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师不仅是人类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而且也是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教师正遭遇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范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边改革边造就适应改革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程黎阳 《教书育人》2001,(16):33-34
一、必要性3月5日,教育部在武汉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见会传出信息: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已基本确定。预计2002年9月,在各省市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据该框架,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高年级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语、数、外、科学(理、化、生)、历史与社会(史、地)、体育…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使学生懂得用音乐去美化人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参与改革的音乐教师所必须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经过探索和研究,我认为,激活音乐课堂是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音乐教育史上第一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普通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基地,因此,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改革必须和《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3月5日,教育部在武汉召开的国家课程标准改革征求意见会传出信息: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已基本确定。据该框架,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高年级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语、数、外、科学(理、化、生)、历史与社会(史、地)、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课…  相似文献   

6.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实施以来,音乐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音乐课程改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尤其是音乐课程的音乐审美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倡与重视,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音乐审美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素质教育形式喜人,与此同时,我们也感到在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对音乐课程改革还存着一些有失偏颇和过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人们表达自身内在情感的一种对外艺术方式。音乐课程是一门培养人们艺术气息、陶冶人们艺术情操的主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高素质人才,音乐正是培养音乐美的重要方式。小学音乐教育正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学生艺术情操、丰富学生内涵的重要基础。音乐课程教育不只是单一的音乐教课,还包括与音乐密不可分的舞蹈律动。本文重点探讨舞蹈律动在小学英语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军 《出国与就业》2011,(21):41-42
以临沂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探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改革,实践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音乐专业+X”模式,内容主要包括精简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特色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设方向分类培养,实施分级、分段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实行开放办学,以突出音乐专业人才特色;整合校内学科资源,创新开设就业方向课程,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更复杂的攻坚战。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本次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该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设“疑”境…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探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课程改革为载体,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训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发本土资源,彰显办学特色,从而培养创新实践型音乐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国家课程标准框架已基本确定,目前该课程标准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预计 2002年 9月在各省市建立课实验区,启动课程改革实验; 200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   该框架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 (音乐、美术 );高年级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 (音乐、美术 )。   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科学 (理、化、生 )、历史与社会 (史、地 )、体育与健康、艺术 (音乐、美术 )以及…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基础教育中的新音乐课程改革早已全面展开并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向纵深推进,而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却出现了与基础教育的改革不相适应或与新音乐课程标准相脱节的现象。剖析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目前应从限制扩招、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音乐课程资源的重新开发等几方面着手进行全面改革,以期真正达到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类选修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绝大部分普通高校根据本校的音乐师资情况,相应地开设了音乐知识普及型课程。但因为非音乐专业教学面对的客观原因和现实问题,单一的欣赏类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应对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全面培养模式,需要教师立足音乐教学的本位,集思广益、尝试多元复合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全面培养提高艺术素质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培养一支能够开发幼儿潜质、培养幼儿音乐才能、音乐感受的鳓教队伍势在必行。边弹边唱是音乐教师的一项专业基本功。要提高边弹边唱的专业技能就要改革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革,依据学生的程度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5.
高师音乐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地,是音乐教育的“母机”。因此,应将高师音乐素质教育做为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突破口,在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方式的选择、教育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改革。为此,笔者提出加强素质教育的五个途径。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应本着“两个增加、一个调整”的原则对传统课程加以改革。“两个增加”指的是增加人文素质课和艺术实践课的课时。“一个调整”指的是调整课程比例,科学安排时间。人文素质差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一个弱点。专…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外中小学所设计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要求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声乐舞台艺术实践课是音乐专业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课程.围绕音乐学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对声乐舞台艺术实践课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本课程改革,为独立学院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学校素质教育方面,对其课程改革,尤其是音乐课程改革关注较少。在音乐课程标准颁布、新教材出版后,音乐新课程教学有所转变。本文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把握音乐教学的审美本质入手,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今后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它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它给长期习惯于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音乐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该以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呢?一、正确把握音乐教育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体验价值放在音乐课程价值的首位,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教师》2010,(15):68-6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和课程纲要,优化现行的幼师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广大培养幼儿教师的大中专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开发校本音乐课程。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校本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校本音乐课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