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拜读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4年第7期张久明老师的《让学生真正爱上背诵》颇为欣喜。"背诵"这种自古至今都有效的学习方式已逐步得到重视,但张老师的部分观点我不能苟同,现以苏教版二下的几篇课文为例,和张老师商榷。张老师的观点一:"调查显示,许多学生不喜欢背书,就是觉得‘太麻烦了',有学生写‘听到妈妈叫我背书,我就像头大了一样'。背诵的内容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怎么能让他们喜欢呢?所以,对背诵的内容,应该允许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2.
"乖乖!给妈妈背诵一个——"每次一忙完工作,妈妈就会把我喊到她跟前,我知道她准是想听我背书了。背诵什么呢?嗯,妈妈最喜欢我背诵《三字经》。我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背诵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相似文献   

3.
刻痕如花     
正古人云:少年背书,如刻于石,经久不失;中年背书,如刻沙滩,风过少痕;老年背书,如刻于水,转瞬即逝。鉴于此,我组织学生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趁他们年少读背经典,让经典如花,深深刻印脑海。"每日经典",是我平时精心收集的古诗词、名言警句、楹联、小古文、现代精短诗歌、精美散文片段等,这些"经典"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很适合小学生朗读背诵。要背诵的一周经典我一次性打印出来,张贴于"学习园地",而每天的"经典",早读课之前抄写在黑板规定的一角。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木兰诗>前,我对学生说:"这一单元共有六首唐宋诗词,每一首都是古代文化中一颗闪光的宝石,希望同学们及时背诵.""啊?这么多,天哪!"同学们哗啦啦立刻翻书去看,那种如临大敌的畏难情绪赫然写在一张张稚气的脸上.这与我的本意相反,我怎么忍心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去远涉呢?于是我搬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和许多背书方法来教育他们,同学们情绪稍稍平稳了,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开读了.突然,有一个男生叫起来:"老师,我可以提前背诵吗?""当然可以,能提前背诵,说明你用功,老师表扬你都还来不及呢.""哈哈!那我要得第一."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来精神了.我想,既然学生对提前背诵很感兴趣,而且只要老师的几句表扬就那么乐意了,那么,我再加点其他激励办法,积极性定会更高.  相似文献   

5.
    
在上班的路上,老陈刚好碰到老张,赶紧上前,说:"你回来了?昨天你叫我代领的工资我带来了,你点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老张。  相似文献   

6.
还钱     
在上班的路上,老陈刚好碰到老张,赶紧上前,说:"你回来了?昨天你叫我代领的工资我带来了,你点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老张。  相似文献   

7.
在上班的路上,老陈刚好碰到老张,赶紧上前,说:"你回来了?昨天你叫我代领的工资我带来了,你点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老张。  相似文献   

8.
前阶段,领导安排我去检查、评估我镇一、二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文的情况。通过连续几天的听——学生背古诗文、看——学生背书时的表情、问——任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背书,发现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背书有以下四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 ,特别提倡多背诵一些诗文。如何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呢 ?我本着“跳一跳 ,摘果子”的教学思想 ,设计了一张名为“聪明果”的背书表。背书表的左侧版头张贴了“一盆红柿子”的剪贴图和用彩色纸剪成的“聪明果”三个字。  背书表的横栏填写所背诵的篇目。我把课文篇目分三个层次编排 (意为过“三关”) :第一层次为课本指定要求背诵的课文 ;第二层次为较难背的课文 ;第三层次为最难背的课文。规定每过一关的前 15名 (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 )获三颗星 ,第 16至 3 0名获两…  相似文献   

10.
<正>这学期我任教四年级语文,学生只有三十几人,因此有时间让学生一个个到我身边背书,正巧第一单元的课文大多要求背诵,比如《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以及《秋天》等,都要求背诵,所以一有时间,我就抽学生背书。班上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总有两三个学生无论怎么督促,就是背不上。抄课文  相似文献   

11.
刚接一个新班,自然"战事"不断。一天中午,我刚到办公室坐定,忽然"探子"来报:"老师,'四大金刚'又打起来了。""什么?'四大金刚'?"我来不及细想,急忙来到教室,只见四位同学有追有赶,有叫有喊,课桌歪七扭八,课本、文具满地都是。"哇呀呀  相似文献   

12.
黄金沙子     
大学毕业后,在某单位上班.我的工作有点像秘书,但大家都叫我"助理".在大学里,我出尽风头,也很高傲.从一个学生领袖到做别人的"助理",我很难受,特别是老张小李什么的动不动就唤我去打杂时,我就会发无名火,觉得很没尊严,我又不是奴才,凭什么指挥我干这个又做那个.  相似文献   

13.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个故事的开头,请仔细阅读并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为这个开头续写一个故事。在上班的路上,老陈刚好碰到老张,赶紧上前,说:"你回来了?昨天你叫我代领的工资我带来了,你点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老张。老张接过便塞进口袋,说:"不用,我还信不过你吗?谢谢了!"下班回到家,老张把信封里的钱一抖,数了数,他很奇怪……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的文科学习中,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英语单词与课文、历史事件、政治理论等,背诵课文等内容应"活"记,不要"死"背。背书时掌握背诵的技巧,不仅背得快,也会记得牢。下面的背诵十六法,整理提供给对背诵比较头疼的同学们,希望能有所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洗泥鳅     
"扑腾,扑腾",塑料盆中的泥鳅不安分地乱蹦,溅得我刚刚洗干净的脸上,多了几个泥点子。我问:"妈妈,'老泥鳅'怎么这么脏呀?"可正在洗菜的妈妈头也不抬,直到我刨根问底,她才不耐烦地说:"泥鳅生长在泥塘里,怎么会不脏呢?"接着,妈妈又想起了什么似地甩甩手,蹲下来问我:"哎,旭旭,你为什么叫它们'老泥鳅'?"我得意地说:"因为它们都长着长胡子嘛!"小机灵鬼儿!"妈妈笑着说,便又干活去了  相似文献   

16.
王艳梅 《考试周刊》2012,(29):40-41
背诵一直是令广大中学生头疼的一件事,记忆力差、嘴懒,使学生面对五、六百字的文言文不知所措,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指责,孩子不得不硬着头皮,心在曹营身在汉地拿起课本,机械地记忆。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背下的课文,没过两个星期又抛之脑后。孩子们不禁慨叹:背书背书,头疼头疼,死记硬背,得不偿失。尽管如此,中考还是扩大了考查背诵的范围,基础知识部分直接被背诵、默写所替代,题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贯重视一个"背"字,后来却被人称作是"死记硬背'和"八股习气",似乎背书成了只能培养"书呆子"和"废物"的教学模式,于是很多人就不再主张"背书"了.  相似文献   

18.
陈建民  张守信 《中国德育》2005,(10):31-31,58
开学不久,学到了《三亚落日》这篇美文,其中二—四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我精心指导背诵后,已临近课尾,为进一步激励学生背书,我“信口开河”地说:“真正爱学习的人,不光是在课上专心致志,而且课外也能主动学习。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课外背书比赛。会背一节的,小英雄;会背两节的,是英雄;三节都会背的,是背书大英雄。明日早读课,我来统计结果,同学们,课后能主动背吗?”“能!”呼声震耳欲聋。  相似文献   

19.
韩露 《生活教育》2014,(23):45-45
正"天哪!又要背书啊!"每当学完一些诗词歌赋,学生们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看到学生们这么烦恼,我也有一些无奈。现在的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背诵深感头疼。很多学生非常活跃,交际能力很强,但要他们做背书这样"死气沉沉"的事情,学生们就会发出一片反对声。郭沫若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大意是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能就是大财富了。如果学生有几十首乃至几百首诗,几十篇名  相似文献   

20.
我眼中的山     
姥爷从山里来,那山并不是很能引以为豪的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我问他:"这山叫什么名字?"姥爷愣了愣:"我们都叫它'大山'。"'大山'也是名字?"姥爷憨直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