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广校是农村、农民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和扩散技术的重要职能。新疆喀什地区农广分校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成为农业系统立足农业、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一支新生的教育培训力量。近年来,农广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得到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已步人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农广校的广大学员在生产实践中边学边用,在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奔小康,首先要农民致富。农广校是为农村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根本保障。因此,农广校应从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市场需要,运用远距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农业职业教育》2005,(6):44-44
为加快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进一步改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远程教育培训的手段,提高开展远程教育、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业信息服务的能力,扩大教育培训的规模、范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决定建设覆盖全国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的双向卫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充分利用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广、通信速率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诸多优点,广泛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推广农业技术,传递培训资源和信息等工作,构建教育培训、科技普及、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题,于2004年1月开始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在全区16个乡镇举办了果树、蔬菜和畜牧等专业35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912人,取得绿色证书3825人,荣获了“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平谷区农广校又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5.
《农业职业教育》2005,(5):19-20
宝应农广校办学二十五年来,围绕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工作中心,以培训农民、致富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全县农民科技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拓宽办学渠道,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学校的自身建设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的农广校的办学模式,已适应不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提高农村劳动素质为已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内容灵  相似文献   

7.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是面向广大农村、农业、农民办学的一所综合性学校,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各类产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阵地。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优势,把科教兴农战略落到实处,是一所办学特色很强的学校。作为五级办学体系中的县级农广校,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我校实践看,只要能抓住机遇,紧跟科技发展步伐,适时更新办学思路,拓宽生存空间,县级农广校就能办好,而且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肩负着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重任的各级农广校,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如何抓住大好发展机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本人从事昌吉州农广校十几年的工作体会,认为办好县、市级农广校是进一步发展农广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市农广校始终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逐步构建起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广校自1980年创办以来,在服务“三农”中发展成为拥有300万在校生,世界上最大的农村远程教育学校。二十四年来,近5万名农广校教职员工辛勤奔波在条件还相对艰苦的农民教育培训第一线,千方百计把课堂办到农民家门口,1.2亿农民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致富技术,800万农村实用人才从这所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计划的逐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推进,以及远程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农广校工作的春天又到来了.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媒体优势,努力开创农广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运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组织全国知名的教授和学者,编写和制作符合农村实际的、通俗实用的声像与文字教材,以中央农广校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远距离教育。80年代农广校在全国飞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成本低、见效快、辐射面广、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学员等特点;特别是其每个学生平均成本与普通学校教育显著不同,随学生人数增加而大幅度下降,可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教育,具有很强的规模效益,符合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客观实际。但是农广校的招生数近几年却逐…  相似文献   

13.
德国远程教育在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中运用因特网技术进行传播,建立“媒体与交流中心”,“电子学习”或“在线学习”等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这为推进我国农民远程教育的数字化改革与发展,探讨我国农广校在远程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等有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民终身教育是农广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民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需要农广校不断深化改革,开发调整办学职能。目前面对职能调整,农广校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注重适应性办学,改善办学环境,不断稳步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市农广校围绕人才培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开展了学历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对我市农业结构优化和特色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业形势的发展,给农广校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在农民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作用,将是农广校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浅谈办好农广校的基本思路唐山市农广校张艳芳,李喜玲一、建立健全一个领导体系是办好农广校的前提"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这对担负农民教育的农广校来说尤为重要。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因此,办好农广校,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永安槐南乡农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跨富门,先进校门”。校门,就是省农广校永安分校构南教学点-技校,在1997年、1999年、2000年共办三个班共计学员123人,大部分农民通过在农广校学习,不但增长了知识,也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金钥匙:“不学不知识,学了才懂致富道”、“科学技术是开启致富的门。”那么,我们如何办好农广校中专班呢?  相似文献   

18.
山东青岛莱西市农广校校长王桂章,自1982年从事农广校工作以来,伴随着农广校的风雨兼程已经20多年,是目前全市乃至全省农广校中的元老之一。为了农业科技教育事业,他曾与疾病作斗争,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奋力拼搏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战线上,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以网络为基础和纽带,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受教育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课程的教学模式。农业远程教育是通过农广校等远程教育机构面向农村、农民和农业进行的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总称。农广校自1981年创办以来,从广播、电视、录音、录像教学逐步发展到现在“三网”(天网~卫星传输网络,地网~有线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人网~从中央校到乡镇教学班五级办学体系)结合的教学模式,正从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教育向数字化远程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依托农广校、农科教实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载体,采用“教育培训与提高劳动素质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广泛开展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培训农民119.88万人次,其中绿证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