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基本特性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舆论和新闻舆论关系密切,可谓同根而生。但是,在它们自身特性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探讨和厘清这种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各自的特点,也有助于“媒体人”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提高新闻舆论的水平和品位。依笔看来,这两种舆论形态在自身特性方面的差异突出体现在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方式上。概言之,公众舆论是自发的意见表达方式,新闻舆论则是自为的意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胡运炽 《今传媒》2005,(2):24-25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其实,我们所讨论的舆论虽然与公众意见有关系,但并不等同于公众意见。公众意见仅仅是舆论的一种。“从外在形式看,舆论是多数人的议论和意见,但实际上它是众人对社会事务共同感悟的坚强意志”,“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3.
宋倩倩  叶红 《新闻世界》2012,(4):200-201
当下的舆论是公众、媒介、政府三方的博弈,三者都想争取主动,把舆论引至自己希望的方向。公众是舆论的主体,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便是舆论;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使其呈现出强大的力量,媒体代表、引导甚至制造舆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意识到,不能再用老方法来对待插上网络翅膀的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聚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健康信息传播,研究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检验了党媒、市场化媒体、社交媒体意见领袖与公众等多元话语主体间的多层次议程互动情况.研究发现,在第二层属性议程设置方面,公众的属性议程相对独立,党媒和市场化媒体主要影响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层面;在第三层网络议程设置方面,党媒对社交媒体舆论场...  相似文献   

5.
杨小燕 《新闻世界》2013,(8):112-113
自媒体时代,沟通的自由性、交互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使公众意见和社会公意的表达有了现实的可能。2013年1月发生的80后美女副市长事件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引发公众舆论一边倒的质疑声。本文主要分析公众舆论情绪化的原因,并对正确引导网络时代公众舆论提出几最建议。  相似文献   

6.
梁佳玲 《新闻世界》2014,(4):309-310
由新闻报道产生的舆论效应是由媒体和受众共同造就的。“道德事件”容易催生非理性的报道和公众意见,引发道德审判。笔者由媒体对北京大妈“讹”外国小伙的乌龙报道出发,联系过去一系列的相关事件如彭宇案,从媒体标签化报道使得公众产生的先入为主和刻板印象,到公众对此类事件妄下的道德判断,对媒体对“摔倒讹人”事件的一再关注以及由此引发非理性道德审判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回归媒体应恪守新闻的道德规范和舆论应保持的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7.
舆论就是公众意见,网络舆论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表达、汇聚和传播的公众意见。网络舆论传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方面可以大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负面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公众舆论,一般表现为民心民意,是公众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的一些认识,是群众心态和情绪的反映,而新闻舆论则是一种比较成熟、稳固、明晰的意识形态,它是公众舆论经过理性升华后的集中表现,它表现新闻媒体通过集中群众意见而提出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所以新闻媒介一方面要体察群众的情绪,有选择地传播公众中正确的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机械照搬,做“群众尾巴”,而是要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对公众舆论进行筛选、导航,实现新闻舆论的正确有效引导。如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人员下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有的下岗人员无所适…  相似文献   

9.
新闻和广告都是独具功能、影响深远的人类传播活动。从舆论的角度看,它们又是最活跃、影响最广、能量最大的两种舆论形态。新闻舆论是新闻传播者模拟公众对新闻事实的评论及所体现的一致性意见。而广告舆论是一种消费舆论,是广告主借助一定的媒介传播商品和服务的评价性意见。新闻媒介是广告舆论的最重要的载体。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在同一媒体上,新闻舆论和广告舆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发表意见的。虽然各自具有独立性,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本文将以台湾《中国时报》为例对这两种舆论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舆情民意的定量研究舆论是公众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或事实而表达的意见,其中掺杂着理智与非理智的成分。简单的讲,舆论的定量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公众意见的测量。对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应以了解、把握舆论为前提,只有切实掌握了舆论,了解了公众意见的分布情况,才能谈得上更好地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舆论。  相似文献   

11.
在公民之声日俱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到多元意见掣肘,难以在一对多的意见市场上弥合舆论沟。本研究从反向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出发,以“唐山打人案”为研究案例,通过stata软件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并设置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公众议程是媒体议程的格兰杰原因,而媒体议程却不是公众议程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赋权之下的公民声音颠覆了过去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机制和舆论走向,上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舆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议程。在议程传导模式倒置与舆论场分化中凸显融合社会议题与弥合舆论沟的现实需求,主流媒体作为整合与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体,担负起寻找达成社会合意新渠道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当前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为了引导舆论,宣传部门要求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是为了引导舆论,强化新闻报道中的受众意识更是为了引导舆论。恰到好处的舆论引导应该是把握适度、领导满意、群众喜爱、市场接受,但  相似文献   

13.
在李普曼于1922年写就的《公众舆论》中,“公众”成为这位天才学者在论述中无可回避的一个群体,他们无处不在,是成见的发出者,民主的参与者,公意的形成者,媒体的争取者,但是也因每个个体自身的缺陷和联结成群体后的天然特性使这个群体有着巨大的局限性,这直接导致了所谓“公众舆论”或者说“公共意见”的无数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舆论就是公众对现实社会和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共同意见,客观上,舆论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件的动态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正行进在一个文明和开放的信息社会建设历程中,人们获得的舆论影响甚至舆论的形成大部分与新闻媒介相关。学者认为,媒体既是社会舆论的聚合体,充分反映舆论,同时,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使公众意见得到同化和催化,形成社会发展的积极动力。所以说,积极的舆论引导是社会之福,反之则可能危害社会和谐,阻碍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舆论,就是公众对社会的评价、对事件和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和持续性,舆论是自发产生的,带有非理性的成分,它在表达公众意志的同时,也集中了各种短见和偏见。众所周知,杂志,特别是文摘类的杂志,同其他媒体相比,时效性差,深度加工才是优势,因此在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方面,尤其要注意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所谓舆论,就是公众对社会的评价,对事件和人物所表达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和持续性,舆论是自发产生的,带有非理性的成分,它在表达公众意志的同时,也集中了各种短见和偏见.众所周知,杂志,特别是文摘类的杂志,同其他媒体相比,时效性差,深度加工才是优势,因此在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方面,尤其要注意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8.
关妮 《青年记者》2016,(36):57-58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媒体通过舆论影响力对某些公共权力或公众人物施加舆论压力,最终达到揭露社会阴暗面、保证权力正常行使、表达公众意见、解决问题并防止再次滋生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在监督公权力与参与公共治理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舆论监督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洪黎  柴春英 《新闻界》2009,(2):74-75
网络媒介的崛起,为媒体、公众和政府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构建富有生命力的主流舆论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参与舆论构成的各方,应努力实现社会意见相互交换的畅通,媒体从业行为的高专业标准以及意见表达的成熟与理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舆论特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舆论,广义上泛指一切在新媒体中传播的社会舆论.由于新媒体大多以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为基本构成要素,媒体形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接收终端的不同呈现方式上,因此,狭义的新媒体舆论即指网络舆论,即社会公众以网络为传播平台,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所发表的一致性意见,是公众意见经由网络传播的结果.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互动、即时传播等特性使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