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解答应用题时,可以把“单位名称”叫做“名数”吗?答:不可以。因为单位名称和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数学教材中指出,在计量某种量时,“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如3千克,“3”是量得的数,“千克”是单位名称,“3千克”才是名数。由此看出,单位名称只是名数的一部分。如果在解答应用题时,把得数后面填加上的单位名称叫做名数,实际是混淆了两个概念的含义。“单位名称”能叫做“名数”吗?  相似文献   

2.
习题在《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解答《数学》教材上的习题,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还可以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但是许多教师在审读教学教材上的题目时,总感觉不太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所以经常会改动习题的内容与形式,想让练习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但是由于改编时没有研读教材题目的内涵,造成改过的练习题更加不适合学生,甚至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第53页中第6题的两次教学,谈一谈自己对改编教材练习题的看法.笔者在教学之前备课这一道题目的时候,总感觉这一道题目太简单了,所以笔者在备课时,决定对这一道题目进行改编.  相似文献   

3.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运筹学”中例4的内容。由于是新增设的内容,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指导方法比较少.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答问题,把“数学广角——田忌赛马”上成故事游戏活动课,偏离了教材渗透统筹优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编写意图等现象。那么,“数学广角——田忌赛马”该如何教学呢?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
从八十年代以来,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正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一些学者提出“问题解决就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倡“问题解决”,首先应认识什么是“问题”,什么是“习题”.关于“问题”说法纷纭,一般认为问题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人或团体要求去完成一个任务,对于这个任务他(们)没有解答方法和完全确定的法则.而数学问题,则是一种具有数学学科特点,根据个体或团体的现有知识情况,对自身的答案无确切的认识和解决法则状态,而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是必须满足三个特性:(Ⅰ)个体(团体)的接受性:个体(团体)必须对问题具有接受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是目前普遍的教学口号,我们认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充分数学化,只有教师坚守数学思维这块阵地,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问题,不断地教给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用数学的策略探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提升,数学问题才能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回归到数学的本源.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对课本习题研究,更难见有教师亲自做课本习题。原因何在?这些教师大多片面认为课本中的习题非常简单,只是给学生做的,教师没有必要亲自做。其实,教师“下水”做课本习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一、课本中的练习题是配合教材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在巩固和应用中提高,安排这些练习题就是让学生通过解答达到这一目的。课本习题的安排有层次、有坡度,其一般程序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教师不事先做做,怎么能掌握这些习题的要求呢?不了解、不掌握问题要求,就难以在练习中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7.
林革 《湖北教育》2000,(12):39-39
所谓“问题解决”,是指一个数学问题没有可直接引用的方法、程序或已知的解法模式可借鉴,而要独立探索的情况。其中重要的是检验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合理运用能力。它体现在素质教育中是属于培养创造思维的范畴。 非常规型问题 非常规型问题解决是指解决问题时,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有的认知结构,而应从消极定势的“框框”中跳出来,另辟蹊径巧妙解答。具有独特性和技巧性。  相似文献   

8.
注重“非常规问题”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当前数学教育创新的主要精神实质 .本文对此做一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非常规问题”的特征所谓“非常规问题” ,一般认为是指一类没有现成解答方法、程序步骤或一般推演算法的探究性问题 .它有别于常规的练习题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对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 ,不能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问题 1  9个大人和 2个小孩子要用一条橡皮船过河 .已知橡皮船的载重量是 1个大人或 2个小孩 .这条船要过河几次才能把大人和小孩都送过河去 (大人、小孩都会驾船 ,来回一趟算两次 ) ?这…  相似文献   

9.
化归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一个最基本的数学方法.所谓“化归”就是将待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某种手段,转化为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返回来求得原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化归方法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1)化归对象,即对什么东西进行化归(2)化归目标,即化归到何处去(3)化归的途径,即如何去化归.综观整个初中数学教材、处处孕育着化归思想,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化归思想,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去揭示知识的内部联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同时也应该是解答练习题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目的。通过解答练习题不仅可以考察和加深学生对已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考察和巩固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考察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分析的习惯,也不善于分析,习惯于抄现成答案或只能“依样画葫芦”式的摹仿。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现代教育理论有一个重要命题:“一个不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么,学生学会了提问,提出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又该怎样应对学生“提问题”呢?我认为除了师生当堂讨论交流解答外,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典型而有趣的数学问题作为“教材”,开设一节趣味数学课,引导学生探索研究,不失为一种处理学生“提问”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听课时,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误解”一类数学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教学时,老师不仅要学生说“对不对”,还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1)(4)两图学生的判断、说理都非常正确。当老师问学生为什么(2)(3)两题中阴影部分不能用25和13表示时,学生异口同声答到:“因为没有平均分。”老师给予了肯定,而且讲这个内容的几位老师都是这样处理这组题的。当时我总感觉这里面好像还存在着点…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师生中,有不少的人在解数学问题时总想着把问题归入某种类型,然后套用某种方法的固定程式去解答。这种企图有时可以奏效,特别是在数学教学的某些阶段;但是在更多情况下却不能实现,因为类型题只是数学问题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各种竞赛题,多数不是类型题。通过类型题的教学,提高解答非类型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解决”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所谓“问题”是指对学生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 ,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问题情境。它特别突出的是问题的障碍性和探索性。如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最值的一般概念和配方法求极值后 ,提出求函数 y=-2 x2 50 x的最大值。这一类题目就不构成 (不叫做 )“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中的条件、结论以及各种关系都是清楚的 ,只要按现成的程序去执行运算就可以了。但提出 ,用 5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一边靠围墙 (如图 ) ,问这个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时 ,围成的面积最…  相似文献   

15.
正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校数学设计组编写的中小学数学教材(简称UCSMP教材)是国际上很有名的一套教材.在这套教材中,每一章内容的结尾都有一个叫做“Projects”(设计)的栏目,其中有几道与常规练习题不同的问题,例如“Transition Mathematics”(过渡数学)一册全书的Projects栏目内有73道问题,现举出第四章“Uses of Variables”(变量的使用)的“Projects”中的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23学生喜欢数学,另31学生不喜欢数学。我把31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座谈会,问学生:“数学是什么?学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数学?”不少学生回答“:数学是做题目。“”数学的用处是解答由老师或别人编好的题。“”学数学是为了考试。“”学数学太难了。”但也有学生回答“: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问卷及座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学生学数学的心态。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完全、不深刻是正常的。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都知道,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要先求出题中隐藏着的“中间问题”,然后再根据求出的“中间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来解答。但是,某些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并不只有一个,找的“中间问题”不一样,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练习之间往往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的互相融合成就了一种数学思想,教师要把握练习题之间的本质联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理念去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课堂要给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较大的回旋空间,课后的巩固练习更是如此,好的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样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学生,在做好了数学作业后,总爱和同学对得数。好多教师责备学生这种做法。我觉得是可以商榷的。学生对得数,其中有一个合理的因素:他关心学习。一个不求上进、对学习成绩毫不关心的学生,是不大会去考虑作业是否正确的。再者,在“对得数”的过程中,学生可找出做错了的题目,自觉地检查作业做错的原因,有的还会相互展开争论。这一检点、争论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消化”的过程,可以把还没弄懂的东西弄懂,理解错了的东西加以纠正。问题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而不是简单地加以制止了事。有些教师也许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殊不知,作业,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藉以达到掌握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