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物不切     
苏轼在其文中载有二则关于观物不切的故事。一则说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藏精品以百数,尤爱其中唐代画家戴嵩画牛一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说:“此是画斗牛,然牛相斗用力于角,尾则抽搐入两股之间,今却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对此,苏轼发论说:“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 )另一则说五代画家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有人指出: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对此,苏轼也发了一番议论:“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 !君子是以务学而…  相似文献   

2.
一、合平真实。不真实的作品,即使是所谓“佳作”,也是丑陋的,缺乏审美价值的。苏轼《书戴嵩画牛》载:“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副斗牛画,虽然蜀中杜处士十分宝爱,但画上斗牛的尾巴摇举起来,这就  相似文献   

3.
宋代有一位画家这样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意思就是,画山不要把山顶画出来,只要厕出云雾缭绕的山腰,足可见其高;画水不要把源头源尾画出来,只要画得弯弯曲曲不见尽头,足可想象其长。  相似文献   

4.
我们先来听一段戴嵩画牛的故事: 戴嵩是唐朝画家,善画牛。早年。戴嵩曾应父亲朋友的要求画了一幅“斗牛图”。戴嵩与父亲送客人时,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个牧童在放牛,牛儿有的甩着尾巴啃草,有的在撒欢蹦跳,还有两条牛在那里嬉斗。友人见此情景,一时高兴,就把“斗牛图”展开欣赏,牧童凑过来看见图却笑了。戴嵩疑惑不解地问牧  相似文献   

5.
牧童指瑕     
正蜀中有杜处士1,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3入两股间。今乃掉尾4而斗,谬也!"·处士笑而然之。(节选自宋·苏轼《苏东坡文集》)【注释】1处士:未做官的读书人。2戴嵩《斗牛图》一轴:指唐朝画家戴嵩画的一幅《斗牛图》。3搐(chù):收缩,此指"夹"。4掉尾:摆动尾巴。  相似文献   

6.
正苏轼《东坡志林》记录有"戴嵩画牛"的故事:"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相似文献   

7.
戴嵩画牛     
[题解]选自苏轼《东坡题跋·卷五》。戴嵩,唐著名画家,以善画牛著称。唐又有名韩干(gan)者,善画马,时有“韩马戴牛”之称。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相似文献   

8.
记得宋代有一位画家这样说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意思就是说,画山不要把山顶画出来,只要画出云霞缭绕的山腰,足可以想像其高;画水不要把源头画出来,只要画得弯弯曲曲不见尽头,足可以想像其长。在教师管理中,如果给老师也留一点“空白”,那么无疑会提高教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发挥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一、时间上留一点“空白”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中“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教育哲学在信息汪洋中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教师要…  相似文献   

9.
记得宋代有一位画家这样说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意思就是,画山不要把山顶画出来,只要画出云霞缭绕的山腰,足可想象其高;画水不要把源头源尾画出来,只要画得弯弯曲曲不见尽头,足可想象其长。同样道理,我们在写作时,不要怕人不懂,把话说尽了,使文章“言尽意尽,全无余味”,而应“引而不发”地留点“空白”,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这就是写作上的“空白”艺术。由此想到我们有些同学写作文时,喜欢似竹筒子倒豆,把什么都抖出来,写得太“满”,太详尽,直露无余。这样的文章,写得很累…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苏东坡讲过:四川有一处士.喜书画,藏有戴嵩的名作《斗牛图》。一天拿出来晒画。被某牧童看见了.就大笑道:“牛斗时.尾巴是夹在两股之间的.这幅画却摇尾而斗。错矣!”处士深以为然。苏东坡据此说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应向有实践经验者学习,否则难求真知。.  相似文献   

11.
斗牛图     
[原文]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时,夹于尾髀问,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相似文献   

12.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篇目中,有两个“能”字用法特殊。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原句如次: ①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谋攻》)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 ①中的“能战之”、“能逃之”、“能避之”连用的三个“能”字,课本未有注释,而近期出版或再版的古文选注本又几乎都把它们训为“能够”、“要能”或“要”。例如:  相似文献   

14.
[原文]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①,暇日展暴于厅前②。有输租氓见而窃笑③。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④,乃识真牛⑤。方其斗时⑥,夹尾于髀间⑦,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⑧。此图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Z1)
戴嵩是我国唐代一位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田园风景画,特别以画牛著名,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一次,他画了一幅斗牛图,许多人见了无不拍手称好,但一位牧童见了哈哈大笑起来,问他笑的原因,牧童有根有据从容不迫地说:“牛斗力时,尾巴是夹在两股之间的,你这里却画成摇着尾巴,  相似文献   

16.
近日翻阅报纸,偶见一幅漫画,名曰“选材”。画上有两株树,一株是粗大笔直的钻天杨,可谓生机勃勃;另一株是歪脖子老柳树,可谓疤痕累累。几个选材者——大概是“木工”吧,手持利斧,把粗大笔直的钻天杨团团围住,似有“先下手为强”之势。而对歪脖子老柳树,众“木工”则大都显出不屑一顾的神气。观毕,不禁为此画拍案叫绝!因为它正射中了时下某些教育工作者在“选材”问题上的不正确做法:对于品学  相似文献   

17.
说“门榜”     
<正> 赣州和吉安地区,民间过去有这样一种习俗:厅堂大门顶上,粉以石灰,画一匾额,书之四字,名曰“门榜”(亦称“榜书”、“署书”),既作装饰用,又标志户主的身份人品。门榜所书四字,大有讲究,约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显示其姓氏之家风。如姓曾的则书写“三省传家”,说他们是春秋时曾参的后  相似文献   

18.
“脚”和“足”都有指人和动物的腿的下端或器物的下端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一、从造字方法来看,“脚”是形声字,“足”是会意字。《新编说文解字》对它们的解释分别是:脚:形声,从肉,却声。足:会意,上面的方口像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  相似文献   

19.
<正>《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由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短文通过一位牧童基于劳作经验对蜀中杜处士极为珍爱的戴嵩名画《斗牛图》提出质疑,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哲理性。总览整个单元,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书戴嵩画牛》一课中落实这一要素,首先要结合课文中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对韩斡的鞍马画多有褒义之词,然杜甫却言“斡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韩斡的“肥马”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与个人因素,文章从移情入画、守护与拓进、“尚肉”三点对韩斡鞍马画之“肥”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