月8日商务部解读中非发展基金有关问题:设立中非发展基金的目的是鼓励和扩大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改善非洲地区能源、交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状况,发展农业和制造业,提高其经济的自身"造血"功能,从而进一步加强中非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9—2018年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及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来华留学生教育对“稳外贸”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教育显著促进了中国与生源国双边贸易发展,具有“稳外贸”作用,且相对于进口贸易,来华留学生教育更能通过增加中国出口贸易发挥“稳外贸”作用;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来华留学生教育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效应具有稳固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类别来华留学生对双边贸易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存在差异,非学历来华留学生的影响强于学历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影响强于非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同时,来华留学生教育对贸易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存在递减效应。上述结论对于我国在当前背景下,开展“稳外贸”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49-2000年的中非经贸关系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非关系,在中非经贸关系中始终贯彻平等互利和真诚援助的政策和原则;第二,根据中非双方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采取对策,调整经贸活动和经济技术援助的方式和内容,使中非经贸关系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中非经贸关系健康发展,规模由小变大,层次日趋深化,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在学习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当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出于其国内国际政治需要,对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工程、开办合资公司及开展双边贸易等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这些经济援助客观上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体系,也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布局也日趋合理。由于苏联的经济援助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两国政治关系出现裂痕势必影响经济关系,中苏同盟的基础实际上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15.
中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在参与国际经贸交往的同时会遇到比以往更激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应从自身和外部环境入手来制定规范的应对策略来降低进出口风险。  相似文献   

16.
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中国明代时期,朝鲜与明朝之间的使臣走私贸易曾经十分活跃,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藩属关系,两国使臣的走私贸易也具有了不平等性质。作为个人行为,明朝使臣的走私贸易虽然具有"掠夺"性质,给朝鲜政府和人民带来经济负担和痛苦,但这种个人行为却与有着政府背景的朝鲜使臣的走私贸易共同解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在军事、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客观上起到了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朝鲜社会的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底,由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在美国陷入困境的同时,欧洲国家也深陷债务危机,在全球经济寻求复苏而乏力的形势下,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却让世界瞩目,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而其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显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阐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从双边贸易额、贸易地位以及贸易商品结构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从中找出中国与东盟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旱期收获计划”对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广西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发展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对策,研究表明,促进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从微观上提升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面对这一情形,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主要分为贸易保护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应借鉴其它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经验完善自我,做到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