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编辑工作,不能说没有策划,但一般来说只局限在选稿、编稿、制作标题、版面设计等小的范围,甚至连编辑们也自嘲自己是"文字匠".如今报业竞争日益激烈,读者对报纸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他们需要了解新闻背后更深层次、与新闻事件本身有关联的更多信息,他们也更关注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等.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编辑能够以读者为本,抓住好题材,搞好策划.  相似文献   

2.
骆文川 《视听》2010,(8):19-20
这是一个"一切与经济相关"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电视观众对经济报道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已不满足对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浅层次、表面化、一般性了解,他们不仅需要了解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他们更需要解答"为何发生"、"怎样发生"以及"未来怎样进行"等等之类的迷惑。  相似文献   

3.
“文化偶像”与编辑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对编辑的"文化偶像"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编辑素养、现实需要、人生理想、历史借鉴和文化发展五个方面论证了编辑树立"文化偶像"的必要性,并为编辑树立自己的"文化偶像"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笔者10月份到湖北出席该省百万期刊现象座谈会,听享誉国内外的大刊--<知音>总编辑、社长胡勋璧同志作主题演讲,他没有讲杂志社的改革如何,也没有讲他们数字化的程度怎样,更没有讲他的刊物"帝国"是如此那般的辉煌(集团公司的楼群高高地耸立着,知音传媒学院的牌匾是那么地醒目等等),他只是在那里充满深情地介绍着,他和他的编辑团队如何坚守着办刊的灵魂,挖掘平日生活中的人生真谛与生活哲理,"以道德和良知打开读者的心扉","作社会航船的嘹望者"(岂止是嘹望者,更多是引领者,而且是更亲近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5.
科技编辑的三足图钉型知识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范 《编辑学报》2008,20(5):450-451
21世纪科技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呈现出三足图钉型的结构特征.其知识结构由三维构成,即专、博、新三者的有机组合.专是指精深的专业知识,博是指广博的基础知识,新是指处于前沿地带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将"新"从专和博中分离出来,是因为"新"决定着编辑知识结构的优化程度和新颖化程度,必须予以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6.
人生犹如一棵树,它的繁茂需要适宜环境的呵护,更需要人自身对成长的渴望.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为人类知识圣殿的构建贡献一己之力,是我们的职业理想,而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自己的人生也需要认真地去经营.我们应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分析与把握人生境遇中的诸种因素,努力追求美丽的编辑人生.  相似文献   

7.
庄电一 《青年记者》2012,(16):35-36
47个记者应该追求什么境界?达到什么境界,才算是优秀记者?这是需要记者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是记者常常要面对的问题. 怎样当记者,就会有怎样的收获,也就会有怎样的社会评价、人生际遇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记者,也看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追求:有把这份神圣的工作仅仅当做一种谋生手段的,他们的工作常常缺少主动性、创造性,仅仅以完成定额任务作为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8.
1 20世纪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得好:"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取决于人的闲暇时间是如何度过的." 同理,一个编辑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他的业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 国外有个叫尼勃逊的人,在他对近一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做了一番调查后说:"这些人成功的原因,无一例外地都是由于他们认为下班后的时间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编辑寄语     
阅读对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提倡和推广阅读的同时还应该传授阅读的方法,本期专稿"《水浒传》应作如是观"一文的用意就在于此.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小跃先生认为,我们阅读《水浒传》不应只从文学和历史的层面进入,还应从更高、更深的文明、人性、人道的角度来剖析《水浒传》,既要了解《水浒传》作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古典名著之一所具有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即对"真善美"的弘扬,以及对"假恶丑"的鞭达,也要看到其所存在的缺陷,如所谓的"劫富济贫",种种草菅人命的"打杀"等,才能获得全面的人性之净化和生命之提升.  相似文献   

10.
1 阅读的人生 英国作家毛姆曾充满激情地说:"读吧!即使你不会读书也可以把书放在手里把玩一番,凝神注视、随便翻到哪一页,找一些招眼的句子看看,到这片无涯学海里航行.如果书籍不能成为你的朋友,至少他们也应该是你的熟人;如果书籍无法走进你的生活圈,起码你也应该向他们点头致意."  相似文献   

11.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投身到一项伟大的事业,人的生命会随着整个事业的延续而得到永生。对参与编写工作的所有成员而言,《北京志·期刊志》可以说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见证,是他们人生历程的一个骄傲。《北京志·期刊志》不仅凝聚了他们十五年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也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编辑回忆《国家底线》的组稿及点滴往事,也浸润了作者创作这一部小说时所亲历的质检人精神足迹、奋斗历史和情感历程.作者通过大背景下的宏大叙事,展示民族的尊严、事业的崇高、生命的光辉、人性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他们在人生的路上追逐理想,他们经历着普通人的经历,他们并不完美,像冯大国这样的人有时都不能说他高尚,他也是欲望满满的人,既有对权力的追逐,也有对美好异性的向往,但是这些都不能使他失去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底线,同时他也牢牢坚守了国家底线.  相似文献   

13.
"策划编辑"作为在人力资源的优化与配置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崭薪的编辑理念,是近年来出版界和报刊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出版业已经进入"策划时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新时代呼唤新的行为主体,作为行为主体的策划编辑怎样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实现自身的转变,已成为策划时代搞好编辑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期刊的读绝大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他们需要怎样的精神食粮,作为期刊编辑必须胸中有数,才能编出适合教师和学生口味的章,才能起到期刊的导向作用。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作调查研究,深入课堂听课,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以此指导、改进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5.
如何当好编辑记者型的新闻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闻1+1"等栏目的开播,一批以采编见长的编辑记者型主持人脱颖而出.他们以对新闻资讯的精心筛选、编排和节目主持能力的有机融合,对电视新闻直播的整体参与和把握,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直播和新闻传播的优势.编辑记者型的新闻主播已经成为新闻直播节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人生是一个谜,生命是一种缘。“这个谜的色彩斑斓驳杂,这种缘的历程变化不居。传记就是逐步地、不断地去识破传主生活中的谜与缘,从而激励或感悟人生。传记之所以始终会成为编辑与出版的持续性热点,我想是有这方面的道理的。综观名人传记的茫茫书海,美国名人传记的编辑与出版颇具规模,很有特色,十分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17.
马嘉 《传媒》2012,(2):63-64
正"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电视传媒作为引导青年、传承文化、创造时尚、多元包容的大众媒介,也肩负着为青年一代创作体验生命、抚慰心灵、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的作品之使命。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新闻媒体都离不开记者和编辑。如果新闻记者需要有把握时代,把握大局的犀利敏锐的品格,那么新闻编辑需要的品格是怎么样的呢?新闻编辑在编辑新闻节目中的挥洒空间又应该把握怎样的原则,肩负怎样的责任呢?下面就结合编辑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谈些感受。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对新闻稿件的处理,从时效与时宜的角度"适时"把握其"度",要远远比"抢"新闻更为重要。怎样尽可能快地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是编辑工作应不断考虑的问题。有些报道内容尽管不见得有多么重要,却有可能因为是最新报道,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就需要优先编排;有的虽是最新报道,但由于和其他报道相比显得不  相似文献   

20.
学报编辑价值取向的五个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芗 《编辑之友》2004,(5):56-58
一 人类社会因科学的发展而前进.在这个进程中,自然科学肩负"怎样做"的重任,而哲学社会科学则担当"该不该做"的使命.在这个双驾马车的行驶中,哲学社会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中介,起着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战略方针的作用,并在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克服负面效应中,起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哲学社会科学自身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为宗旨,以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使命,求得自身的发展,显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有今天,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毫无保留地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属于自己的、此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而他们劳动的结晶--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正是学术期刊,或称哲社学报.学报所以神圣,编辑所以高尚,全赖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