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12,(28):27-28,60
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日显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认识社会和人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突出其政治思想性,造成了文本意义解读的概念化、单一化,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而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揭示社会和人生的,形象本身的内涵具有复义性、丰富性,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打破传统,走出单一化、概念化的死胡同。本文将通过对文学作品具有的复义性特点的论述,提出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复义性阅读,鼓励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的意义作独特的、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隶属于2022年版课标六大学习任务群中的发展型任务群,旨在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和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通过作者创造的形象来实现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现实生活画面的中心。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对人物和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只有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图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应用价值。作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通过以当时创作、保留至今的造型艺术图像在汉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例,说明图像能形象对照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衬托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能在汉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这个形象主要是指做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物形象。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是美的,美也总是寓于形象的,一切美都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美。屈原光耀千古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写了屈原自己的出身、品质、思想,塑造了一个高尚、纯洁、正直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其理想之崇高、人格之俊洁、感情之强烈、斗争之坚决,使这一形象既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  相似文献   

9.
王元 《教师》2009,(11)
文学作品是作者在纷繁的社会生活基础上进行观察、思考、选择,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现代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有着自身的特点:高度概括、形象鲜明、抒情浓烈、音韵和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审美创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价值取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一方面注重“文学阅读”,提升审美力,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实现“创意表达”。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笔者以《彩色的梦》为例,浅谈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导下,创设主题情境,探究文学语言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愚人"是一类特殊的形象,以其独特的、鲜明的文学人物在文学长廊中占有一席之地。"愚人"小说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小说中"愚人"形象的嬗变也暗示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文章以《尘埃落定》《雾月牛栏》中"愚人"形象为研究中心,通过剖析"愚人"在社会中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关注社会中的"边缘人",重新思考理性与人性。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多元视角关照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在文化观念演变的过程中,女性形象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形象嬗变也昭示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文章通过剖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若干个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梳理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承载的特定时期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从而探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刻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评论家们分析的热点。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不同的形象,但是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处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通过对《伊芙琳》和《痛苦的事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的分析,结合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观点,揭示女主人公伊芙琳和爱米丽·西尼考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附属地位,并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女性"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后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大江健三郎在后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再到"通过批判和反抗男权社会、获得希望的女性形象"的变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改变,大江健三郎的女性观也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6.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等。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成为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的能动反映的产物,也是作家描写内心世界的产物。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则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反映社会,表达作家的主观精神,形象思维则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华东师大方智范教授说":在小学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文学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感受形象入手,经过孩子自己的感受和品位,而领悟到形象的内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日本进入现代社会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追求男女平等,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男女拥有均等的就业和受教育的机会。本文以日本女性的变化为切入点,先介绍研究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意义及日本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表达;其次分析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转变;最后,分析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对我国作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形象学是一门通过分析异国文学作品来研究"异国"形象在文学世界中怎样被描述和被塑造的学科。但是西方译者在对中国的古籍进行翻译时,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翻译过程中创造出的中国形象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作为中国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庄子》蕴含着无限的中国形象。对于西方译者翻译的《庄子》,分别从中国特有的成语典故、独特的隐喻方式以及词汇运用方面,以具体实例论证分析在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中国形象塑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