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教育环境会使人有不同的学习情感体验。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潜力的发挥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采取适当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一种动机,一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原动力.Skinner & Belmont认为,学生的情感参与包括四方面的体验:兴趣、快乐、忧虑和愤怒.也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情感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孤僻、遵守规范、反叛、顺从、革新和参与.这些要素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基本方面:积极情感、遵守规范和消极情感.其中,积极情感包括兴趣、快乐、好奇、信心、参与和革新等.数学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参与许多数学活动,并形成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数学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反之,将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对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与态度,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体验.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成功的时候非常少。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点滴的进步和成功中提高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逐渐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数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提出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感体验;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魅力和灵性。  相似文献   

6.
归因,即由结果寻求原因的过程。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期望水平和情感体验。调查发现,初二学生已具有良好归因习惯、正确归因方式,且对数学学习具有较积极情感体验。但也存在不良归因的隐患,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汪剑飞 《小学生》2010,(4):26-26
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规律: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如果学习失败,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数学中的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陈伟  蒋雅琴 《江苏教育》2007,(24):35-36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倡导这种“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和夏红 《陕西教育》2007,(1):109-109
学生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公式、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毫无兴趣,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会有各种复杂的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感到高兴与快乐;如果遇到新奇的问题和独特的方法,就会感到欣慰与喜悦:若学习失败,则会感到痛苦与懊恼:若学习遇到棘手的问题和不易掌握的方法,则会感到恐惧与憎恨。虽然这些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识活动.但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1.
数学情感通常被理解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消极的情感态度却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和恐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使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和喜悦。  相似文献   

12.
数学认知策略与情感体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策略与情感体验有密切的关系,认知策略和情感体验影响着学习结果,而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最为强烈.由此我们得到启示:数学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13.
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数学学习情感是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体验.关注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的发展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当前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有较多的成功体验,对数学的价值有较高的认识,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迫于升学压力,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5.
薛玉峰 《考试周刊》2012,(22):68-68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于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情感中.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愉快体验之中。在这种情感体验下.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种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引起痛苦、恐惧和憎恨等等学习情感.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感到满意、愉快;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遇到新奇的问题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教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调节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浩清 《云南教育》2005,(19):10-11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发展密切相关。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积极、愉快、富有想像力的过程,是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归因,即由结果寻求原因的过程.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期望水平和情感体验.调查发现,初二学生已具有良好归因习惯、正确归因方式,且对数学学习具有较积极情感体验.但也存在不良归因的隐患,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