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国作家维克多&;#183;雨果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流逝的岁月会磨灭人类文明的大部分遗迹,似乎只有石头例外。美国建筑师菲利普&;#183;约翰逊说,建筑赶最后一班车。与别的文化事项比较,建筑很难扮演时代先锋的角色,但从另一角度看,它大器晚成,能广泛吸纳人类文明的各种成就。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苏州地区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小说界促生了一个以冯梦龙、袁于令、金圣叹、毛宗岗、褚人获等为代表的苏州小说批评圈.他们以小说编订和评点为尚,相互交往,写出了一批重要的批评著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使小说批评在17世纪达到高峰,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力和实践意义,对小说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3.
梁勇 《寻根》2010,(1):7-11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迅速崛起,体现在节日文化上,就是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走向国际化,除了传统汉文化圈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华人聚居地东南亚等把春节定为全国法定假日外,美国的纽约州、马里兰州和纽约市、旧金山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等地也先后把春节定为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4.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有机会来参加潘石禅先生学术讲座的盛会,并且被邀做第一次的讲员,觉得很荣幸,也很不敢当。讲座这个称呼,令我们想起五世纪末的时候,南北朝的宋、齐、梁时代,有一个学者伏曼容,《梁书·儒林傅》里把他放在第一个人。他在家里讲学,常设一个高座,常有几十到百余位的人到他家里,他就升座讲说。  相似文献   

6.
桑兵 《中国文化》2009,(1):138-149
近年来兴起的概念史研究,方法多向外洋求助,以新自谢。实则近代学人已有借鉴欧洲新法研治中国思想史的范例,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即个中翘楚。其研究对象与做法,与今日所谓概念史相近甚至相同,而其对欧洲相关学术方法的理解运用,以及对历代各类文籍材料和学人见识等木事的把握,则较今人更为深入贴切。从中吸取借鉴,  相似文献   

7.
8.
二十世纪:文化训诂学的理论省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多种学术话语并存的语境中,本系统回顾了作为一种学术探索方法的化训诂学,在现代吸取诸多学术理论营养,向着系统性、逻辑性深层发展的历史过程;并就化训诂学的多重证据法、融汇法与化还原法等三种基本方法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归纳,全面勾勒了训诂学的现代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9.
正一、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科困境中国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西交通史,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学术史。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外关系史的学科建设,却呈现相对滞后的局面,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回顾近百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史,就其研究的内容来看是中国本土的,而研究方法则深受西方的影响。虽然胡适、冯友兰以西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学案式著作,写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但同时也带来了究竟是“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底哲学”的两难问题。近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致引发了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所以,中国哲学的研究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然仍未摆脱西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晓武 《东方文化》2000,(4):125-126
2000年4月29日至30日,北京师范大学中系和北京师范大学艺学研究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艺学与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及外地高校、科研机构和杂志社的专家学共10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代表们就中国学理论的现状和西方化研究在中国是否可能等学术前沿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这次会议体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学理论在新形势下对自身学科形式的反省和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2.
文颉 《华夏文化》2005,(4):23-25
中国思想史学科,尤其侯外庐学派的思想史研究,有其鲜明的学术特色。限于篇幅,本文简要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尧育飞 《寻根》2021,(1):24-29
一百多年来,在走向世界的历程中,中国人留下诸多出使日记.出使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对域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应当视作近代中国文化中体系性的文献.出使日记天然内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因而具备全球史的意义,应当视作不同文明交流的标本.审视出使日记,外交与中西文明是考察的重点,文化身份认同、文学...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从"传统学术转型"观察清代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转型"(Constructing ModernKnowledge in China,1600-1949)是一个庞大且具重要意义的课题。欲探讨这个近代史上中、西学术援引、裂变与互渗的复杂过程,至少得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统系及变化,一是寻绎近代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而前者尤其重要。无后者,固不足以知中国学术知识体系的近代性发展;无前者,则不仅无以知吾国传统  相似文献   

15.
傅杰 《中国文化》2011,(2):107-126
国家与学术为存亡。天之未压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天不欲亡中国之学术,则于学术所寄之人,必因而笃之。世变愈亟,则所以笃之者愈至……若先生者,非所谓"学术所寄"者欤?非所谓"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者欤?——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相似文献   

16.
由台湾中国哲学会和辅仁大学哲学系主办的“朱子学的回顾与二十一世纪的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2月22-23日在台北辅仁大学开楼召开。海峡两岸的专家学对朱子学作了深入的研讨。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原 《中国文化》2009,(1):129-137
作为学者,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有两种策略,一是“小题大做”,一是“大题小做”.这有点像写论文,必须先设定读者:面对公众发言,你得干脆利落,越简单明了越好,不能云山雾罩,把听众绕糊涂了。但如果是面对同行,则不能为追求畅快淋漓而简化论证的过程,要讲清楚问题的复杂性,相信听众有独立审视的能力。今天在座的,  相似文献   

19.
20.
余岂 《华夏文化》2000,(1):12-13
1996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文集》24卷,是20世纪我国人文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