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春寄语     
新春寄语本刊编辑部送走料峭的寒冬,即将迎来1996年春节。在这新春到来之际,请接受我刊编辑部全体成员向全国广大读者的新春祝福,并由衷地感谢大家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我刊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回顾《电子出版》自1995年正式出版以来,象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走...  相似文献   

2.
办报者常劝人“勿以善小而不”,但自己做得如何?比如,笔者家中订有《新民晚报》与上海《青年报》两份报纸,一份是32个版,一份是16版,都在两大张以上。《新民晚报》早已开始在32版中切上一刀,使32个版面按页次翻读有序;而仅仅两大张16版的《青年报》因为当中不切一刀,至今翻读起来仍然麻烦,颠过来倒过去的。当然,读者自己也可切上一刀,但  相似文献   

3.
4月24日《新民晚报》“文化新闻”版刊有《影城堆出周二全天低价场》一文。按说,在电影票价普遍偏高的眼下,它时于广大影迷读者不啻是一个喜讯。但令人遗憾的是,该文从导语到正文(共约200字)中,除“……尽量安排丰富的片源,在星期二实行全天低价场”一句外,几乎再无相关、具体的内容。过于简单、笼统的报  相似文献   

4.
媒体脸谱     
《读者》在台发行试刊号12月1日,《读者》杂志在台湾发行繁体字版试刊号,每本售价为新台币80元,约合人民币18元。在台湾发行的《读者》杂志与大陆发行的版本内容大体一致,但将上、下月刊合为月刊。  相似文献   

5.
花下漫谈     
新民晚报每日见报的小品文漫话专栏《蔷薇花下》,在第八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这篇文章介绍了编辑这个专栏的体会。《蔷薇花下》作为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的一个栏目与读者见面,是和新民晚报在1982年复刊时同步开始的。5年半来,这个栏目坚持天天见报,从不间断,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是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但这一段不算太短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吴佩 《青年记者》2009,(12):56-57
众所周知,创刊于1981年的《读者》杂志,已成为中国期刊业的翘楚。而作为《读者》杂志社在扩张之路上创办的第一份子刊,《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以来,沿袭了《读者》主刊的营销策略,但在面对各种市场挑战时依然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经济欠佳形势下,海外纸质媒体艰难维持,《新民晚报·海外版》基本守住了阵地。本文以其生存发展为轨迹,探索网络时代纸质媒体对外传播的生存价值与空间。找准定位、满足需求《新民晚报》对外传播开始于1994年在洛杉矶创办美国版,2004年开始在全球布点,寻找合作伙伴,迄今已在26个国家与地区出版26种《新民晚报·海外版》,最多一周发行245个版,周发行量588700份。目前《新民晚报·海外版》的读者相当部分是改革开放后以各种形式走出去的中国农民,以江浙、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居多,文化程度在小学至初中水准,英语水准低,接受当地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6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咬文嚼字》三报一刊联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读者对于经济新闻也倍感兴趣。《新民晚报》作为一张面向家庭的报纸,不但重视经济新闻,而且追求以平民的视角来进行深度报道,把晚报所讲究的通俗性、社会性,与经济新闻所要求的深刻性结合得较为完美。 新民晚报经济报道的深刻性,首先体现在对经济现象和事物的全面分析和解释上。新民晚报的经济新闻版设立了《市场新观察》、《采访札记》、《记者见闻》等一系列栏目,或运用背景材料,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或探析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或揭示事实的深层意义,提供相关知识,使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去年夏季,反季销售风刮遍上海滩。新  相似文献   

10.
周莹 《新闻大学》2005,(2):92-95
2000年元月,《读者·乡村版》作为《读者》的一个子刊正式创办,它的创办是近年来中国期刊市场细分化和集团化的产物,也是《读者》近年来为了应对危机、谋求发展而进行的子刊扩张的一系列动作中的一个环节。一、创刊的背景和动机《读者·乡村版》的母刊《读者》是现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并被读者所津津乐道的综合性文摘期刊之一。自1981年3月创刊时的月发行量3万册,20世纪90年代在发行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曾被媒体称之为“《读者》现象”,到20014年5月月发行量858  相似文献   

11.
赵超构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的评论家、杂文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参与上海《新民报.晚刊》的创刊工作,并先后担任新民报社总管理处副总主笔、总主笔兼上海《新民报.晚刊》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社长。在《新民晚报》工作期间,提出了新闻改革的许多创见,助推《新民晚报》达到新的高度,使其在同类报刊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世界》2009,(7):1-1
2009年2月4日出版的《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其中谈到“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上海人提出强烈抗议。在社会舆论压力之下,《新民晚报》社区版编辑部被迫发表道歉声明:“特向读者致以真诚的歉意”,文章编辑被停职。  相似文献   

13.
据《新民晚报》报道,近日,上海书城六楼来了一群特殊的明星——99版《辞海》的主编和编委们。这是新版《辞海》问世以来,学者们首次集体为读者签名售书。 这次前来的有主编夏征农、副主编谈家桢、蒋学模、马飞海、巢峰等。尽管事先未多加宣扬,但他们的出现还是引起了读者的热情关注,现场顿时排起了长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日报郊区版》自一九八○年十月出刊至今,已经整整三年了。在三年时间里,由于市委的关怀和领导,市各有关部门、各县区和广大通讯员的支持、协作,报纸的宣传质量逐步提高,发行数量从一万多份上升到二十六万份。从一九八四年起,《北京日报郊区版》就要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了,借增刊的机会,我们向广大通讯员和读者将《郊区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北京日报郊区版》是一张综合性四开四版的报纸。它以农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郊区各  相似文献   

15.
2月12日早晨,上海雾相当大。当日的《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左上方显著位置刊有一幅题为《晨练》的新闻照片。其文这样写道:“申城今晨雾茫茫,不少市民仍坚持晨练……”“坚持”一词属褒义,该照用意不言自明。颇有调侃味的是,也是该报,去  相似文献   

16.
1992年7月1日,《新民晚报》由4开8版扩为4开16版的历史性决策,一举获得了成功。在扩版提价的情况下,发行量未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赵超老关于“最要紧的是了解读者”的亲切教诲,无时不在激励着全体同仁树立群众观点,增强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17.
3月3日《新民晚报》“社会新闻”版刊有《扎紧“篱笆”打野狗(主题)奉贤警方半月破刑案31起(副题)》一文。笔者认为,其主标题中,只对“篱笆”而不给“野狗”一词加引号是有欠考虑的。读内文,让人对“扎紧‘篱笆’”一句不难理解,即指“设卡守候,日夜巡逻”、“已初步完成了治安防控网的编织”等。而标题上“野狗”不加引号,一是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以为打真的野狗。第二,即便部分读者读了“打野  相似文献   

18.
读者或许还记得今年1月21日的《新疆日报》,这一天,我们破例在第一版用整版篇幅,让工人、农民、教师、干部、军人、学生、个体户等,大家都来就“春节怎么过”说说心里话。紧接着,从1月24日至29日,又在一版刊出5期专栏——《“春节怎么过”回音》;1月30日和2月6日,又相继在二版推出两个专版。整个春节宣传,延续20余天,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形势和移风易俗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蓟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6,(19):14-14
这几年,为进一步扩大《新民晚报》的品牌影响力,提升《新民晚报》的国际影响力,《新民晚报》做大海外版,借海外华文媒体之力,展示和谐中国之形象。2004年5月,《新民晚报》设立海外文稿部,和多家海外华文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并按照合作方的出版要求及当地华文读者的口味,选择稿件,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 《传媒》2001,(2):27-28
《人才市场报》已走过了8年的奋斗历程。 现在,《人才市场报》是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重要成员,不仅在上海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读者面已覆盖全国。 《人才市场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版面——由四开四版周一刊发展到目前的四开32版周二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