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的九州     
宗其 《老年教育》2009,(12):49-49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中,就把当时的中国划分为豫、冀、兖、青、徐、扬、荆、梁、雍“九州”。“豫州”即今河南省,管辖范围在黄河与湖北的荆山之间。  相似文献   

2.
1.【中国】在古代有许多别称,如赤县、神州、九州、华夏、诸夏、诸华、海内等。 2.【九州】尧时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通称九州,后代指中国。 3.【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4.【四书】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相似文献   

3.
据《史记·夏记》文载: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根据山川河流走向分野,把中原划分为九州的传说。这九州是“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九州的范围大致是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基本上是中华民族最初活动的中心地区。以后殷商取代夏朝,仍有以九州建制的说法,只是去掉了青州、梁州而增加了幽州、并州,疆域向北扩展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9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5.
行政区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没有私有制和阶级,也没有国家和政区。相传黄帝时代我国就划野分州,建制万国,这实际上是原始的部落,还不能算是行政区。夏、商以后,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相传夏禹时代曾区划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但这并不可靠,因为  相似文献   

6.
提起“九州”一词,大家也许会立即联想到整个中华大地。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九州具体指哪九个地方,自古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中记载的九州为: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其他史料所记载与此颇有出入,但是后来“九州”逐渐演变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广州、福州、泉州、杭州、苏州、徐州、锦州、郑州、兰州这九座城市,他们既有享誉海内外的名牌大学,也有特色鲜明的一般本科院校。现在,就让我们以一斑而窥全豹,一起游览一下这九州的高校。  相似文献   

7.
一、(唐 )张九龄等撰、李林甫等注《唐六典》卷 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载 :“河南道 ,古豫、兖、青、徐四州之境 ,今河南府、陕、汝、郑、汴、蔡、许、豫、颍、陈、亳、宋、曹、滑、濮、郓、济、齐、淄、徐、兖、泗、沂、青、莱、登、密、海 ,凡二十有八州焉。”(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笔者以为 ,上文中的“蔡”为衍文 ;“凡二十有八州”实为“二十有七州”之误。理由如下 :首先 ,据《新唐书·地理志》 :蔡州“本豫州 ,宝应元年更名。”如此则蔡、豫本为一州 ,不同时期异名耳。《唐六典》所载系开元时政区 ,其时…  相似文献   

8.
西晋二十一州示意图说明东汉时,州的权力逐渐大起来,黄巾起义失败后,州的地位尤重,其长官均以有名望者或宗室为之,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三国时,州的数量略有增加.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全国共有平、幽、并、司、冀、雍、秦、凉、梁、益、宁、青、兖、豫、徐、扬、荆、广、交十九州.惠帝时(291),分扬、荆二州十郡为江州;怀帝时(307),又分荆、江二州八郡为湘州.故西晋末年有二十一州.西晋以后,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南北朝时,南北州的数量达四百多.但一直到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州才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另外,西晋于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地区设西域长史府,相当于州级单位,本图未及.本图所标"西晋疆界"以太康三年(282)为准,而本图内容已涉及永嘉元年(307),其时刘渊、李雄已分别建汉、成国数年,晋的疆界已发生变化.但汉、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地方区域的划分,各有不同。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又相传舜时分为十二州,即除了九州外,又从冀州分出并州、幽州,从青州分出营州。这样,疆域的大小是一样的,只是州的大小稍有不同罢了。到了汉代,中国的疆土更大了,于是增加了一个交州,一个朔方。后来朔方并入并州,改雍州为凉州,梁州为益州。东汉时代,共有十三州,即:司隶(直辖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益州、荆州、交州。晋初分为十九州,和东汉十三州比  相似文献   

10.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毛主席曾在《中国革命故争的故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指出过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战事发生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这时袁绍占有冀、幽、青、并四州(今河北和山东、山西一部分),曹操占有兖、豫和司隶(今河南中部、东部和山东西部)。就所处的地理形势看,曹操不如袁绍。兖州是四战之地,四周  相似文献   

11.
公元五世纪六十年代末,北魏统治者乘刘宋王室内讧、边镇外叛之机,派遣大军南下,一举夺取了刘宋淮河以北的徐、兖、冀、青四州及豫州的淮西诸郡,并将敢于抵抗的青州、齐州(即冀州,入魏后改称齐州。下文除引史籍原材料外,概称齐州,不再作说明)的“民  相似文献   

12.
许慎以为“[几口]”的本义是“山间陷泥地”,由此推说“兖”的本义为“九州之渥地”。但我们认为许慎对二字本义的解读是不妥的。“[几口]”应是“兖”的省文,其本义应为箭括。许慎关于二字本义的解读,应是望小篆之形而生义的错误解释。经考证。兖州是指在黄河与济水之间,西起河、济交会处,东至渤海湾的这块陆地。从《禹贡九州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兖州的总体样貌恰恰像一个左向横放的箭矢之括形,兖州正因为其地形状如箭括,故名“兖”州。  相似文献   

13.
由京、津、豫、冀、晋、鲁、陕、甘、宁、青、新等省、市、自治区参加的“北方十一省(市、区)职业教育协作会第五届年会”于5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51位代表参观了北京市部分职业学校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十年成果展览”,交流了各  相似文献   

14.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他四十多岁才出仕,晋孝武帝时任宰相。由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处理大事多为人所折服;而且个人进退有节,成为一代名相,为历代所景仰,“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攻晋,他任征讨大都督,指挥了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进而发兵北伐,都督十五州军事,收复了洛阳及青、兖、徐、豫各州,成为一代著名统帅,为历代所推崇。宋亡之际,韩希孟以“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诗句,借谢安挽救东晋危亡反衬南宋危亡无人挽救而深致慨叹。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著作中 ,经常可以看到“九州”、“九有”、“九围”、“九域”等名称 ,这是怎么回事呢?“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时代的地理区划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西汉以前 ,都认为“九州”是大禹治水后所划分的州名。相传在四五千年前 ,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 ,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 ,后来由大禹采用疏导河道的方法 ,才治服了洪水。所以周朝人把大地看成是禹平定的 ,认为禹把天下分作九个区域 ,让后人居住 ,于是就有九州之名。其实 ,当时的九州并不是一个有具体范围的名称 ,这里的“九”只是表示多数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才有“中国九…  相似文献   

16.
《新读写》2013,(3):17-17
“名贯九州”的含义是誉满天下。“九州”为什么与“天下”同义呢?传说大禹冶水成功之后,将金国划分为九州。这个“州”与后代州府的概念不同。以扬州为例,大禹时代的扬州.“北据淮,南距海”,即从淮河到东海的广大区域。西汉时的扬州是全国13个刺史部之一,辖区也遍及江淮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7.
发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一向被史家称之为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交战双方,一方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袁绍:汝南袁氏一族,自袁安以下,四世五人位居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并且袁绍当时已拥有冀、幽、并、青四州之地;而另一方则是阉竖之后的曹操:他机警过人,应变无方,能断大事,并且已据有豫、兖两州之地,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地位.就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来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认为,曹操以“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以“至弱当至强”(袁众十余万).对于这种说法早就有人提出过怀疑.笔者通过读史,对此也有不少疑点,现将曹操同袁绍当时的军事力量作具体分析,以澄清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8.
汉中自古人类活动较早,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两千多年来,随着政治、军事、交通等变迁,区域内历代政区建置不断发生变化,今日之市县格局,实是两千多年发展变化的结果,研究这个发展沿革过程,是研究本区域历史的先决条件。然眼于史料匾乏和驳杂,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力求以史料为依据,探索汉中古代行政建置的脉络,并力图对一些长期争议的问题提出己见。一、辽代据《禹贡》载: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华阳黑水推梁州”。即秦岭之南,云南之北皆为梁州之域。自《禹贡》之后,历代图经、方志多以此为据,称自复代起汉中为梁州地…  相似文献   

19.
“问鼎中原”的来历鼎,我国古代被视为五权的象征,始于夏朝的九鼎。《左传》宣公三年(前606年)载:夏朝初年,会九州州牧(九州的长官)贡铜铸九鼎,其上刻有全国各地山川、异物之图形,代表九州,象征夏王朝拥有天下,置于宫门之外。从此历经商周,都将九鼎视为传...  相似文献   

20.
晓秋 《语文知识》2002,(10):11-11
乌鸟即乌鸦,在古代诗文中常被提及,这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鸟儿。 唐人韩琮《春愁》诗曰:“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故“金乌”与“玉兔”分别指代日月。此诗意为岁月飞逝,人生易老。由于乌是传说中的神鸟,所以古人把乌鸦当作吉祥与喜庆的符号。如白居易《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乌鸦与喜鹊属于同一类型的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