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并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必经之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日本是同样的机遇,21世纪对于日中两国可以说是一个探索新的竞争和共生之路的时代。笔者对中国对外经济体制中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日中经济如何做到"共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探究"世界工厂"的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世界工厂"之间的距离并预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而在"世界工厂"的背景下讨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7年6月16-18日,第四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学术论坛在安徽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5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得到《世界经济》《China&World Economy》《世界经济文汇》《南开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的鼎力支持.会议围绕"世界经济新格局,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这一主题,就世界经贸新格局重塑、"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ODI和吸引FDI、新常态下全球金融创新改革、创新驱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陆纯  周方银 《科技文萃》2005,(5):98-101
"中国经济现代化在本世纪将进入世界前10名."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在2005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中披露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在2050年前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在2050至本世纪末,中国将全面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10名.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六年多了,先后在中国五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我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路以自己的特殊的方式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对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中国道路开创了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现代化的新的模式,为占世界人口3/4的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本文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中国道路的示范效应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有百余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繁荣与日益对进口装备依赖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与国内资源环境恶化的矛盾使得我国企业不能仅仅凭借"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要积极探索"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即走向"中国创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后,"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机遇,将对世界区域贸易格局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缓解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乏力,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化解地区矛盾,实现各国共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对"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对区域贸易格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得益于对美国和欧洲出口贸易的巨大优势,中国经济继续落8.8%的增长速度领跑发展中国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电视讲话中总结道:"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来年中国将继续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中国将扩大与港澳地区的贸易,支持特区领导的工作,加强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巩固稳定与繁荣。 中国也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发展,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多极"世界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世界眼中,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奇迹"仍在延续,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又创造了更好的成绩。中国国家领导人对此有更冷静的思考: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经济要突围必须转型升级,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才。作为与经济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被提上了加速发展的日程。2014年盛夏,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拉开了"中国职教升级版"大幕。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虽获得巨大发展,但还远没有达到世界经济重心的地位.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世界工厂"的建设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对人力资源提出了要求,也满足了人力资源由追求"量"转化为追求"质"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给了中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机会。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能够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此,中国应该致力于培养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积极引进国外最新技术,争取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跻身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历史条件下,与世界"统制经济"思潮相应,中国也出现了"统制经济"思潮,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左翼认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种,认同法西斯统制经济.第三种,对"统制经济"计划经济"作客观研究,以之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或现代化模式.中国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等人由于其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缺陷和实验主义特征,因而关注政治与文化问题,忽略经济问题,对"统制经济思潮"持一种低姿态的怀疑态度,但也并没有坚决反对,为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经济的辩护,在几十年以后不得不为此进行反省.  相似文献   

14.
理性认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体现.同时,我们对此也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首先,GDP和综合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GDP世界第二不等于综合国力世界第二,我国人均GDP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地方,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次,中国GDP世界第二不等于世界经济竞争力第二,我国GDP 总量中含有一定的"水分",其快速增长与经济泡沫化有密切的关系,总体上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低,出口贸易面临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中国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应对自己的发展进程和实力地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方针,对"捧杀"中国的西方舆论保持清醒的认识,避免承担超越本国承受能力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明代尤其是明代初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同时也有恤商、通商之举,明代中后期尤其是后期确立恤商、通商政策。明代恤商、通商政策使商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及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越此前各个朝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先进强国。但是,"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流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并且中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影响并妨碍了恤商、通商政策推行,延缓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说,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这个至今争议很多的运动成为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靓 《神州学人》2012,(11):3-5
10年来,中国同世界联系更紧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从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到文化"走出去"提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思考自身,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中国教育"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高瞻远瞩、着眼全局作出的判断。当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当我们迎来八方宾朋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期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带动了"高铁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高铁"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经济,对其需要及时作出研究。文章围绕中国"高铁"与"高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状况、成效分析、负面效应预防,以及高铁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现实作用与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如何实现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回顾了世界经济史上三个"世界工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结合其经验,对迈向"世界工厂"过程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思路作以探讨.认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应始终坚持实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制造业的大发展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鉴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特别阐明了中国改进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和职业技术教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和平发展中应对“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外部阻力."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和思想支撑主要来自"霸权稳定论"、"权力转移"理论、"文明冲突论"等.此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偏见以及西方社会的国际话语权优势也是"中国威胁论"存在的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方针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在"韬光养晦"的同时还要"有所作为",以沉着、自信的心态理性应对"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