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中"滑轮"是一节比较重要的内容,中考经常出现有关滑轮和滑轮组的题目,课本上讲"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很多学生不理解难以接受,这就影响了学生对滑轮有关知识理解和掌握,笔者分析思考后,做了一个特殊的滑轮,用这个滑轮进行演示可以揭示滑轮的本质.今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是学生在学习了杠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滑轮的知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经历自主探究滑轮及滑轮组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一册“滑轮”这节课的重点是揭示滑轮的实质,难点是找出滑轮的支点,农村中学的学生对滑轮的感性认识较少,难以理解滑轮的实质和找出支点,为此,我对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一、自制滑轮 1、取一厚约3cm,直径约20cm的圆柱体白色泡沫塑料,在圆心处钻一小孔,并在周边刻上一条小槽,制成滑轮。 2、把滑轮裁成A、B、C三部分,然后再用铁丝把它们串起来恢复滑轮的原样(如图1,本文的数据仅供参考)。二、使用方法: 1、作定滑轮演示一:按图2(a)装置滑轮得出结论:弹簧秤的拉  相似文献   

4.
学习进阶通常用来描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随时间的推移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典型发展路径,以此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而物理建模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是逐步内化的。以“滑轮”模型的教学为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设置四个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滑轮的模型,深刻理解其本质属性,达到较高的认知层次。同时说明学习进阶在物理建模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三点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物理模型建构意识是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影响。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使用滑轮实验为学生营造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滑轮模型的基本特点,进而使学生体验模型建构过程,理解模型建构的重要意义,形成主动建构模型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探究滑轮的作用、原理时,把动滑轮看成变形的杠杆很难理解。因此,自制了一教具,便于学生对此变形杠杆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到滑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具象思维是先于形象思维而存在的,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踏上“具象化”思维的滑轮,借助思维导图、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合作互动让数学学习可视化、外显化、趣味化、团队化.当学生数学思维、探究踏上“具象化”滑轮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快乐.“具象化”的滑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曾晖 《中学物理》2020,(4):14-15
滑轮作为杠杆的延伸,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后,会发现:在工作时省费力的情况分别与等臂杠杆和省力杠杆相似,引入对于定动滑轮实质的分析.杠杆模型的建立是学生理解上的一大难点,笔者利用静态与动态的双向变化,零散点与整体模型的有效结合,实现由杠杆到滑轮,滑轮到杠杆的双向分析,让学生对滑轮的实质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一、开头引入提出问题:(l)什么是滑轮?(2)在使用滑轮时分几种形式?各是什么?后再播放教师录制的滑轮的自述录音:“我就是滑轮,我是周边有槽,能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在我的家族里有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三名成员。在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中,我们有很多用途—…·”听完录音后,利用投影的方式展示了人们在实践中应用滑轮为人类服务的实例和因不懂定滑轮作用而使用定滑轮闹出的笑话的科学漫画,使学生的视、听结合,感知表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漫画中的“瘦子为什么被重物拉上去”似曾相识,但欲言不能,处于极切…  相似文献   

10.
在探究滑轮的作用、原理时,把动滑轮看成变形的杠杆很难理解。因此,自制了一教具,便于学生对此变形杠杆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到滑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滑轮的支点     
初二物理对变形杠杆──滑轮作了一定的讲述,但同学们由于对支点的理解难以掌握,致使滑轮稍作变形便难以分析,下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滑轮有单个滑轮和滑轮组,课本对单个滑轮介绍了定滑轮和动滑轮,如图1,图2,图1为定滑轮,课本指出它的支点为圆心O点,所以是等臂杠杆,即:F=C,图2为动滑轮,课本指出它的支点为A点,所以动力管等于2倍的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二:C,其———”—””『””””一一’”“”“””2一’””实,从图1,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支点相连的绳子一端一定固定在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如图1…  相似文献   

12.
可分解滑轮     
在滑轮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为何定滑轮相当于一个可连续转动的等臂杠杆,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可连续转动的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利用此“可分解滑轮”,能使学生直观了解滑轮与杠杆之间的关系。掌握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教学“滑轮”一节时,对原有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用幻灯明胶片剪一个与演示滑轮同样大的圆,并用红笔画出圆的直径,在圆心处钻一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华 《物理教师》2005,26(12):0-32
学过滑轮和滑轮组这部分内容后,关于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学生已形成初步概念: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因此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因此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F=(1/n)G(n为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G为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不考虑摩擦、绳重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特别是画滑轮组的装配图时,学生往往会受以上规律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一些错误.下面我们围绕滑轮及滑轮组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便能更深刻地认识滑轮及滑轮组的本质,顺利解决有关滑轮、  相似文献   

15.
下面一题,若避开高等数学而采用取极限的办法,运用初等数学求解,不仅能为高一学生所接受,而且对加深理解教材中所述,“即时速度就是当△t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将大有裨益。“在湖中有一小船,岸边有人用绳子跨过一高度h_=3米的滑轮拉船靠岸,如图一所示。当绳子以匀速V=1米/秒滑过轮时,求船通过距滑轮水平距离S_=4米处的  相似文献   

16.
滑轮属于变形杠杆类简单机械,根据滑轮在使用时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它们都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在解有关滑轮及滑轮组的问题时,一些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忽略了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认为定滑轮一定不省力、只是改变施力的方向,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因而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现就滑轮及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习单滑轮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受力分析原理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运用受力分析原理解决初中物理中的单滑轮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物体之间的关系,破解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滑轮是一种常见的杠杆类简单机械,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滑轮知识也是学习功、能等章节的准备知识,因此教好学好这一节十分重要。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滑轮”必须教会学生:(1)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这一教学要求是比较高的。它既有认知领域的教学任务,又有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内容;既有形象思维能力的运用,又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动脑设计,又要动手操作,既要学会计算,又要学会画图。要在45分钟内实现教学要求,确实不易,“滑轮”因此成了初中物理的分化点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采取“立足课内基本完成,辅之课后渐进加深”的方法,在克服分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今记于此,敬企同行赐教。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95年第5期《克服“滑轮”分化的探讨》一文中谈到:“指导学生用规范的画法作图。”但在“滑轮画法练习表”的图e(下)(本文的图1),却并不“规范”。 1 图1存在着“知识性”错误。 教材中画出的动滑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是得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和“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这两个结论的依据。然而图1与图2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王鸣迪 《教育学报》2002,(11):10-15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马克思·范梅南认为 ,“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 ,具有情境性、应用性、规范性的特点 ,其结构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和形成性理解 ,是“信任的同情心”促成了“教育学理解”。据此反思可以发现 ,当今学校日常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都与“教育学理解”的结构性缺失有关。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真正的“教育学理解”,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只有指向学生主体性形成的理解 ,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就是对成长历程的一种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