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教师的匠艺     
教师被称之为教书匠,作为教师,从感情上往往会有些抵触,总感觉教学这活计的意义应当更伟大一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想来想去或许是因为教师教育的对象比较特别的缘故,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们还说教师塑造的是人的灵魂!还有一个感觉是教师要做的事情很难,要教的内容很多,所需的方法很玄.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本课程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等多个方面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对园林建筑的世外桃源意境、乡土气息和“可能就是设计的错”三个知识点进行实践,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新时代特征的知识型人才,力求达到学匠艺、修匠心,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4.
刘淑琚 《作文与考试》2022,(Z3):162-163
<正>一百年很长吗?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历史,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是鲜活的一辈子。纪录片《一百年很长吗》将目光聚焦在一群工匠人身上,深入探寻支撑着一门手艺流传下去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人物库1.绍兴酿酒大师沈佰和绍兴东浦是绍兴黄酒的发源地,而东浦镇酿酒最出名的,则非沈佰和莫属。  相似文献   

5.
闽南与台湾传统建筑匠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定居后相继传入台湾。现存建筑遣构中既有宋《营造法式》、清《营造则例)的“官式”做法。又有匠师们世代相传、师徒相承的传统设计与施工的民间做法,形成独特的地域工匠技术。无论是城市、住宅与庭园、教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建筑等类型。还是传统建筑本身的形制、设计与营建方法等。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祖籍地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原乡形式的移植。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化的特性。尤其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两地有所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化纷呈多彩的地域建筑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经专家学者精选到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精品,是文质兼美,充满灵性的文章。无论是诗歌、散文、故事、寓言,还是说明文、科学小品,读之,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升华、生命的体验、道德的净化、灵魂的提升,甚至受到科学的严谨、逻辑的缜密、思维的灵动、艺术的陶冶的教育,还能激起学生由读而思、而写、而说,这一切都源于文章的灵性。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文章的灵性,每天重复着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这些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或使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或使人情绪陡降,悲怆凄然,或使人振奋,或使人低迷.但在语文教学实际当中,以上丰富情感的表达往往难以尽善尽美,课文该出彩的地方无彩,感情应浓郁的地方暗淡,师生期望的境界总是难以出现,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学生感觉学习索然无味,学习兴趣大跌.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我从安徽省芜湖师专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安徽省和县长建初级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同年9月1日,我走进曾经就读的教室,正式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学生涯.面对一群孩子,我把求学十几年所得口若悬河地说给他们听,仿佛觉得贮蓄已久的池水被打开了阀门,宣泄的快乐让初登讲台的我醉了!我那时是真的能讲,第一次教《故乡》,逐字逐句讲解并且延伸展开,一心想把我求学中的所知和生活中的所感,完完全全地告诉学生,这一课我一共上了10个课时!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漫长的语言实践中,语言的特质在不断地被借鉴、运用和提炼中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各种语言所特有的独特构词能力、特定语序、特色的遣词造句方法以及特殊的语言形式,使翻译这一语际交流的心理活动变得复杂起来,使“在尊重‘他语言’的前提下再现作者原意”的玉律难以达到。就文学翻译而言,在追求翻译艺术手段的前提下做到完全传达其意、其形、其味,传达出原文的意境更非易事。在翻译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对原文意境的解读不够深刻,译品缺乏艺术性,显得枯燥晦涩,体现不出原作的或“气贯长虹”或“余音绕梁”的气势。本文拟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实践例案的分析,来探讨翻译在语言教学中促进语言对比、增强学生译艺意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声乐是师范高专音乐教学中的重点课程,在新时期,师范高专声乐教学应追求技术与艺术的辩证统一,在培养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也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基于技术、艺术以及"技"与"艺"的辩证统一三个层面探讨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声乐教学的构建策略,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中指出:我们常把教育与学习,描述为教学的艺术与学习的过程。以下针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阐述笔者对"教学艺术"与"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给我国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展示了前景,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我们深入地学习和坚决地执行这个具有战略意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美文”,顾名思义就是精美的文章。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上溯春秋时代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下至五四以来的诗歌、白话文,其中精美之作宛如百川汇海,浩浩荡荡。20世纪20年代初,周作人从西方又引入“美文”新概念,给新文学区别于杂文的“美文”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美文”成为一种文化工具,为社会文明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作为文学的根系,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添枝加叶,使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摇头晃脑”其实是全心入书的表现,是读书的得意。本文从基础知识教育的审美性和思想教育的鲜活性讲述,何以让学生沉迷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知人论世”的含义。“知人论世”是说要读懂前人的作品 ,就应该知晓作者的身份、思想、经历、家世…… ,应该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知人论世”见于《孟子·万章》。《孟子·万章》说 :“一乡之善士斯友—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天下之善士为不足 ,又尚论古人。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根据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分析 ,“知人论世”并不是说诗的方法 ,而是谈交友方法和修身原则。“尚”是“上”的意思。就是说 ,一个称得上…  相似文献   

17.
<正>"寓教于乐",顾名思义,就是寓教学于乐趣之中。"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到对"寓教于乐"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发展”这个词在语文教学中用得很普遍,如“立足于发展”“发展语言素质”“发展性教学”“主体性发展”“自主性发展”等等。但是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以及“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尤其是对“发展”概念的理解,往往容易被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倾向是多方面的。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听得比较多的就是号召、鼓励教师要有理想、有追求。“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种提法当然不无道理.古今中外这样的论述很多。比如“志当存高远”、“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但是.在这样的氛围和舆论引导下,人心躁动。个个争当“教育家”.反而淡化了自己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教学工作.以致出现了教学上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形式花哨.标签吓人.不断出现朵朵昙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