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双高建设的目标要求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关于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本要求,工字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养重点,培养工匠精神的新要求和重点培养一批复合技术技能人才,并就如何推动双高建设抓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作者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是当代知识经济中的关键力量。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教育革新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是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重要责任体系。同时,是我国贯彻落实创新型教育体系和建设人才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而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新常态下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对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贯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内容。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培养“英语+法律”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促进法律英语学科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涉外法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新矛盾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表述先后经历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等四个阶段,表现出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始终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目标政治性要求与专业性要求的有机统一;三是始终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正视教育领域人才及其培养与工作实践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需要意识到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局限与偏差,或者说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与挑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必须按照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新需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原则,全面推进教育“自我革命”,提高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对社会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6.
浅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观念、教育机制、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弊端。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确立符合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的新人才观,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高校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需与国家发展模式相适应.当今世情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确立符合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的新人才观;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模式需与国家发展模式相适应。当今世情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确立符合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的新人才观;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在界定创新人才和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策略,以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惠娟  韩照祥 《考试周刊》2015,(35):131-132
卓越人才教育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大改革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技术人才。本文在大类培养背景下,通过分析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对当前高校科技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构建适合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立校企联动和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建立卓越人才的教育联盟、拓展卓越人才培养经费渠道和加快卓越人才教育资源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本质和使命,高校必须引入绿色教育新理念,构建绿色人才培养新体系。文章从绿色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入手,提出绿色教育视野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构筑绿色课程体系平台,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实施绿色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培育绿色文化,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要抓住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加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本文提出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与时俱进的“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可以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快速反应,及时制订“虚拟订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可以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的项目。在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国远程教育事业将会呈现更好发展态势,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本文综合研究和设计了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论述了模式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运作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从全面、系统观点认识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系统运作和全面协调地发展;②以灵活性和发展性观点看待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育多样性,并切实重视教育的创新;③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确立目标的定向和标准示范作用,培养符合质量规格的人才;④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依照规范推进事业良好地运转;⑤重视教育效能的发挥,以最高教育效率和效益赢得教育的新成就。⑥主动积极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WTO冲击中国教育:挑战还是机遇?1.促使教育观念发生真正转变和飞跃。全球化中的竞争促使学校将认识到,有无独特、原创的特色成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2.提供教育发展所需的优越环境条件;3.引入深化体制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WTO呼唤中国培养目标重心的转移。1.变重“传承”为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变重“守业”为重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3.变重“单干”为重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WTO与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我们应当培养:首先是创新型人才;其次是复合型人才;再次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才培养必须既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地方性。加入WTO与远程教育的应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是:抢占市场份  相似文献   

17.
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高职教育存在定位不清、创新人才层次的区分不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弄清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规格,拓展培养途径,是搞好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拓展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我国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高职院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创新创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可从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校外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全面推进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业人才与创业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千千万万的创业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培养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创业实践,营造创业环境是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资源,明确了新时代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和要求。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支撑,教育评价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牵引作用。长期以来,“唯分数”评价作为教育评价改革亟待破除的顽障痼疾,无疑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巨大阻障。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改革关键点,在教育评价改革实践中进行不断创新和突破,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