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闻曾曾 《文教资料》2009,(17):11-12
很多成语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尤其对于典故中涉及的一些历史人物,部分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成语释义对于典故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失之偏颇.不尽客观。本文作者以“纸上谈兵”与“李广未封”为例.认为语文教师需要把万卷书读全、读“破”.融会贯通.以全面、客观的视角评价典故当中的主人公.还历史人物真实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程士元 《考试周刊》2011,(79):161-162
我一直把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并日益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想,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新大纲不仅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历史意识,这意味着历史教学必须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主动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情感教育作用很大,可激发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社会情感、理智情感和是非情感等。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代"新史学"代表人物梁启超曾指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可见,以人本身及其行为为研究主体的历史学,既包含了史实本身,也涵盖了人们对史实有意识的认知与解读。历史的价值不仅在于"鉴世"的实用性,更在于增进人类的自我认知。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公民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乎成了一个虚无的目标。改变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弱化的现象,需要认识"转向",变单一教学为素养浸润;需要实践"转轨",变单一课内为内外兼修;需要考核"转型",变单一分数为综合考评。  相似文献   

6.
陈伟 《文教资料》2006,(5):71-7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成语典故和历史对联,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发展记忆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8.
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到来,对于教学一线的人员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新课程在给我们带来期盼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而严峻的思考;我们如何落实新课程?教师们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在课堂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研究并把握好其目标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崔凯 《吉林教育》2009,(6):73-7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11.
陈珉 《考试周刊》2013,(47):135-13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科学的精神方面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知识,采取一切手段,丰富有限的教学资源。本文主要从历史典故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出发探讨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历史教学中的三维课程目标之一,也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其目标的完成关系到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当从寻找兴奋点、求趣激活、参与和过程、迁移和内化等方面来进行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程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基本课程,历史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具有新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就思想教育角度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出,更加全面、科学与务实,是思想教育功能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命题时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考得很多,教师、学生很重视。历史课除了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外,还要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的教育功能更多地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来实现。一堂好的历史课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课程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伺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的璀璨珠玑,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包蕴着极其深刻的内容。几乎在每一个成语中都包含着一个故事,要么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要么是丰富哲理的阐释。因此,引用成语,在哲学教学中是常见的事。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高立敏 《教师》2010,(27):86-86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充满血肉情感和人生智慧,所以“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如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学生要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