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森林中的羊群多年来都有一个梦想:他们不想再当羊了。 你看,当羊是多么软弱呀,狼吃羊,老虎也吃羊,可羊群从来也没招惹过这些猛兽吧?从出生那天起,羊儿们从来不吃肉,只吃草。他们也曾到小河里去喝水,河里有鱼,羊儿也从来不吃一口。相反,河里的那些鳄鱼,却常常趁着羊儿喝水的工夫狠狠地向着羊儿张开血盆大口。这个动物世界真是太不讲理啦!  相似文献   

2.
放羊     
我爷爷退休后,老有所乐,养了一群羊。今天,天气晴朗,下午4点左右我和爷爷去放羊。爷爷牵着一只大羊走在前头,后面大大小小的一群羊紧跟着,我牵着两只小羊在后面压阵。羊群浩浩荡荡,我也成了小羊倌了。草地就在小河对岸,不一会儿就到了。羊群一走到那里,就“呼啦”一下全散开了。他们低下头,贪婪地吃了起来。有的羊,嘴紧贴着地面,吃地上的嫩草;有的羊专拣长草的上半部分啃。羊边吃边“咩咩咩”地轻声叫着,好像说:“真好吃,真好吃!”我注视着聚精会神吃草的羊群,与它们一起分享着快乐。太阳慢慢西沉,天边飘着朵朵彩云,羊儿都已经吃得饱饱的了,…  相似文献   

3.
许晓 《山东教育》2010,(4):64-64
小时候放羊,羊群就像散了一地的棉花一样在草地上吃草,彼此倒也相安无事。偶尔有羊在别处发现了更肥美的青草,它们就会一哄而上地去争夺,这种现象着实让人奇怪。现在才明白,这其实是“羊群效应”。其含义是说:作为集体里的一员,许多时候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喜欢跟随群体,从而导致盲从。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放羊式”的教学被搞得声名狼籍,成了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的代名词,让人听而生厌。近从《校园短论》(少年文史报社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读到一篇学生的杂感:《羊儿不喜欢吃割来的草》,引起了我的共鸣,特别是文中写道:“老师也应该做好‘放羊’人,把‘羊’领到‘它们’喜欢吃、有养料的‘草地’上去”,使我感到人  相似文献   

5.
暑假放羊记     
暑假去舅舅家,舅舅叫我和表哥一起去放羊。我很开心,终于不用再把自己关在屋里做作业了啊!五年前,我也曾跟表哥放过羊,依稀记得舅舅家那时只有十几只瘦骨嶙峋的羊,看管起来很轻松,人甚至可以边放羊边看书或做游戏。想到这儿,我迅速找了本《中学生》,准备今天去野外看。“带书干吗?”表哥笑着问我。“放羊时不看书又干吗?”我说。“与前些年不一样了,这么多羊,放得饱,不走失就算不错了。”表哥边说边带上盐水瓶和铃铛,随即就打开了圈门。  相似文献   

6.
牧羊童     
1一F纯情、(67备甜美、舒展地(童声独唱)黄淑子词晓丹曲l卜j一j 17空17}705 5.#se一}5 255·3 5 4 3 2 3 43一}5 5 4 4 3 22}5 5 4 4 3 22}6 7 1 3 2 0 1 76 6一一一) 6 6 3 2 12{1.星期天去放羊,书包17挂在65羊角6}6 1 1 62上,青草嫩,羊儿肥,1 2 33 352}3一一一我把大地当课堂。36羊儿6 32一吃草6 3 0 12一我读书,3 .2 1 2 1 76}3 .2 1 2 1 76}0 2 6 .3}5 4 3 2 3 43我和羊儿一起长,我和羊儿一起长,哎44羊儿丝“一“一羊儿吃草我读书55我和32一起长,6 7 1 3 20我和羊儿1 76一起l结束句~一} (67:}!6 7 1 5 2.0}0 0 25}6一一一}6一0…  相似文献   

7.
放羊     
暑假,爸爸带着我去爷爷家。爷爷家有鸡、小猪、鸽子,还有我最喜欢的山羊。 有一天,爷爷让我带着弟弟到前面的小树林里放羊。小树林美丽极了,我和弟弟把羊群赶进树林里,让它们自己去找吃的,而我们则玩起了捉迷藏。  相似文献   

8.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叫二娃的牧童,白天带着羊儿到山坡上吃草,傍晚赶着羊儿回羊圈,日子过得挺开心。有一天早上,二娃像平时一样去放羊。可他刚到羊圈就吃了一惊:一夜之间少了好几只羊!他望着羊圈栅栏上的破洞,想起昨天邻居陈伯跟他说过,要尽快把这洞修好,可那时他没在意。"现在羊丢了,爹娘回来一定会批评我的,怎么紧扣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出二娃内心的焦急。"眼泪直流"富有很强的画面感哦。通过对话来说明道理,是不是更通俗易懂了呢?结尾的感叹再次点明"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个中心。好词加油站:踪迹哭哭啼啼若有所思完好无缺  相似文献   

9.
放羊与教学     
<正> 我的家在山区,那里沟壑纵横、山峁群立,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我村半数人家都有羊群,我12岁那年,爸爸让我去放羊。我常约一些同龄的伙伴同去放羊,我们拣杏仁、摸鱼、拎蟹,一玩就是大半天,那管羊吃上草吃不上草。  相似文献   

10.
一天傍晚,牧羊人把牧场的羊往回赶,他发现有几只野山羊混在羊群里,也不声张,把它们一起赶回来关在羊栏里。第二天下起了大雪,无法放牧,羊只能呆在羊栏里。牧人喂羊时特别厚待几只野山羊,给它们很多精饲料,而对其他羊,只给了些刚够充饥的饲料,他的算盘打得很精,希望能把野山羊收服驯化,这样白白得到几只羊,多划算。过几天雪化了,牧羊人又把羊群赶到牧场去吃草,几只野山羊立刻逃跑到山上去,恢复了自由。牧羊人气得大骂,说野山羊忘恩负义,全然忘了下雪天时他的恩惠。一头野山羊回敬他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离开你,那些羊和你在一起那么久,你…  相似文献   

11.
他看着花     
民国课本《开明国语课本》有一篇课文道:“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感觉妙趣横生.那只羊怎么那么有趣呢?他不像别的牲畜一样只懂得吃草,他还懂得欣赏花的美好.多么有灵性、有情趣的一只羊啊!他可能是在吃饱了草之后,便开始悠然自得地赏花,充分享受着生命的愉悦和幸福. 这只幸福而浪漫的羊,实在是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活着不应该是吃饱这么简单,在吃饱的基础上总应该有点喜好和追求,享受吃饱之上的更高境界的精神愉悦,这样的生命才是舒适怡然、充实快乐的.  相似文献   

12.
亡羊补牢     
《顽皮娃娃》2008,(16):22-25
从前有一个牧羊人,养了几十只羊。白天,他把这些羊带到草地上去吃草。晚上,他把这些羊赶到羊圈里面休息。  相似文献   

13.
袁淑芹 《贵州教育》2011,(16):44-44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写小稻秧遇险到脱险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何老师充分利用这一点,领着学生去朗读、去理解、去积累、去创造。如牧羊人领着羊群去广阔的草原吃草一般,鲜美的青草由羊儿自己去找,没有设置“围场”。在这没有“围场”的课堂上,学生学得比较轻松自在...  相似文献   

14.
说到小说的结构 ,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诸如单线发展、明暗两条线索 ,或是倒叙、插叙、补叙一类术语。将这些术语用于分析《干旱的日子》 ,也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 ,小说运用了插叙的结构手法。小说的主干是一个老羊倌下午放羊的事儿。在人们吃晌午饭的时候 ,他把羊赶出了羊圈 ,赶到一个长枸树的沟岔任它们吃草 ;然后自己唱两句曲 ,想一点心事 ;中间碰上了一个蹲点干部老曹 ,两人聊了一会儿 ;再然后 ,太阳下山了 ,他就赶着羊群回去了 ,其间因为心情不好想撒气 ,就和一头正向母羊求欢的公羊较上了劲 ,结果被冲了一脚的羊尿。说是事儿 ,其实也没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上初中的时候我家里养过十只羊,对贪玩的我们来说放羊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十只羊里面有一只年纪大了,身上的毛都脱了.走路总是走在后面,让人见了格外心疼。别的羊可以跑很远的一段路,可以轻松跳过沟沟坎坎,吃上鲜美的青草,而唯独那只老羊拉在后面,吃别的羊吃剩的草。那时我们通常是三五成群,将羊赶进山里,然后在山口打牌、下棋、吹笛子。时间长了我发现老羊从不远离我,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来回吃草。而其它的羊早已跑得不见踪影,莫不是它对我有特殊的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羊,比较了解羊的生活习性。羊喜欢吃野外的草,同样是草,你给它割到家,它却不爱吃;只有在野外让羊自由地吃草,它才长得膘肥体壮。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学习:老师们总是好心地把自己背熟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生怕我们不  相似文献   

17.
狼来了     
云弓 《课外阅读》2009,(15):13-13
村里养了很多的羊,村民们决定找个孩子去看护羊群。大宝被村民们选中。在大宝放羊的第一天,也许只是无聊,或许只是好奇,他大喊:“狼来了!狼来了!”  相似文献   

18.
有经验的牧童发现牛儿不吃草,不是打不是骂更不是强按牛头,而是找牛不吃草的原因:是草让牛儿不满意了,还是牛儿该喝水洗澡了,或是牛儿身体不舒服了。然后吹响牧笛带牛去该去的地方。牧笛虽然不能让牛吃草、替牛治病,却能让牛安静下来,让牧童有机会解决它们不吃草的问题。如果强按牛头去喝水,结果只能是水呛了牛,  相似文献   

19.
这天是清明节,大山沟里开满迎春花,一片金黄,好看极了。有个放羊娃牵了一只羊,走呀走,走进了一个大山沟。放羊娃让他的羊在草地吃草,自已到山坡上去砍柴。“羊,羊,别乱跑,草儿吃个饱。”  相似文献   

20.
刘勇 《课外阅读》2011,(2):183-183
放羊本是一种非常快乐、非常浪漫的劳动,牧民们说的好:冬入洼、夏放梁、春秋两季要轮换,四季要勤劳,羊儿肥又壮。这是长期以来科学的放羊方法。散放的羊肉绿色、味美,大家有目共睹。然而,一旦把“放羊式”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就会被视为是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被人们所指责和唾弃。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认为是人们的定式思维混淆了“放任式”和“放羊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