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丽霞 《师道》2003,(3):32-33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的案例,早已是众所周知的教育中思维僵化的典型了。于是,现在的老师和孩子们又都知道了“正确”的答案:雪化后变成了春天。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六”的阅读训练,又选了篇短文:《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我在上这则阅读短文时,便对这“最好的答案”试着做了新的阐释。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了文章。一上课,我便问学生:雪化后变成了什么?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雪化后变成了春天!也有部分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水,水蒸汽……还有一个学生郑重地问:“雪化后分明变成了水,为什么说是变成了春天呢………  相似文献   

2.
大好春光,有什么理由不带着孩子们去放风筝呢?当我把这个决定宣布给孩子们的时候,大家顿时乐开了花。我明知故问:“听到这个消息,你们很高兴,是吗?”“很高兴!”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怎样高兴呢?”我继续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说。我说:“你们愿意让我享受你们的高兴吗?”大家说:“愿意。”  相似文献   

3.
雪融化了是什么?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融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雪化了以后是水。”雪融化了是什么?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体验。对农村孩子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  相似文献   

4.
雪化了是水     
学生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一般都要出一个看似简单通俗的问题:雪化了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回答:是春天!我神色凝重,手一摆,压低声调说:不对。学生小声嘀咕,互相露出诧异的眼神。我用威严的目光使他们安静下来。"雪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答案,但它是现成的。你们脱口而答,说明未经自己的思索。诗意是别人体会的,答案是误人的。你们没有带自己的脑子来。"  相似文献   

5.
意外的收获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伴着晨雾走进教室。教室里书声琅琅。正当我满意地环视四周时,叶秀娟同学走到我的面前,悄悄地问我:“罗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我像往常一样朝她点点头,只见她神秘地笑了笑,问:“雪化后是什么?”我想,雪化后不就成了水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来考我。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变成水。”“不对。”她得意地冲我笑,那神情似有一种“老师不知,我却知”的自豪。此刻的我认真地思考起来。是啊,雪化后变成水这答案也太没水平了。我想了想说:“雪化后变成春天吧。”“您怎么知道的呀?”她的脸上露出惊讶、敬佩的神情。…  相似文献   

6.
大好春光,有什么理由不带着孩子们去放风筝呢?当我把这个决定宣布给孩子们的时候,大家顿时乐开了花。我明知故问:“听到这个消息,你们很高兴,是吗?”  相似文献   

7.
“雪融化后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春天!”一个小学生肯定地回答说。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的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是水,这是常识。难道小学生的回答真的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憎而机械的“标准答案”——想象的翅膀被“喀嚓”一声剪断了。我想,这个小学生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说出像“雪融化后是春天”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答案了吧!这位老师固守着答案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对人的褒奖太吝啬一些了,非要取得辉煌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才有资格得到赞扬。其实普通人在取得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时,更需要褒奖。请看两则教育案例。案例一:雪化了是什么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偶尔听了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课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小手举得高高的,站起来说:“雪化了是水。”,教师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声请坐后,便又环顾四周,显然这个答案不是他期望的。这时教师说“还有谁想回答?”有位学生说:“雪化了是春天。”教师满面笑容地赞赏“你真聪明!”这位学生高昂着头坐下了,先前的同学却无精打采地低下头。  相似文献   

9.
雪雪的翅膀     
雪雪浑身雪白,像天上的云、冬天的雪、蛋糕上的奶油、饼干上的糖霜。它是哈利哈利森林里惟一的一头雪雪。也很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头雪雪。“可是,我还是不明白雪雪到底是什么?雪雪是你们族群的名字,还是你一个人的名字?”每当春天到来了,就会有一些陌生的小鸟飞进森林。当它们见到雪雪,总免不了惊叹一下。毕竟,它们飞遍了大半个世界还没见过这样古怪的动物。它们会壮着胆子凑上去和雪雪说话。不用多久,它们就会被雪雪是什么这个问题给搞糊涂,就像现在这只黄色的小鸟一样。“雪雪既是我的名字,又是我族群的名字。”雪雪回答道。“族群,…  相似文献   

10.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11.
雪化了是水     
去年,学生高中毕业的最后一节课,我给他们出了一个看似简单通俗的问题:雪化了是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回答:是春天!我神色凝重,手一摆,压低声调说:不对。学生小声嘀咕,互相交换诧异的眼神。我用威严的目光使他们安静下来。“雪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答案,但它是现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笔者曾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大意是:一位家长要求讨论教师对孩子的一道试题的判分标准。那是一道小学自然试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水。”也有孩子富有诗意的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对于后一种答案,教师判为错误,理由是与标准答案不符。  相似文献   

13.
高韦 《现代家教》2003,(8):34-34
午饭后散步时,孩子们对楼上垂下来的迎春花很感必趣,纷纷问我:“高老师,那些漂亮的小花是什么花?”“叫迎春花,欢迎春天来到的花,它是春天最早开放的花。它开了,就表明春天真的来到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你们看,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是黄颜色的。”“那么,它的花枝呢?”“它的花枝是咖啡色的。”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又产生了兴趣:“它是棵死树,你看,它的叶子都没了,只剩下树枝了。”“它没有死,它没有死,它很快就会发芽的。”孩子们出现了不同的意见,都来找我判是非:“高老师,你能告诉我们它是棵什么树吗?”其实我知道它  相似文献   

14.
梁艳 《初中生》2002,(36):32-33
汉克买了一辆轿车,当他的邻居问他“这漂亮的新车是你的吗”时,汉克竟然回答说:“这车有时候是我的。”这“有时候”是什么意思?你猜得出来吗?要是猜不出来,读读下面的短文,你就能找到答案,试试,看看你猜得对不对,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伙房张师傅告诉我:“我发现你们班孩子太没礼貌,逢人就爱说讨厌。”我听后很不舒服,一观察,果真如此。“谁让你踩我脚了,讨厌!”“讨厌,就不给你玩!”“讨厌……”天啊,什么时候,讨厌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了?细思量,呀!这原因出在我身上。“讨厌”二字我也是整天挂在嘴边的,孩子们上课回答不  相似文献   

16.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没有。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  相似文献   

18.
有一篇题为《别把科学当“死板”》的短文,对有的文章说关于学生“雪融化后是什么”的不同回答涉及素质教育问题,发表了不同看法,并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轻佻。对于“雪融化后是什么”这样一个明确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明确的,如果认为答“水”对,答“春天”也对,那么这显然就违反了矛盾律。因此,作者提出不能把坚持科学当成“死板”。对此,我则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向孩子讨教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为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的“站队”口令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索,有的孩子会连椅子都顾不上插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他挤我”、“老师他是站我后边的”。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把队整好。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开始着手调查乱的原因。 游戏时,我分别和排队时最爱制造混乱的小淘气们聊天:“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排第一个!”孩子们的回答很一致。这第一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与站在最后一个有什么不同吗?”孩子们想了想,说:“没有什么不同。”“那为什么小朋友都争着站第一个呢?”没想到,我刚一问完,孩子们就迫不急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站在第一  相似文献   

20.
开心驿站     
最后一问老师说:“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手里。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学生:“请问那位印刷工人住在哪里?”也不知道老师:“克劳德。昨天考试时你抄莫德的答案了,是不是?”克劳德:“是的,可你是怎么发现的呢?”老师:“莫德第10题答案是‘我不知道’,而你的答案是‘我也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