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新文学,留下了太多值得论说的话题。尤其当代文学的现状令人过于失望,更需前追病灶,探讨功过;后溯究竟,展望未来。本系列短札已对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三类创作予以点评,若就此收手,恐贻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讥,故补以余话。但为了保持体例,仍然片言择要,不做长篇大论。载道与言志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此之谓三不朽。立言无关功德,明矣。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坐的就是三等车厢。故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朽有三,立言为小。然而文人不甘心叨陪末座,于是乎要“文以载道”,以代替立德;要“口诛笔伐”…  相似文献   

2.
世纪临近结束,文苑好事者颇有年终盘点之癖,诸如给大师排座次、为小丑点白鼻之类,赏善罚恶,层出不穷,宛如最后审判。笔者自从辞去漆园之职,也颇为好事。然而众所周知,笔者宗师老聃,与儒门宗风不同,依吾师教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下文所论诸家散文,不作盖棺之论,仅出游戏之笔。当世巨子,必有遗珠;跳梁小丑,偶或齿及。为避排座次之俗套,特以姓氏笔画为序。本拟凑满百数,然忽忽似有倦意,遂罔顾数之圆满,权当不齐之齐。呜呼!千载之后,无非枯骨,何必作蜗角蛮触之争?巴金《随想录》巴…  相似文献   

3.
汪国真(任何一首)作为诗国的国耻,新时期诗名最著的,是连诗歌幼稚园都没毕业的汪国真。如果汪氏分行押韵的涂鸦之作是流行歌曲的歌词,我没意见,但要跻身诗国则必会人神共愤。汪氏警句都是“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之类的货色。他教导读者:“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诗歌爱好者不一定能使自己杰出,但为什么可以,使自己如此糟糕?为了押韵,他竟敢写出这样的句子:“爱,不要成为囚/不要为了你的惬意/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汪氏的灵感大都来自对浪漫主义名诗的拙劣模仿,比如“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4.
世纪上半叶的“小说救国论”固然是病急乱投医的故作惊人之语,世纪下半叶的“小说反党论”同样是疑心生暗鬼的神经过敏。两者都用政治的眼光夸大了小说的社会影响。在政治的过度压力下,百年中国小说的发展确实承受了过多非艺术的干扰,以致在全球化时代,用世界性艺术度量衡来检点我们的小说成果,可能幸存者相当有限。我想起一个早些年流传的国际笑话: 60年代中国向某大国还债,该债权国在海平面之上放一个铁圈,比铁圈大的苹果被接受,比铁圈小的苹果则永沉海底。在实用的世俗领域,如此作为显然过于阴险甚至恶毒;然而在审美的艺术领…  相似文献   

5.
一个不写诗的德国阔人———起码精神上很阔———故作惊人之语:“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嗡的一声,许多不写诗的中国窄人也跟着对写诗嗤之以鼻。先是说,在街上随便扔一块石头,未必砸碎玻璃,但一定能砸在一个诗人头上。最近的时髦是,“诗人”已被用于骂人。德国阔人的名言,如果不用全称判断,而是限定为“奥斯维辛之后,德国人写柔媚的抒情诗是野蛮的”,那么尽管不再耸人听闻,但依然不失其震撼力———它唤醒每个有良知的德国人对奥斯维辛的耻辱感和罪恶感。然而奥斯维辛之后,即便德国诗人也不必全体搁笔,不写诗也不懂诗…  相似文献   

6.
齐人物论     
写在前面《齐人物论》看起来和庄子的《齐物论》很相像。但这里的“齐”却是权衡、比较的意思,和庄子的“齐”南辕北辙;署名“庄周”的也是张远山、周泽雄和周实的一个三人组合。《齐人物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这种快意的点评在这个充斥着虚假和流言的批评界里很让人耳目一新。在对着这精神盛宴大快朵颐的同时,我们不妨也学会纵情读书,从容做人。丹枫周涛《老父还乡》(随笔)我喜欢好斗的文字,一般也不习惯(甚至不屑于)用是否炉火纯青作为评价文人优劣的标准,如此,周涛铁匠铺开张般的写作,便能让我得到相当的阅读快感。他的文字…  相似文献   

7.
齐人物论     
山野水沼之人,实话实说。前曾品题文雄八十,空费旦夕之功,枉抛无端心力,倦极怠极,本以为自此将视天下文士为隔世,再也懒提话头。未料黎明揉眼,惺忪间受一蝴蝶诱引,不知不觉,竟又重操秃笔,再续前缘。适足证野叟之言当不得真,  相似文献   

8.
书简与东坡的文学个性相结合,使其书简散文成为整个苏文“真、精、妙、达”的高度艺术风范的缩影。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涉及到的一些人和事至今往往不太清楚,给后人充分理解其书简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考证,《与张君子五首》中的张君子应是张君子;《与江子秀才》中的江亭子为江端礼;《与孙志同三首》中的受主当是孙志举。  相似文献   

9.
书简与东坡的文学个性相结合,使其书简散文成为整个苏文“真、精、妙、达”的高度艺术风范的缩影。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涉及到的一些人和事至今往往不太清楚,给后人充分理解其书简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考证,《与张君子五首》中的张君子应是张君予;《与江察子秀才》中的江惇子为江端礼;《与孙志同三首》中的受主当是孙志举。  相似文献   

10.
庄周 《山东教育》2001,(5):58-60
世纪临近结束,文苑好事者颇有年终盘点之癖,诸如给大师排座次、为小丑点白鼻之类,赏善罚恶,层出不穷,宛如最后审判。笔者自从辞去漆园之职,也颇为好事。然而众所周知,笔者宗师老聃,与儒门宗风不同,依吾师教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下文所论诸家散文,不作盖棺之论,仅出游戏之笔。当世巨子,必有遗珠;跳梁小丑,偶或齿及。为避排座次之俗套,特以姓氏笔画为序。本拟凑满百数,然忽忽似有倦意,遂罔顾数之圆满,权当不齐之齐。呜呼!千载之后,无非枯骨,何必作蜗角蛮触之争?  相似文献   

11.
邵荃麟是“修正主义文艺”批判运动第二阶段(1962-1966)主要的批判对象。江青以“毛主席的文艺哨兵”自居。她是一位个人意志极度扩张的人,1963年着手开展“样板戏”实践,邵荃麟的文艺主张成了“样板戏”提倡的“三突出”原则的对立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1964年10月,文艺界开始了对邵荃麟的清算式批判。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的创作意图从《长恨歌》的创作经过来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很明显的,正如陈鸿《长恨歌传》所说:“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就是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是有感于明皇贵妃之事,并寄托自己讽谕最高统治者,垂谏诫于将来之意。这是符合白居易的世界观和一贯的文学主张的。白氏也认为《长恨歌》寄托了自己的讽谕谏诫  相似文献   

13.
14.
忆江南(三首选二) 白居易①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描写了祖国江南的美丽景色。 [注释]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他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历任周至县尉、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根据要求作文。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  相似文献   

19.
20.
我这人啦,最爱没事找事、自讨苦吃。暑假里的一天,我一个人在家太无聊了,便去田里找爸爸。要是顺便再捉几只大蜻蜓回来玩,那该多好哇!我美滋滋地想着。路上,我的手痒痒了,拿出钥匙不停地转着。这时,一只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