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读书拾趣     
一读几本好书,领悟个中哲理,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处乱不惊,泰然处之。有些东西,今日占有,明天可能失去,唯有书里的思想,会永久盘踞在你的脑海里,不作转蓬之客。这些思想,有的可以引起争辩,有的又使人感到妥帖;有的可以使人心潮起伏,有的又可以让人心平如镜。千载风云,尽收眼底,实乃人生一大享受。人,最可怕的是精神上成为乞丐。二读历史,就像回眸一卷壮阔浩大的人类画卷,探寻中外成功者的奋斗足迹,在无数闪烁着勇敢、智慧、勤劳的星座中游弋,常常会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常常又觉得自己突然明白了许多事理,增长了许多见识。读名人传记,“它…  相似文献   

2.
东日 《同学少年》2009,(12):53-53
从古至今,许多对联只有上联而无人能对出下联,因此被称为"绝对"。这些绝对各具特色,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下面就选取其中的几个,供同学们欣赏。一杯清茶,解解解解元之渴;此联难在一字的多音多义。前两个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今有不少文人学者,博览群书,嗜书成癖。因此人们送给他们种种美称。“书淫”:南北朝的刘孝标,长期勤奋读书,学识过人。平时只要他知道别人有好书,必去求借。借到之后,便贪婪地读起来。“书城”:唐代李泌,不但看书多,而且家中藏书汗牛充栋。“书仓”:后汉的曹平,积石为仓以藏书,号日“曹氏书仓”。“行书橱”:清朝虞世南,饱览群书,知识渊博。“汉圣”:南北朝刘臻,眈悦经史,终日苦思,至于世事,多所遗忘,尤精《汉书》,时人呼为“汉圣”。古人读书美号@美木  相似文献   

4.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  相似文献   

5.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粱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6.
古今名人座右铭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肘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陶罐笔记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笔记本是一个个的陶罐。他平时写诗,写罢后就装进陶罐里,一罐装满,再另取一新罐。为方便以后查找,他还在陶罐上贴上标签,分别存放在木架上,经年累月,积少成多,陶罐里的诗稿经过不断的修改加工、编辑整理,便汇成了《白氏长庆集》。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明孝宗于重阳节出的一个上联:"今朝重九,九重又遇一重阳。"句中"重九"、"重阳"意义相同,二者均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九重"则为"重九"的倒语,指帝王所居,此联至今无人对出。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2008,(10):25-25
古今不少文入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以表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陋室 这是唐代诗入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有的对联因上联过于奇巧,使人难以应对,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  相似文献   

11.
古今读书法     
江风 《职业技术》2004,(3):41-41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治学经验和读书方法,时下读书人当深悟之. 苦读苦读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孙敬和苏秦是苦读的代表,一个头悬梁,一个锥剌股.当然,也有人不赞成这种"苦读"的,林语堂在他<论读书>中对苏秦锥刺股的做法指出:"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精彩来."  相似文献   

12.
数学美拾趣     
用π表示整数许多人认为π是宇宙的基石,如同建造房屋的钢筋、水泥一样。如果运用适当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美拾趣     
用二表示整数许多人认为,是宇宙的基石,如同建造房屋的钢筋、水泥一样.如果运用适当的记号,一切整数都可通过为数最少的二予以表达.如果除了常见的四则运算与乘方、开方之外,准许使用“取整”记号【〕,即[a〕表示小于实数a的最大整数,如〔7.ssj~7,〔司=3.你能用三个二来表达自然数17,18,19和20吗? 经过思索和试探后是可以做到的,答案如下: 27=C二x二x丫芬es〕,xs=[二〕x[二+,〕,,。一[,(,+,)〕,20一[4二〕 了盯朋友们,你还能想到其他整数的表达式吗?作密吕南轩数学美拾趣@易南轩…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收获》杂志的一句广告词至今让人回味:“当世间所有虚妄的追求过后文学依然是灵魂的一片净土。”清新直白的语句引出了沉溺于物质时代中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话题。在当下这样一个社会分工日渐精细,而人文之风却日渐式微的世界,人们往往置于其中无法遴选适合心性的精神生活方式,光怪陆离的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固然博得感觉器官的一粲,却无暇反刍由此带来心灵的粗糙与徒然的匆忙,更鲜有灯下静思、围炉夜话、闲云野鹤般的愉悦与享受。无论是文学或经史类书籍,读书其实就是一种深度的安静与省察,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  相似文献   

15.
三学: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学家,曾校阅群书,知识渊博。他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相似文献   

16.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候,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位老者指点遂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述诗云:“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读书与对联有着不解之缘。读书对联,或淡读书的志向情趣,或谈读书的方法,或谈渎书的态度,或谈读书的甘苦,或谈渎书的收获成效等,都能给人以深刻的教诲。今天,当我们读一读这些古今的读书对联,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实在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8.
古今名人读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且因人各异,精妙独到,别有意味。◆为我所用读书法清代诗人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他还说:五经,二十  相似文献   

19.
古今太湖美     
  相似文献   

20.
古今联语中,有不少是谈论读书的,读来有趣,效之受益。读书先要立志。受人称颂的明代清官海瑞自题一联谈到此,即为:读圣贤书,干国家事。同是明代人的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于东林书院大门两侧题有一联告诫其学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撰联:“读史有怀经世略,检方常著活人书”。徐特立先生应湖南一青年的要求,赠书一联:“有关家国书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