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运用平等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开口,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选择使用能体现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言语策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进行的,从而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了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应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4.
杨艳云 《考试周刊》2013,(82):26-26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新理念旨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是民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它体现了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双向瓦动关系,是师生在平等氛同下的心灵相约、精神的交融,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关键是要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示出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关键是要进行对话教学,那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打开小学生的"话匣子"。一、塑造和谐平等的师生观对话教学活动的基础便是塑造师生之间和谐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仔细分析,大家都清楚了“对话”的基础是民主、平等,“对话”的主体是文本、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从言语交际学来看,是交际双方彼此间的言语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那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9.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曾凡胜 《广西教育》2007,(7B):56-56
一、反思教学理念,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已被广大教育者否定,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让知识、技能在“师生对话”的课堂上实践,这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在课堂中平等对话能够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感受到情景刺激,萌发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意向,通过积极的主体活动体验实践过程,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促进价值与情感的协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史悦亮 《学子》2013,(5):42-43
一、对话式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师生在平等中对话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交往的客体则是主体间的关系或话语文本。师生之间不再是老师管束学生的关系,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属于双方的话语情景的对话式关系。教师是一名"对话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当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在和学生的共同对  相似文献   

12.
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基本教学形式,体现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的品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对话不仅是指外在的言语行为,更强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话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文本)理性的碰撞、精神的相遇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和人的关系,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再是老师导学生演,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平等合作交流。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情感体验、师生奴役于教材的现象,进而开始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感受,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智慧和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15.
文丽霞  李华 《文教资料》2008,(27):109-110
对话教学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对话就是言语者与倾听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促进主体双方取得更大视界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对话教学就是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它有方法性和原则性的双重性质.对话教学为新课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生教学对话策略的运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的效应和呼应.知识,在对话中增值;思维,在对话中碰撞;情感,在对话中融通.师生共同感受课堂中的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这里要讨论的对话,并非作为言语交际学的一个概念,而是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本文谈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有效课堂对话的前提——课前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严 《生物学教学》2008,33(8):20-21
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对话情境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话运用于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对话必须在课前实现课前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资源和设备对话。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对话需要一定的对话策略。如何采取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