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日益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网络名誉侵权现象开始出现。与传统名誉侵权相比,它具有很多新的特点,本文在结合传统名誉侵权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认定网络名誉侵权的民事责任,以及这种民事责任的适用方式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名誉权与表达自由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如何协调和处理两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本文分析介绍了美国现行诽谤法的最重要的原则——“实际恶意”规则以及美国法学界对于该原则的不同修正方案。本文认为,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起诉侵权棠,可以借鉴美国诽谤法,采取只有证明被告方面主观上出于“实际恶意”时,才追究侵权责任的原则。在涉及国家官员和社会名流的案件中.对于个人的名誉的保护虽然重要,但一旦与新闻自由有矛盾时,本文认为保护表达自由的价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个人言论表达更加自由。但同时也使个人权利与传统的言论自由之间的法律界限被颠覆。本文以近期社会上出现的四个热门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现今网络言论的特点和类型,从而提出网络言论的类型划分标准,明确不同言论与网络名誉权之间的界限划分以达到解决言论自由与网络名誉权两种权利之间的协调和衡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概念、语言和言语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语言、言语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他的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我国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于2001年举办了“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小型座谈会”,并将参加座谈会及其他受访学者的意见以纪要的形式在本刊发表(见本刊2002年第1期)。我们认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特在本刊开辟“应用语言学笔谈”专栏。本期刊出的是北京大学沈炯教授和北京广播学院于根元教授的笔谈文章。欢迎专家学者们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全国首例QQ签名侵犯名誉权案,分析了此类网络名誉权侵权与以往博客侵权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侵权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分析该案件。为此类案件的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索绪尔的"言语"入手,阐述了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引出了"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及内容,论述了研究"言语的语言学"的必要性及该语言学和其它语言学的关系,从四个方面归纳了"言语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激发人们对该语言学进行探索,向认识的更高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要不要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本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眼下竟讨论得热热闹闹。持否定意见的人甚至接过语感培养的正确命题,把它片面夸大到与知识传授两不相容的地步,再以之作为不要知识体系的依据,实在是大谬而不然。“语感”是什么?“对语言(实际指言语———笔者)的有关判断通常称之为直觉知识(intuitions)即语感”。①它其实也是一种形态的知识,此其一。其二,语感的培养靠什么?作为直觉形态的知识,其形成和积累除了依靠言语实践的经验外,理性知识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容低估。“感觉到了的东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  相似文献   

9.
以电脑为媒介的交际(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是信息时代涌现出的新生事物作为人际问的一种新的交际方式,CMC仍然脱离不了人类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这种交际方式将不复存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化三个方面,对CMC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CMC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并且分析了CMC语言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303-304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因其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德国网络的使用情况入手,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及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等方面,对德国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法的一般原理,结合在新闻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及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重点对防止发生新闻侵害名誉权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适度而准确地采写批评报道,是党和人民给予新闻媒体的神圣权利,也是维护法律和政策尊严,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净化社会环境,保障社会正常秩序和有力推进改革、建设、发展的需要。但也有少数批评报道事实不准确或存在偏颇,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甚至造成当事人名誉受到侵害,以至于"告记者"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的声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改革引发了教育领域的竞争,尤其是高校扩招与教育战略的转移,使我国教育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的竞争也由初期的数量、规模竞争逐步转入深层次的声誉竞争。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声誉的培养和维护,对增强我国高校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声誉管理:大学发展的新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学之间竞争的加剧,大学声誉管理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大学声誉是大学精神、大学行为、办学条件、社会贡献等大学身份识别要素在社会人群心目中产生的认知结果和情感反应,它在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市场信号、机会平台和安全网的作用。因此,界定和探究大学声誉的内涵、形成机理及功能,为创立和维持大学声誉提供合理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打造品牌提升教育类期刊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柏生 《高教论坛》2007,(4):189-191
本文分析了教育类期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精品意识;突出特色,发展优势;科学确定读者定位,增强读者互动;人才强刊,重视队伍建设等几条打造教育类期刊品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社会声誉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文献综述可知,大学社会声誉的评价、效应、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该领域的中心议题。近年来,从利益相关者互动、品牌传播学、组织行为学等视角展开的过程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国外研究进展启示国内学术界亟需通过系统探索并结合本土情境,加强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机理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相关司法解释对死者名誉问题的规定与司法实践出现了不一致,学界有人主张保护死者“名誉权”的观点与民法的民事主体理论有冲突,我们认为法律保护死者名誉,并非保护死者的名誉权,而是保护死者在生前就获得的、形成的社会评价,以及由此带来的名誉利益,即死者的近亲属以及社会的利益。侵害死者的名誉,其诉讼主体应为死者的近亲属;侵害行为可能损及社会公共利益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原告身份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8.
“信息沟”是交流双方所存在的信息差异,是人们语言交际和交流的先决条件和动力;交际法教学顺应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同时也满足了新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信息沟”的介入入手论述了交际法教学的核心部分,拟解决现今交际法教学上的某些误区,引导学生积极运用“信息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从而实现真实而又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19.
李军林 《教学与研究》2004,12(12):50-56
本文拟从经济学中契约理论的观点,来解释公司声誉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企业的任何一项市场交易都可以看成是由商品契约或要素契约所组成的,而且这些契约都要涉及到两种权利,即显形要求权和隐形要求权.显形要求权的含义比较明确,而隐形要求权反映的是一些在任何契约中所不能明确表明的承诺,或不能写进契约中的一些权利.本文认为企业的隐形要求权是分析和透视企业声誉的最佳方法.尽管隐形要求权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但却有经济价值.因此,声誉的价值就可以通过隐形要求权的价值予以观察,而且这种价值与公司价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