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的课程创新始于1992年9月。当时,在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课程改革文件指导下,学校按照上级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图形成以必修课进行分层教学,选修、活动课增加内容为标志的“三大板块”课程,改变学校以往单一学科教学——必修课的状态。但最终没有完全实现所有必修课的分层教学,仅是在英语学科进行了有益的试点,同时,尝试开设了18门选修或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活动课概说宋楚主(《江西教育》编辑部)1993年秋,我省小学执行了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作为育人蓝图,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的结构模式,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个板块组成。把活动课正式列入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健康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1993年秋季开始试行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了设计,构建了由“学科”和“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将“学科”和“活动”共同纳入课程体系。这种新的课程体系既具有以往单一学科课程的优点,又克服了以往单一学科课程的缺点,因此这种课程设计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和发展,也是传统课程观的一个突破。我们广大教育者如何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备好一节活动课的基本规律,以适应当前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呢?首先,要对活动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活动课是以…  相似文献   

4.
改革课程结构实施素质教育郾城县实验中学朱贤儒王春荣曹东亮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针对以往课程结构单一、教材内容繁多、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并大胆改革探索,创设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素质教育必须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为使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素质化,必须以管理改革为抓手,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化和综合。一、“三大板块”的融合在新科技革命的形势下,知识总是急剧膨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应是当今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其突破口在于解决总量和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之间的矛盾。我校本着通过必修课获得共同的基础学力,通过选修课、活动课发展个性的原则,在“三大板块”的组合上下功夫,相对增加选修、活动课的课时比例,开设“计算机”  相似文献   

6.
作为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工程,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的最大特色之一是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3个板块构成。抚今追昔,我们不仅看到了过去我校改革实践的意义,更对3个板块配套在对学生素质培养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为了使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中学课程教材改革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面向新世纪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使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获得共同的学力,通过选修和活动课程的学习发展个性特长。显而易见,活动课程是课程教材改革中最富有突破性的课程。活动课程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形成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必修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那么,活动课则是难点。因为活…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学课应从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进行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活动课教学,化学教师更应及早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三个板块中活动课的内容及实施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提出设置一个新的课程计划,该课程计划构建了一个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体系。这是我国教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举措,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单一的学科课程时代的结束,并朝着多样化课程方向发展。自从新的课程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发扬“双基”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德育活动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 1 992年活动课程被原国家教委列入课程计划以来 ,目前中学阶段已基本确立了由学科和活动类两部分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并将活动课正式列入了课程安排表。初中教学中的活动课课时分配 ,“五四”学制为 5 3 6课时 ,“六三”学制为 40 0学时 ,分别占课时总量的1 1 2 %和 1 1 %。将“活动”纳入课程计划 ,从根本上解决了活动课程的地位问题 ,为全面实施活动课程提供了保证 ,标志着我国活动课程开始进入了真正发挥全面育人特殊功能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活动课由原先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变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 ,其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何根…  相似文献   

11.
现在小学的课程主要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构成。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活动课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 ,应发挥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好的基础。活动课包括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和科技活动等。这些活动的认真开展 ,可以把学生的个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使教育与生活相联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说 ,活动课的“三不”特点 ,使活动课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 ,活动课方式不受班级限制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改革了课程“总体结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模式,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组成。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活动课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为指导,《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思想,并构建了由必修课、活动课两大板块组合的小学课程设置框架。其活动课程的设  相似文献   

14.
数学活动课初探赵云峰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列入课程,改变过去以单一学科课程的课程结构模式,由学科和活动两课程构成了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活动课谈些粗浅...  相似文献   

15.
活动课是指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主体性、趣味性、开放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内容的活动。加强活动课管理,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其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科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加强活动课这一实践环节的管理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在具体操作的指导思想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  相似文献   

16.
读了文汇报上的中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报道,很为他们的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所感动。同时,在我的脑子里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学教材的改革,学生学得活了,对教师的要求是高了呢?还是低了?教学教材改革,是从一个板块必修课的模式向三个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组成的课程结构转变。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好象学生可以“自由”了,教师也可以轻松些了。其实不然,尽管生硬死板的条条框框少了,学生抄抄背背的负担轻了,带来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大了,接触的类目多了,学得更活,思维更活跃,冷不丁提出些问题,让你老师作答。老师偶尔一时回答不上,这也是不足为怪的。问题是,老是回答不了,那就不好了。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能在自己教的学科中刻苦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这就叫一专多能。人们常说“三只猫”,我说,在一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新课改方案的“三大板块”结构已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开好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就是在贯彻素质教育。但是在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下,仍有不少学校的教学工作还在围绕“升学率”在转。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任意增删课时;在课程设置上重文化基础学科、轻技艺类学科;在  相似文献   

18.
上好小学语文活动课刍议全国小语会顾问田本娜为了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进行了一项改革,即构建了由“学科”和“活动”组成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分若干种类。学科活动课是其中一种;语文活动课又是学科活动课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中规定数学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其中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每个高中生均要学完其规定内容,选修课与活动课同学可自由选择报名参加。因此这就确定了必修课是数学课的主战场,是搞好选修课与活动课的基础。而选修课与活动课则是必修课的发展,要衡量数学课质量,不能只看必修课,而是三个板块一起看,因此如何发挥三个板块的合力,是我们教研组在课改中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宏 《科学教育》2009,(4):95-96
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